一路上,朱元璋都笑得合不拢嘴。
今天一早就被河东大旱搞得心态有些不稳,但没想到转手就获得土豆这种神器。
要是有了土豆,什么大旱大涝,都不在话下!
甚至有了这些产量极高的土豆,大明的军队都能再扩充很多。
现在的军队大概有不到两百万人,现在,他有信心,能将军队扩充到六百万人!
大明目前的人口大概在八千万人左右,有了土豆,人口会在短时间内激增,增加军队不在话下。
而且土豆的产量高,种植周期短,可以在任何地形下存活。
如此一来,天下尽可去得!
任以虚甚至说过,蒙古一带,非常适合土豆的种植。
北元的残余势力,在此时看来,完全就是未来种植土豆的奴隶!
“任以虚已经将安南的两个边城,已经攻陷!”
朱元璋回到宫里,召集来几位忠臣武将,笑呵呵地把信件讲给几人听。
那是朱棣亲笔所写,派专人送回来给朱元璋报喜。
“这才多长时间?”
徐达一愣,上次收到云南陷落的消息,才没多少时间吧。
本以为会休养一段时间再去攻打安南,毕竟士兵不是机器。
没想到这短短的时间,就又收到安南城池陷落的消息。
“仅凭两万人!”
此言一出,御书房内顿时出现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。
“两万人!”
蓝玉久处战阵,对军队数量极为敏感。
在他眼里,安南地形复杂,行军困难,后勤补给也是个问题。
两万人投入到那片山林密布的土地上,连个水花都激不起来。
他要是亲自带兵出征安南的话,最少也需要二十万的大军,才能有把握打下来。
而任以虚竟然只凭区区两万人,就能将城池攻陷!
他这个判断也比较准确,永乐年间的安南之战,张辅就是凭借二十万大军,才打下安南,给大明多了一个交趾郡。
“战场上还没有伤亡!”
此言一出,顿时激起一片惊诧。
“不可能!”
“打仗不可能没有伤亡!”
“难道敌人都是投降的不成?”
最激动的不是蓝玉、徐达等武官,反而是一直比较淡定的刘伯温。
他根本就不相信,带兵打仗怎么可能会没有伤亡?
那些安南士兵都是泥捏的不成?
就算全是娃娃兵,在那刀箭无眼的地方,也不可能会没有一点伤亡吧。
“也不是没有伤亡。”
朱元璋又拿起信件看了两眼,发现有被他忽略的地方。
几人顿时就放松下来,就是嘛,怎么可能会没有伤亡?
这又不是小孩子打架。
“有三个士兵追敌人追得太狠,脚崴了。”
“两个士兵吃坏了肚子,拉了好几天。”
“五个士兵骑在大象上,追到树林里被树枝刮下来,摔破了皮。”
朱元璋念着念着,自己的脸色都显得怪异起来。
要不是这信是朱棣所写,他都开始怀疑起来。
刘伯温听得黑着脸,这他么也叫伤亡?
干个农活都有可能受这种伤吧!
“父皇,任先生是怎么做到的?”
朱标都忍不住想问问,这到底是不是在开玩笑。
“咱也不知道,但咱要亲自带兵去安南给任以虚帮忙。”
李善长一惊,立刻说道:“陛下,区区安南,何必御驾亲征?”
御驾亲征,还是去安南,这又要调动大军,还要准备补给,又是一通事。
李善长一听到朱元璋的话,立刻就有些头疼。
“是啊陛下,微臣带兵前去即可。”
徐达心疼女婿,这两万大军能攻下两座小城,可以说是万分侥幸。
之后面对大城,就那么一点人手,只能组建一波攻城。
自己带着大军前去驰援,区区安南肯定不在话下。
朱标也拱手道:“父皇,安南之战只能徐徐图之,那边山林密布,行军困难。”
“四弟带着当地士卒才能适应环境。”
“任先生此次带兵前去,也不一定是要攻克安南全境,等等后面的消息再做打算吧。”
朱元璋却是一挥手道:“你们懂个屁。”
“那小子既然开始攻打安南城池,怎么可能会停下脚步?!”
“必然是一路带着继续攻克其他城池。”
“只有两万军队,在那里太过危险,咱必须去给他帮帮场子。”
“而且他攻打下来城池,也有留下人手来管理,咱不能全指望一个孩子去打下安南吧。”
此言一出,众臣们只能面面相觑,沉默下来。
他们知道,朱元璋这是下定了决心,不会再听他们的进谏,他们也没有那个能力,来改变朱元璋的想法。
“再者,任以虚献上土豆,咱也不能让他有任何差池。”
“那些安南人不服管教,蛮横无理,要是伤到任以虚怎么办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