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点头称赞:“很好,财政乃国家命脉,必须谨慎对待。”
这时,太子朱高炽开口道:“父皇,儿臣认为在新政推行过程中,应设立举报渠道。让百姓们能够及时举报那些在新政执行过程中违法乱纪的官员。对于举报属实者,给予一定的奖励,这样可以让新政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监督。”
朱棣露出赞许的神色:“高炽此建议甚好。如此一来,既能让百姓参与到新政推行中来,又能对官员形成有效约束。传朕旨意,各地要设立专门的举报箱,安排专人负责管理,确保举报信息能够及时传达。”
太子妃张妍轻声说道:“陛下,臣妾觉得在新政推行初期,可以先选择几个地区进行试点。观察新政在这些地区的实施效果,总结经验教训,再逐步向全国推广。这样可以降低新政推行的风险,避免出现大的问题。”
朱棣和徐妙云对视一眼,徐妙云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。朱棣说道:“太子妃所言有理。此事就由太子负责挑选试点地区,密切关注试点情况。”
朱高炽应道:“儿臣明白。”
朱棣环顾众人,目光中透着坚定:“诸位,新政推行,关系重大。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。朕与皇后会全力支持你们。希望大家齐心协力,为我大明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!”
众人再次齐声应道:“臣等谨遵圣命!”
朱棣挥了挥手:“今日就先商议到这里,各自回去准备。待诸事安排妥当,即刻推行新政。”
众人行礼后,依次退出武英殿。朱棣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,对徐妙云轻声说道:“妙云,朕相信,有他们相助,这新政定能成功。”
徐妙云微微颔首,目光中满是期许:“陛下深谋远虑,又有如此得力的臣子辅佐,大明定会越来越好。只是这过程中,还需多多留意各方动向,及时应对。
朱棣轻轻叹了口气,说道:“是啊,新政触动多方利益,必然会有诸多波折。那些豪门勋贵,向来享受着特权,新政推行,他们首当其冲利益受损,恐怕不会轻易罢休。”
徐妙云微微皱眉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:“陛下所言极是。但我们既已决定推行新政,便不能退缩。这些年来,朝廷财政日益紧张,百姓生活困苦,若不改革,大明的未来堪忧。”
朱棣握紧拳头,语气坚定:“不错,朕意已决。若有人敢公然反对新政,妄图从中作梗,朕绝不姑息迁就!”
此时,朱高炽和太子妃张妍返回武英殿。朱高炽一脸忧虑地说道:“父皇,母后,儿臣刚刚想到,新政推行,可能会引起一些勋贵武将的不满。他们手握兵权,若是联合起来抵制新政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朱棣神色一凛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高炽,你担忧的不无道理。但朕也并非毫无准备。朕会先安抚好那些忠心耿耿、深明大义的勋贵武将,晓以新政对国家、对他们自身长远利益的好处。对于那些妄图兴风作浪的人,朕会提前布局,掌控他们的动向。必要时,会采取雷霆手段,确保新政顺利推行。”
太子妃张妍说道:“陛下,儿臣觉得也可给那些勋贵一些出路。比如在新政推行过程中,为他们提供一些参与商业、实业发展的机会,让他们能在新的领域中获取利益,以此减少他们对新政的抵触情绪。”
徐妙云微微点头,赞同道:“太子妃这个想法不错。勋贵们若能看到新政给他们带来新的机遇,或许会减少反对的声音。可以挑选几位德高望重、有影响力的勋贵,先与他们私下沟通,了解他们的想法,再对症下药。”
朱棣看向朱高炽:“高炽,此事就由你去办。挑选几位合适的勋贵,与他们好好谈谈。既要表明朕推行新政的决心,也要让他们看到新政带来的好处。谈话过程中,要注意分寸,不可泄露过多机密。”
朱高炽领命道:“儿臣明白,儿臣定会谨慎行事。”
朱棣接着说道:“还有,新政推行司成立后,要尽快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。明确各官员的职责权限,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。同时,要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,让各地的新政推行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到朝廷。”
朱高炽点头称是:“儿臣会督促杨荣、杨士奇、杨浦三位大人尽快落实。”
朱棣又叮嘱道:“在选拔新政推行官员时,一定要严格把关。这些官员是新政推行的关键,必须清正廉洁、有能力且有决心。对于那些品行不端、心怀叵测之人,坚决不能任用。”
朱高炽认真答道:“儿臣记住了。儿臣会与三位大人一起,仔细考察每一位候选官员,确保新政推行队伍的纯洁性和专业性。”
徐妙云看着朱高炽和太子妃张妍,语重心长地说:“你们二人要相互扶持,共同为新政出谋划策。这是关乎大明命运的大事,切不可掉以轻心。”
朱高炽和太子妃张妍齐声说道:“儿臣(臣妾)谨遵母后教诲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