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,朱元璋钦点朱棣、刘伯温、徐达、汤和及蓝玉等人肩负此项艰巨重任。收割机生产及收割机分配。
巍峨朝堂之上,朱元璋正襟危坐,目光如炬,威严地扫过众人,掷地有声道:“朕望你等务必在丰收之期来临前,让每一个僻远小村落皆能配备一台公用收割机,以解百姓稼穑之艰。”
朱棣年轻的面庞刚毅而果敢,他拱手作揖,铿锵有力应道:“儿臣定当殚精竭虑,全力以赴,绝不辜负父皇之殷切重托!”
刘伯温身着一袭素雅长衫,气态儒雅,微微躬身,那深邃如渊的眸中透着洞悉世事的睿智,目光坚定而沉着。他缓声道:“陛下宽心,臣必精心擘画,使生产与分配皆井然有序,丝毫不乱。”只见他轻捻胡须,眉宇间凝聚着深思熟虑的神色,仿佛早已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幅详细周全的蓝图。
刘伯温的方案中,生产环节有着明确的规划。他将工匠们按照技艺专长分组,能工巧匠负责核心部件的打造,技艺娴熟者负责组装,经验丰富者把控质量。对于原材料的选取,更是严格把关,确保所用木材坚实耐用,金属部件精良坚韧。同时,规定每日的生产数量和进度,以保证按时完工。
在分配方面,刘伯温根据村落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,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。优先分配给距离较远、交通不便的村落,再依次推进。为了确保收割机顺利到达目的地,还安排了专门的护送队伍,保障运输途中的安全。每到一处村落,都有专人负责调试和教授村民使用方法,确保村民能够熟练操作。
徐达身板挺直如松,声若洪钟道:“末将必严加管束工匠,力保收割机按时且保质完成,绝无差池!”
汤和面带和煦微笑,抱拳施礼道:“臣自当竭力做好协调诸般事宜,力保资源充裕无缺。”
蓝玉则是一脸豪迈之气,慷慨激昂道:“陛下,末将愿一马当先,冲锋陷阵在前,确保此项任务顺遂圆满完成!”
领旨之后,众人各司其职,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。朱棣亲赴工坊,与工匠们促膝交流,言辞恳切地鼓舞他们加快进程。刘伯温则于书房中挑灯夜战,日夜筹谋,精心制定着详尽缜密的方案。徐达每日穿梭于各个工坊之间,目光如电,严格检查每一道工序。汤和不辞辛劳地调配人力物力,确保一切供应畅通无阻。蓝玉风风火火地奔走于各个村落,未雨绸缪地提前安排好收割机的接收事宜。
工匠们在诸位大人的殷切督促下,鼓足了干劲,挥汗如雨地赶制着收割机。负责分配的人员亦是披星戴月,马不停蹄地奔赴不同村落。
终于,在丰收前夕,一台台崭新锃亮的收割机被送至每一个小村落。百姓们望着这些实用精良的工具,心中盈满了对朝廷的感恩戴德之情,满怀着对即将到来丰收的热切期盼。
洪武年间,金秋的阳光洒遍了广袤的大地,为每一寸土地都镀上了一层璀璨的光芒。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,各地的老百姓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丰收时刻。
从江南的鱼米之乡到北方的广袤平原,从东部的富饶海滨到西部的广袤山川,田野里一片金黄,麦浪翻滚,稻穗低垂,仿佛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。
村庄里,男女老少皆面带喜悦,纷纷投身于繁忙的收割工作之中。男人们挥舞着锋利的镰刀,在配合收割机技术,在田间奋力劳作,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,但他们的动作却没有丝毫减缓,每一次挥镰都充满了力量和希望。妇女们则在一旁忙碌地收拾着割下的庄稼,将它们整齐地堆放起来,准备运往家中。
孩子们也不甘示弱,他们在田边跑来跑去,帮忙传递工具,或者捡拾遗漏的麦穗。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上,洋溢着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。
田埂上,老人们望着这丰收的景象,眼中满是欣慰和感慨。他们回忆着过去的艰苦岁月,对比着如今的富足,心中对朝廷的感恩之情愈发深厚。
在这丰收的季节里,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忙碌而欢乐的氛围中。人们的欢声笑语与镰刀的挥动声、庄稼的收割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丰收交响乐。
日头渐西,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拖着疲惫的身躯,带着满满的收获,走在归家的路上。他们的背上扛着沉甸甸的粮食,脸上却绽放着灿烂的笑容。因为这丰收的成果,是他们一年辛勤劳作的回报,也是未来生活的保障和希望。
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,朱元璋和马皇后、朱棣和徐妙云亲临乡间,亲眼目睹了这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。大家都在收割成果,老百姓配合专门人员一起运用收割机技术收获成果,提升收割效率,老百姓面对天灾更有信心,坚信人定胜天。
他站在一片金黄的麦田边,望着那无边无际的丰收田野,脸上洋溢着欣慰与喜悦。周围簇拥着众多的官员和百姓,大家都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,等待着皇帝的发言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