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,张立走进来,关切地问道:“闺女,这会儿感觉好点了吗?” 牡丹轻声说道:“请爹爹放心,我好多了。” 张立听到小姐叫他 “爹爹”,这两个字就像一道温暖的阳光,照进了他的心田,他活了快五十岁,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叫他。这一声 “爹爹”,让他感觉自己仿佛一下子成仙了道,浑身充满了喜悦,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,说道:“妈妈,咱们这闺女可真好啊!” 李氏也笑着附和道:“正是,正是。” 说完,老两口儿笑得前仰后合。
此时,天已经渐渐亮了。李氏又和张立商量起来,她说:“女儿在县宰那里,肯定是吃惯了珍馐美味,咱们可千万别委屈了她。你卖鱼回来的时候,千万记得买些好吃的回来。” 张立想了想,说道:“既然这样,我多称些肥肉,再带些豆腐白菜回来,你觉得怎么样?” 李氏连忙点头,说道:“好,就这么办。”
乡下人不太懂什么是珍馐美味,在他们眼里,肥肉就是最好的东西了。要是吃豆腐白菜,那就跟开斋似的,这些可都是平日里舍不得吃的。其实这些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,但他们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。他们觉得,有了好菜,肯定得多吃,吃得多了,不但费菜,连饭也费。这么一算下来,还是少吃好菜划算。可如今,他们刚得了女儿,一方面怕女儿受苦,另一方面又怕女儿笑话他们寒酸,所以狠狠心,才决定买肉买菜,还变着花样地做给牡丹吃。牡丹却只是稍微吃了一点就饱了,毕竟她之前的生活习惯和现在大不一样。
时间一长,这件事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。村里的人都感到很奇怪,说张老儿老两口儿突然想开了,没有儿女,却天天做好吃的。有的人就故意找借口过来,想闻闻香味,要是赶上了,还能尝上一口。谁知道,他们一走进屋里,就看到床上坐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,那容貌,那气质,就像月宫里的嫦娥,瑶池里的仙女下凡一样,美得让人不敢直视。这一下,大家都惊呆了,纷纷追问是怎么回事。得知老夫妻认了个义女,大家都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,也不敢再有丝毫怠慢。很快,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,在村里传开了。十二家渔户都想着要来贺喜,热闹一番。
在这绿鸭滩的十三户渔户中,有一人名叫史云。他武艺不凡,胆量更是过人,是个路见不平、拔刀相助的热血汉子。正因如此,这些渔人们都对他十分敬重,但凡遇上大小事情,要么请他出面解决,要么找他商量对策。只要是他拿定的主意,渔户们没有一个不赞同、不依从的。
如今,众人要给张老儿贺喜,这十二家渔户便三个一群、五个一伙,陆陆续续都来找史云,把张老儿得了女儿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。史云听后,兴奋得拍手叫好,说道:“张大哥为人老实诚恳,忠厚善良,如今得了女儿,往后肯定会有好报。这都是他老两口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召来的。列位来找我,是有什么打算呢?”
众人说道:“我们打算给张大哥贺喜,所以特意来跟你合计合计。” 史云点头道:“好啊,咱们庄里有了喜事,确实应该庆贺一番。不过有件事得考虑,你我都是贫苦人家,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,谁能有多余的钱财呢?这么多人一起去,张大哥肯定会为难。既然要贺喜,就得让大家都能真正开心。依我看,倒有个主意。咱们都是靠打鱼为生的,这就是咱们的‘本地风光’。大家以三天为期限,都辛苦辛苦,加把劲多捕些鱼来,全都交到我这儿来处理。该留下咱们自己吃的就留下,该卖的就卖了,卖的钱用来买调料、打酒,这些都包在我身上。” 说着,他又转向一个人,说道:“李老弟,这两天你可得常来。你到底还认得几个字,也能拿起笔来,要是有需要记录的事儿,还得靠你帮忙记记。” 原来这人姓李,他满口答应道:“行,我每天一早就来。” 史云接着说:“还有件重要的事儿,到时候大家去的时候,一定要把桌凳都带上。不然,张大哥家里哪有这么多桌椅板凳呢?咱们到了那儿,大家一起动手,干脆不让张大哥操心,让他老两口安安稳稳地乐一天。就当大家聚在一起,热热闹闹地吃喝一天就成。其他送礼送物的,都是些虚礼,一概不用。众位觉得怎么样?” 众人听了,都高兴得不得了,纷纷说道:“好极了,好极了!就这么办。不过还有个事儿,咱们当中有的人家人口多,有的人家人口少,这可怎么算呢?” 史云拍拍胸脯说:“都有我呢,保证公平公正,谁也不吃亏,谁也不占便宜。其实乡里乡亲的,本不该计较这些,可办事就得讲究个公平。大家就辛苦这几天吧,我去张大哥那儿给他送个信儿。” 众人这才散去。
史云随后就来到张立家中,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他说了一遍。他又见到了牡丹,只见牡丹如花似玉,宛如春日里盛开的娇艳花朵,史云心里也十分欢喜。张立一听,便要着手张罗起来。史云连忙阻拦道:“大哥,你不用操心,我都办妥了。你就准备好烧柴就行,其他的一概不用管。” 张立疑惑地说:“我的好兄弟,这事儿哪有这么简单,怎么准备好烧柴就成了呢?” 史云笑着解释道:“我都替你盘算好了,样样俱全,就差柴火,别的都有了。我可从来不撒谎。” 张立还是半信半疑,但也不好再说什么,只得深深地谢过史云。史云与他握手告别,回家去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