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建国回答说:
“徐大姐,楼下我的三轮车上还有几只活鸭,您若不太介意脏,不妨过去瞧瞧。
”
于是,徐大姐在李建国和陈雪茹的陪同下来到了楼下。
站在三轮车前,
徐大姐凭藉多年的烤鸭经验,一看出这几只鸭与众不同,估计肉质非比寻常。
李建国提议:
“徐大姐,仅仅目测是看不到效果的。
”
“这里有五只鸭,您全部拿去制成烤鸭,这样品尝起来才知道口感究竟如何,是否统一。
”
他担心若仅用一只试验,就算效果好也不能保证其他鸭子没有偏差。
如果五只鸭做出来的烤鸭都好吃且味道一致,那就足以证明鸭肉的品质上乘。
徐大姐觉得此言颇有道理,而且李建国考虑周到让她感到欣赏。
随即指使店内员工将五只鸭子带回厨房宰杀,并制成了烤鸭。
数小时过后。
五只色泽金黄且带微红,散发着独特香气的烤鸭终于出炉。
徐大姐望着那些鸭子,光闻味、看看就让人食欲大增。
鸭皮金黄中带着一抹诱人的橙红,包裹住外酥内嫩、肥而不腻的鸭肉,简直是 ** 十足。
她尝了一口,口感极佳,再配以葱白、蘸些甜面酱,更是回味无穷,无比鲜美。
随后,她又分别品尝了其他四只烤鸭,
均达到了同样的高水平。
如此制作出的烤鸭,不仅大大提升了店面的菜品层次,而且远超她的期望。
徐大姐心中激动,难以用言语描述鸭肉的好坏。
他们夫妻俩在京师拥有六间连锁店铺,
如果这些烤鸭全部采用这种鸭子,那定会使更多人慕名而来购买烤鸭,门庭若市,供应或许都将紧张起来。
想到这些,她兴奋地称赞道:
“这鸭子实在太棒了!”
“你每日最多能够提供多少数量?”
李建国略加思考后回答:
“只要您需要,徐大姐,我尽可能达到您的要求。
”
“但我会保证提供的鸭子都与此品质相同,绝无差池。
”
听到一千这样的数字,徐大姐接着问道:
“能每天提供一千只吗?”
李建国坚定地点点头:
“完全没问题!”
于是,徐大姐与李建国深入讨论了供应事宜,比如每只的价格、规格、交货时间和分送的六个店铺的具体地址等细节进行了详尽沟通。
接着,徐大姐递给了李建国一份清单,并先行支付了200万元作为定金。
在陈雪茹的帮助下,李建国顺利拿下了与全聚德的这份重要合同。
经过初步计算,这涉及一千只每只大约六斤重的烤鸭。
双方约定按数量而非重量定价,每只的价格为元。
因此,每天从这六家店接到的订单量超过了1000只,单是这项业务每天便能产生2500万元的收入。
这次的合作成功实在得感谢陈雪茹,没有她的推荐,李建国断不可能获得这样重要的商业契机。
确实,陈雪茹的商业头脑非同寻常,她在这座城市的人脉广泛且深厚。
有了她作为后盾,李建国的事业发展将加速向前,甚至在实施公私合营之前就能大赚特赚。
秦淮茹是个勤恳持家的好妻子,擅长管理家里的各种琐事;而陈雪茹则可以与他一同拓展外部市场,开拓更广阔的前景。
陈雪茹不仅文化底蕴深厚、见多识广,而且气质高雅、善于言辞。
无论是谈吐风度还是穿着打扮,都是商业社交中不可多得的伙伴。
当然,李建国对秦淮茹也是非常满意的。
但她也意识到,当下的商界人士普遍更加注重合作伙伴的文化素质和交流能力,而这一点正是陈雪茹的长处。
想到这里,李建国不禁对陈雪茹投以赞赏的目光。
面对李建国突如其来的注意,陈雪茹心中虽有惊讶却也不露声色。
她非常了解人情世故,早已洞察李建国内心的倾向。
离别之际,徐大姐语重心长地向李建国建议道:“李建国啊,既然你们都还单身,不如考虑组建家庭。
你的未婚妻即便再好,又怎能比得上我们的雪茹呢?她是集美丽与才智于一身的奇女子,拥有她的支持,我相信你的事业一定会日益昌盛。
错过这样的人选,日后想再来寻找恐怕是找不到了。
”
对于徐大姐的话,李建国深表赞同:“嗯,您说的有道理。”
而陈雪茹此刻却一反常态地沉默不语,目光时不时扫向李建国的反应,她从中感受到了希望的增长。
陈雪茹打算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明确表达心意,坚信这样的举措能让李建国对自己刮目相看,甚至愿意为之动心。
走出全聚德的大门后,李建国由衷地感激着:“谢谢你今天的协助,如果没你帮助,这两个交易根本不可能实现,特别是那个全聚德的订单。
”
“我只是帮你牵了个线,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你的沟通能力和产品质量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