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公司认为您之前的项目非常有潜力,虽然最终失败了,但技术路线却值得肯定。”
“更重要的是,您不断钻研的精神,十分打动我们。”
正如朱明方所言,韩韦阳在接到总部的命令后,便立刻对朱明方进行了背调。
这位毕业于华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的高材生,拿着家里的拆迁款,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。
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一种生物材料。
但很可惜,研发最终失败。
朱明方不仅花光了自己的拆迁款,还把拉来的投资也赔了个一干二净。
但朱明方却并没有放弃这个项目,转而拮据的生存在地下室中,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研究。
而在蜂后的筛选下,朱明方的研究项目被认为极有价值,这才有了韩韦阳出现在对方面前这一幕。
但眼下,韩韦阳的说辞并未打动朱明方。
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朱明方很清楚这些投资人的尿性,他们只要回报和利益,而完全不考虑科研的周期性。
但就在朱明方打算开口拒绝时,却听韩韦阳道:
“五个亿初始资金,一座造价两亿的实验室,所有设备只要你提,都可以满足。”
“我们也不会催促你尽快拿出实验成果,唯一的问题是,实验室不在国内。”
如此丰厚的条件让朱明方难免有些心动,他下意识便问道:“那在哪?”
“科磨罗!”
……
发生在朱明方身上的事情,并非个例。
李亦打算在科磨罗建造一座生物实验室集群。
所以峰后无时无刻不在通过互联网进行着筛选,朱明方仅仅是其中之一。
这样的举措能让李亦所需要的科研体系快速建立起来。
有人用枪炮掌控世界,有人用资本侵蚀生活,有人用技术改变未来。
而这些,李亦贪心的选择都要。
也正因此,科磨罗实验室集群的建设,便成为了重中之重。
而负责这些重中之重的总设计师梁建军,在看着那些重点工程项目,每天以一个匪夷所思的建设速度和效率增长时,终于再也按捺不住,给李亦打去了电话。
“李总,咱们实验室的施工团队,能不能也接一些别的工程?”
电话中,梁建军试着问道。
他仔细查看过实验室的建设进度和标准,绝对是他生平所见最安全最整洁的工地。
甚至连一点人为的垃圾都没丢在地上,这一点简直可怕。
最主要的是,这个团队的施工速度不仅快,而且还严格按照他所设计的图纸的进行了,连一毫米的误差都找不出来。
虽然没有和这支施工团队沟通过,但梁建军感觉自己和他们已经神交已久,彼此应该能够产生一种惺惺相惜之感。
而李亦这边呢,对于梁建军的提问也并不感觉意外。
一支好的高效施工团队,于设计师而言,无异于好马配好鞍,宝剑配英雄,AK配悍匪,炸弹配……
总而言之,梁建军想要一支好的施工团队和他合作,这无可厚非。
但问题是,李亦哪有什么施工团队,他有的只是各个型号的智能工程机器人。
所以,梁建军想要和这支“施工团队”进行更多合作,就必须变成自己人。
为此,李亦早有准备。
只听李亦啥尤其是的道:“这支施工团队是我们集团公司的机密,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,可以说完全领先业界很多年。”
“梁总工你要真想和他们更好的配合,不妨考虑一下集团公司的人事合约。”
“我们采用的是终身雇佣制,待遇方面想必我也不用多说了,各方面就没差过。”
“对于梁总工这样的人才,是可以无需面试直接加入的。”
李亦其实早就想将梁建军这位军事建筑工程师收入囊中。
只不过这位刚刚从体制内离开,各方面还受到一些限制。
但现在康澜和华国的合作正处于“蜜月期”,这点小事便也算不得什么事了。
“李总,我会认真考虑一下再答复您的!”
电话中,梁建军没有直接给出答案,但其实他明白,当他说出这句话时,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。
目前为止,李亦为他安排的工作,都让他感到十分愉悦。
而且没有人掣肘,他在设计项目时,几乎可以独断专行,完全掌握了主动权。
而李亦除了提出要求外,并没有在别的地方加以限制。
只要满足李亦的各种需求,那就算是他把建筑的模样设计成一坨大便,李亦也不会说什么。
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甲方啊!
更何况,李亦给他的设计费,早已超过了他之前奋斗几十年的总和。
无论是事业上还是待遇上,亦或是个人追求上,李亦都能满足他。
如此条件,还有什么好取舍的呢?
梁建军也是这么想的,但他还需要考虑最后一个问题,那就是家人。
毕竟科磨罗这边的项目是个长期建设项目,这代表他要经常待在这里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