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臣们先是一愣,随即反应过来,纷纷跪地高呼:“陛下圣明!” 声音响彻整个朝堂。
朱高炽赶忙跪地推辞,一脸诚恳:“父皇,儿臣才疏学浅,恐难当此大任……”
老年朱棣走下皇位,亲自扶起朱高炽,语重心长地说:“高炽,莫要推辞。这些年你的才能朕都看在眼里,你有宽厚的胸怀和治国的智慧,定能带领大明走向辉煌。从今往后,朕就做个太上皇,好好享享清福。”
就这样,朱高炽正式继承皇位,年号洪熙。
当天晚上,在宫中的御膳房内,灯火通明。年轻的朱棣和徐妙云亲自下厨。炉灶上的火焰呼呼作响,锅中的食材在高温下滋滋冒着香气。徐妙云系着围裙,手持锅铲,熟练地翻炒着烧鹅,动作轻盈又娴熟,仿佛回到了曾经与朱棣相伴的平凡时光。她不时用毛巾擦去额头的汗水,眼睛专注地盯着锅中的美食。
朱棣在一旁帮忙打下手,递调料、递食材,笑着对徐妙云说:“妙云,今日这顿饭,一定要让大家吃得开心。这么多年没做,也不知道手艺退步了没。” 徐妙云微笑着回应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:“放心吧,这么多年的手艺,可不会生疏。你就瞧好吧。”
不多时,一桌丰盛的美食摆满了桌子。烧鹅色泽红亮,皮脆肉嫩,香气扑鼻,让人垂涎欲滴。还有各种精致的菜肴,荤素搭配,色香味俱全。众人围坐在桌旁,看着这满桌的佳肴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这时徐妙云从包裹中拿出一小袋玉米、红薯及土豆的种子,递给朱高炽和老年朱棣:“老大、四哥,这是一些高产量作物的种子。这些作物适应力强,产量极高。你们让人将其推广种植,定能让百姓受益,解决不少温饱问题。”
朱高炽接过种子,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,仿佛捧着无比珍贵的宝物。他望着手中的种子,眼中满是激动与憧憬,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:“父皇放心,儿臣定会命人悉心研究种植之法,大力推广,让天下百姓都能受益。”
此刻的朱高炽,服下丹药后身体发生了奇妙的变化。原本困扰他多年的沉疴痼疾像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驱散。曾经稍一活动便气喘吁吁、疲惫不堪的他,如今感觉浑身充满了力气,行动自如,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的状态。
他试着在宫殿中轻快地走了几步,脚步稳健有力,不再有以往的拖沓和虚弱。他激动地握紧拳头,感受着身体中涌动的力量,转头对众人说道:“父皇、母后,这丹药实在神奇,儿臣感觉自己的身体已彻底好转。之前那些病症,如今竟似从未存在过一般。”
徐妙云微笑着点头,眼中满是慈爱:“高炽,这便好。身体是治国理政的根本,你如今身体康健,我们也就放心了。希望你以后能好好治理大明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”
朱高炽郑重地点头,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:“儿臣定不负父皇、母后及天下百姓的期望。”
一旁的老年朱棣看着这一幕,心中满是欣慰。他走上前,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:“高炽,你向来仁厚贤明,如今又有了健康的体魄,朕相信,在你的治理下,大明的江山必将更加稳固,百姓也会更加富足。”
朱高炽感激地看着老年朱棣:“多谢父皇的信任与教诲,儿臣必当勤勉治国,不辱使命。”
这一夜,众人围坐在桌旁,一边品尝着美食,一边谈论着大明的未来。朱高炽因为身体的好转,精神格外振奋,与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各种治国方略,欢声笑语回荡在宫殿之中,其乐融融。
而那几颗小小的种子,承载着众人对大明未来的美好期望,仿佛已经预示着在朱高炽的治理下,大明将会迎来一个风调雨顺、百姓富足的繁荣盛世。此后的日子里,朱高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国事之中,以全新的姿态开启了他治理大明的新篇章。
在热烈的氛围中,朱柏突然开口,带着一丝好奇:“高炽侄儿,如今你身体好转,对于未来的施政可有什么长远规划?”
朱高炽微微思索,神色认真:“十二叔,侄儿打算先从民生入手。如今虽有了这高产量作物的种子,但推广种植并非易事。首先要让百姓知晓这些作物的好处,再提供种植技术支持。侄儿还想兴修水利,确保农田灌溉无忧,如此方能让百姓真正受益。”
年轻的朱棣赞许地点点头:“老大此举甚好。百姓乃国家之根本,只有百姓富足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不过,民生之外,吏治也不可忽视。”
朱高炽连忙应道:“父皇所言极是。侄儿深知官场中有些不良风气,不少官员尸位素餐、贪污腐败。侄儿打算大力整顿吏治,选拔贤能,严惩那些违法乱纪之人,让朝堂上下风清气正。”
老年朱棣放下手中的酒杯,缓缓说道:“吏治整顿固然重要,但也不可操之过急。需恩威并施,让官员们真正为百姓做事,而不是心生怨恨,消极怠工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