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伯温捋着胡须,饶有兴趣地观察着眼前这个新奇的玩意儿,不住地点头。他对这种机械装置颇感兴趣,认为这将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。而一旁的徐达,则瞪大了眼睛,满脸的惊奇。他看着那锋利的刀刃和精巧的结构,不禁感叹道:“此乃何物?竟然能如此快速地收割麦子!真是令人惊叹不已!”
朱棣亲自操作起来,只见收割机在畜力的拉动下,锋利的刀片飞速旋转,所到之处麦秆纷纷倒下,就像被一阵狂风瞬间压倒。传送装置上的滚轮和皮带紧密配合,麦秆被迅速而平稳地向后传送,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有序地行进。收集装置大口张开,源源不断的麦秆乖乖地落入其中,仿佛找到了归属。
看着眼前的景象,刘伯温不禁感叹万千,他望着那庞大而精巧的收割机,眼中满是惊叹之色。他利器宛如一头钢铁巨兽,矗立在田野之上,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。刘伯温心中涌起一股激动之情,他忍不住赞叹道:“此乃造福百姓之利器,燕王殿下和燕王妃真是功在千秋啊!”
徐达也同样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,他拍着朱棣的肩膀,感慨万分地说道:“此收割机真乃神来之笔!想我征战沙场多年,见惯了金戈铁马,却从未想过在这农田之中,竟有如此精妙的创造。它不仅大大提高了收割的效率,还减轻了百姓的劳作之苦。有了这利器,粮食的产量必能大增,百姓便能过上更安稳的日子。吾婿朱棣和妙云,实乃有大智慧、大胸怀之人,能为百姓谋此福祉,真乃我大明之幸啊!”
朱棣听后微微一笑,他对自己和妙云的发明充满信心。他深知这收割机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,相信它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。他谦虚地说:“岳父大人过奖了,我们只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。希望这收割机能够帮助更多的百姓,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。”
妙云站在一旁,她的目光坚定而自信。她知道这个发明将会改变许多人的命运,她为此感到无比自豪。她微笑着对众人说:“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,也是大家智慧的结晶。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努力,为百姓创造更多的福利。”
刘伯温和徐达将军纷纷点头表示赞同,他们对朱棣和妙云的才华和勇气表示钦佩。这个收割机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,让他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。大家都期待着这一利器能够得到广泛应用,为国家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刘伯温与徐达将军领略过收割机的魅力之后,朱棣和妙云商议决定邀请更多人来见证这个伟大发明。于是,他们向皇宫发出邀请,并告知皇帝陛下有关收割机的奇妙之处。
数日后,朱元璋偕同马皇后、太子朱标、汤和以及蓝玉等重要人物一同抵达了这片麦田。他们站在田边,远远望去,只见一台巨大的收割机正欢快地忙碌着,将金黄的麦穗纷纷卷入机器内部,然后吐出整齐的麦秆。
朱元璋凝视着收割机,脸上露出欣喜之色,他龙颜大悦,豪迈地说道:“此乃天赐神器!朕的江山,以农为本,这收割机的出现,乃是上天对我大明的眷顾。有此利器,百姓不再为收割庄稼而日夜辛劳,粮食产量定会大幅增长,国之根基将愈发稳固。吾儿朱棣和儿媳妙云,为朕,为大明,为百姓立下大功!”
众人皆点头称赞,对朱棣和妙云的智慧和创造力表示敬佩。朱元璋等人则亲自走上前去,仔细观察收割机的工作原理,不时询问一些细节问题。朱棣和妙云详细解答,让皇帝陛下对这个新发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朱标面带微笑,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,温和地说道:“此收割机的发明,乃是智慧与善心的结晶。四弟和四弟妹此举,无疑为大明的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。它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,更极大地提高了收割效率,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伟大创举,也让我们看到了大明更加繁荣昌盛的美好希望。”他的话语充满了对朱棣和徐妙云的赞赏之情。
汤和站在一旁,目光中透着深深的钦佩,激动地大声说道:“陛下,此等神器的诞生,实乃国之幸事!有了它,农业生产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革,我大明必将变得更加富足、强大。燕王和燕王妃的这一伟大功绩,当被永远铭记史册,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。”他的声音洪亮而激昂,仿佛要让整个天下都听到他们的丰功伟绩。
蓝玉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高效运作的收割机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,大声说道:“陛下,这收割机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!瞧瞧它,犹如一头不知疲倦的巨兽,在麦田中纵横驰骋,所到之处,麦秆纷纷倒下,麦粒尽收囊中。如此精妙绝伦的设计,如此强大的功能,真是让人折服!以往,每逢麦收时节,百姓们弯腰弓背,挥汗如雨,从早到晚辛苦劳作,却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收割。如今有了这神奇的收割机,简直是改天换地!它不仅大大提高了收割的速度和效率,更是减轻了百姓们沉重的负担。这意味着我们能有更多的粮食储备,无论是应对灾年,还是保障国家的稳定发展,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有了这样的利器,我大明的农田必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,粮食产量必然大幅增长。这不仅能让百姓们过上富足的生活,也为国家的昌盛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。我相信,在这收割机的助力下,我大明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辉煌局面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