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高炽恭敬地说:“父皇教诲,儿臣铭记于心。儿臣会把握好分寸,循序渐进。此外,侄儿还想加强教育,在各地兴办学府,让更多的学子有机会接受教育,为国家培养人才。”
徐妙云微笑着说:“高炽想得周全。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基,有了众多贤才,大明何愁不兴盛。只是这办学之事,恐怕需要不少钱财吧?”
朱高炽回答道:“娘,办学所需钱财确实不少,但儿臣认为这是值得的投资。儿臣打算先从国库中拨出一部分专款,再鼓励各地富商乡绅捐款赞助。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办学之事定能顺利推进。”
朱高煦在一旁忍不住说道:“大哥,你这一系列举措下来,必然会让大明焕然一新。三弟和我,以后也定会全力辅佐你,为大明的繁荣出一份力。”
朱高燧也赶忙附和:“没错,大哥。以前是我们不懂事,以后我们一定紧跟大哥步伐,听从大哥吩咐。”
朱高炽感动地看着两位弟弟:“有你们的支持,为兄倍感欣慰。我们兄弟齐心,其利断金,定能让大明更上一层楼。”
张妍在一旁轻声说道:“陛下,此次诸多变革虽好,但也要注意各方势力的平衡。切不可因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而引发动荡。”
朱高炽握住张妍的手:“爱妻所言有理。为夫会谨慎行事,尽量做到平稳过渡。”
众人依旧兴致勃勃地交谈着,时间悄然流逝,夜色渐深,万籁俱寂。然而,他们对于大明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及精心规划,却好似那永不熄灭的明灯,散发出温暖而明亮的光芒,照亮了大明不断前进的道路。
此时,朱柏缓缓地站起身来,他的动作轻柔且沉稳,仿佛手中捧着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。只见他面带诚挚之色,目光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。接着,他小心翼翼地伸手入怀,从中掏出一本装帧极为精美的书籍。这书籍的封面闪烁着淡淡的光泽,显然经过了精心的制作。
朱柏双手捧着这本饱含心血之作,恭恭敬敬地走向老年朱棣,并将其递到朱棣面前。他轻声说道:“四哥,多年以来,小弟我和十八弟身处另一个时空,在此期间,我们把自身所学、所思考的种种,以及一些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,皆详细记录在了这本书当中。今日,特将此书献给四哥您,权当留下一份纪念吧。”说罢,朱柏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激之情,宛如一泓清澈的泉水,让人不禁为之动容。
老年朱棣郑重地接过书籍,他的手指轻轻地摩挲着书皮,感受着那份细腻的质感。然后,他缓缓地翻开书页,映入眼帘的是书中详尽的文字记载以及朱柏和朱楩那苍劲有力、笔走龙蛇般的笔迹。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,朱棣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,犹如冬日里的暖阳照拂心田。他抬起头,凝视着朱柏,感慨地说道:“十二弟啊,真是难为你和十八弟如此用心良苦了。”
朱柏微微颔首,而后看向朱高炽,神色认真:“高炽侄儿,还有一事要告知你与四哥。在我所处的一些时空里,有一种了不起的技艺叫做造纸术。通过特定的工艺,能够将树皮、麻头、破布等原料制作成便于书写的纸张。这造纸术若是在大明推广开来,不仅能降低书籍制作的成本,让更多的学子有书可读,还能极大地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。”朱高炽和老年朱棣听闻,皆是眼前一亮,眼神中透露出浓厚的兴趣。朱高炽赶忙问道:“十二叔,这造纸术具体该如何操作?”
朱柏耐心地讲解起来,从原料的选取、浸泡、蒸煮,到舂捣、打浆、抄纸、烘干等一系列步骤,详细地阐述了一遍。朱高炽和老年朱棣听得十分专注,不时提出一些问题,朱柏都一一解答。
待详细地讲解完造纸术之后,朱柏那饱含深情的目光缓缓地再次落于已然步入老年的朱棣身上,他的眼眶不知何时已微微泛起了红色,其中似有泪光闪烁。只见他嘴唇轻颤,用略微带着些沙哑的嗓音说道:“四哥啊,自我幼年时起便是由你亲手将我抚养长大,那些曾经陪伴在你身旁的岁月,一直以来都是我这一生中最为温馨、最为珍贵且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。想当初,我不幸陷入重重困境之中,走投无路之下,最终竟只能无奈地选择以自焚来结束这一切。然而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四哥你竟然不惜冒着被天下人唾骂的风险毅然决然地起兵造反,仅仅只是为了能够替我报仇雪恨!这么多年过去了,四哥你始终独自默默地背负着这般沉重如山般的巨大压力和负担,作为弟弟的柏儿我,每每念及此,心中都着实感到万分愧疚,实在是过意不去呀!”
此时,那位饱经沧桑的老年朱棣迈着略显蹒跚的步伐慢慢地走上前来,他伸出那双布满皱纹却依旧宽厚有力的手掌,轻轻地拍了拍朱柏的肩膀,然后用那略带几分哽咽的声音宽慰道:“十二弟啊,你可是我从小看着一点点长大成人的,在我的心里,你就宛如我的亲生骨肉一样亲近无比。对于当年所发生的那些事情,我又怎么可能会忍心袖手旁观呢?所以啊,你切莫要再提及这些过往之事了。只要看到你如今能够平平安安、健健康康地生活在这世上,那么我这么些年所承受的所有苦难也就都算不得什么了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