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结果,还是那些说酸话的人自己求来的。
要不是他们自己胡乱编排,朝廷也不会为了民意,就让科举变得更透明了不是?
至于这种情况下,隐隐开始冒出的科举舞弊现象也没了踪影。
卷面公开了,是不是你自己平日里的行文风格,有哪些人行文风格隐隐相似,那就算是收买了考官也没用,藏不住。
至于这表面平静下的暗流,就不足以为外人道了。
反正那些糟心事都已经被父女二人解决,这次南巡,轩辕靖与轩辕澜星就是来解决目前他们心目中最大的内患的。
也就是江南一带抱团取暖的势力集团。
他们不老实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,而这次的事情,也不过是进一步确认了而已。
这次被澜星带回来的两个小乞丐,也给了轩辕靖直接派兵清缴那些人的理由——两个小乞丐的父母曾经都是朝廷派往江南的官员,半年前因为“意外”去世,家里人在返乡途中也没了。
只留下两个小乞丐,和被他们藏得严严实实的血书。
这下好了,之前只是按律抓人,这次顺着小乞丐们给的证据,轩辕澜星拿着轩辕靖给的兵符,抄近路跑到隔壁岭南道调兵,把那伙人藏的几千精兵一波带走。
那是真精兵啊,武器只比朝廷新改良的那一批差一点,甚至里面还有一些火铳——朝廷对火铳管理相当严格,每一把火铳都进行了编号,即便有损坏也是会进行销毁操作,最大可能避免火铳流入敌方手里。
这里会有火铳,一开始可把澜星都给吓了一跳——难不成是管理火铳的人员出了叛徒?
等解决了这几千精兵,有士兵拿了那火铳送到澜星面前,她才松口气:“粗制滥造,看来不是朝廷那边出了问题。”
刚刚她就看着人拿着火铳了,但好像没什么用场,因为澜星在注意到这一点后直接远程爆破了枪管。
虽然现在看来,就算她不这么做,这些火铳可能也就是个样子货。
火铳可不是做个枪管就能用的啊!
太好了,她老家还是干净的。
她爹爹也能省点事了。
真棒!
搞定了那些人最大的底牌之后,澜星笑眯眯地又与这一批驻守岭南的士兵们聊了几句,询问他们这几年境内百姓生活情况,得到都还不错的结果后,这才带着几位将军回去复命。
如今的岭南道与大燕刚建立的时候有很大差别,这几年多了不少州县,都是周边小国主动内附过来的。
这一批岭南军有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,也有原本属于其他小国的士兵,有些士兵语言能力差点,到现在都还没学会一口官话,但他们说的话,澜星都能听懂。
这些士兵们一开始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,只知道将军有令,百夫长、千夫长等等直接管理他们的人也确认了有朝廷调令之后,便过来干活了。
他们并不知道澜星的身份,而澜星身穿软甲,模糊了性别,一举一动都十分潇洒利落,除了知情人,众人都以为这是朝廷派来的小将军,并不知道她就是如今大燕最有名的太子殿下。
等澜星与几位将军离开了,之前那个一时兴奋跟澜星搭话的几个岭南土着,才转头问自己队伍里的百夫长那是谁?
百夫长:“是太子殿下。”
众人:“……”
众人:“啊?”
众人:“啊!”
总之,澜星也算是给这些人一个小小的惊喜吧。
而另一边,轩辕靖在确认了所有隐患都清除得差不多之后,将涉及此事的所有人,无论男女老少、白身或官员,全部押入大牢。
江南官场基本上进行了一次大换血,早已做好准备的官员直接上任开始干活,而此前只是被裹挟其中却并未做什么的官员则是暂时关押,等事情查清之后另行决策。
至于那些人之中可能真的无辜不知情的家眷们,则是在确认真的无辜之后,则是没收财产,被前往其他地区。
这下江南是真的震动了。
原本还能随意出门的百姓都老实起来,就算是白日,也不怎么出门了。
好在事情处理的很快,该抄家的抄家,该迁走的迁走,轩辕靖还同意了澜星的想法,让天然亲和度比较高的官员每日去与民间百姓解释情况,加上这次随行官员里还有早几年调回京中的父母官赵大人,百姓们也没惊慌多久就安定下来。
赵廉在江南的风评可是相当不错,不过风评最好的却是他的儿子,赵梁吉。
赵梁吉当初来到江南之后,就十分认真的完成小澜星安排的课业,即便隔着一段距离,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对京中情况十分关注。
他本来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,又在跟着赵廉来江南之后,在父亲身边近距离观察江南官场,心眼子那是与日俱增。
官场的侵染是很可怕的,而江南的隐患并不是这几年就形成的,而是在更早的时候。
好在赵梁吉父子俩都不是那种一根筋的人,况且他们来此的目的便是如此,父子俩很快就融入了这片官场,获取了他们想要的信息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