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祁钰身着明黄色的龙袍,头戴皇冠,神色庄重地走上太和殿的台阶。朱棣和徐妙云坐在一旁的高台上,目光欣慰地看着这一切。朱祁钰登上龙椅,俯瞰着台下的众人,大声宣布:“朕今日登基,定当以祖宗基业为重,保百姓平安,扬我大明国威!”
台下的大臣和百姓们齐声高呼:“万岁!万岁!万万岁!” 声音响彻云霄,震撼着整个京城。
登基仪式结束后,朱棣和徐妙云在皇宫中设下晚宴,宴请朱祁钰夫妇、吴贤妃、朱见深及朱见济。晚宴上,灯火通明,桌上摆满了各种珍馐佳肴。众人欢声笑语,气氛融洽。
朱棣看着眼前的众人,感慨地说道:“今日这团圆饭,吃得甚是开心。看到大明后继有人,朕也放心了。” 徐妙云微笑着,眼中满是慈爱:“你们日后要相互照顾,把这大明的江山守护好。”
朱祁钰起身,端起酒杯,说道:“太爷爷、太奶奶,孙儿敬你们一杯。感谢你们为大明所做的一切,孙儿定会牢记教诲,努力治国。” 众人纷纷举杯,一饮而尽。
晚宴结束后,朱棣和徐妙云与众人一一告别。此时,皇宫的一处庭院中,出现了一道神秘的光芒,那光芒闪烁着,仿佛通往另一个时空。
朱棣和徐妙云缓缓走向光芒,朱祁钰等人跟在后面。朱棣回头说道:“你们不必相送,好好治理国家。这不良人军队,朕便让他们留在景泰朝,守护你们。待这里的军队整顿完备,他们自会回归。”
朱祁钰等人跪地叩首:“太爷爷、太奶奶保重。”
朱棣和徐妙云相视一笑,然后转身踏入光芒之中。光芒渐渐消散,他们的身影也随之消失不见。朱祁钰等人久久地跪在原地,望着朱棣和徐妙云消失的方向,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激。
从此,朱祁钰在皇位上励精图治,于谦尽心辅佐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大明逐渐恢复元气,国力日益强盛。而那神秘出现又消失的太宗皇帝和徐皇后的故事,也在民间流传开,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。
时光荏苒,数年过去了。朱祁钰在治理国家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。他听从于谦的建议,改革军制,加强京城的防御力量,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将领,使得大明军队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。
在经济上,他大力推广朱棣留下的高产作物。土豆、玉米和红薯在各地广泛种植,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。曾经因为战乱和灾荒而流离失所的人们,如今也纷纷回到家乡,开垦土地,过上了安稳的日子。
朝堂之上,朱祁钰广开言路,鼓励大臣们直言进谏。于谦作为内阁首辅,更是日夜操劳,他公正无私,处理政务一丝不苟。在他们的影响下,朝堂上下形成了一股清正廉洁、积极向上的风气。
边境地区,由于大明国力的增强,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遣使来朝,向大明表示臣服。瓦剌经此一役,元气大伤,再也不敢轻易侵犯大明边境。
一日,朱祁钰正在御花园中散步,于谦匆匆赶来。朱祁钰看到于谦,笑着问道:“于爱卿,如此匆忙,可是有何事要奏?”
于谦面带微笑,拱手说道:“陛下,今日收到边疆急报,北方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,蠢蠢欲动,似有进犯之意。不过,我军早有防备,边境将领已做好了应对准备。”
朱祁钰微微皱眉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朕虽不惧怕他们来犯,但也不可掉以轻心。于爱卿,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?”
于谦神色坚定地说:“陛下,臣以为可先派遣使者前往,晓以利害,表明我大明的立场。若他们执意进犯,我军便给予迎头痛击,让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威严不可侵犯。”
朱祁钰点了点头,说道:“就依爱卿所言。如今我大明国力渐强,军队士气高昂,定不能让这些蛮夷小觑了。”
于谦接着说道:“陛下,自您登基以来,大明在您的治理下蒸蒸日上。如今不仅国内安稳,边疆也日益安宁。这一切,都离不开陛下的英明决策啊。”
朱祁钰谦虚地笑道:“这多亏了爱卿和诸位大臣的辅佐,朕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。想起太爷爷和太奶奶当年的教诲,朕便不敢有丝毫懈怠。”
于谦感慨地说:“太宗皇帝和徐皇后虽已离去,但他们留下的精神和智慧,一直指引着我们。陛下对祖宗基业的重视和对百姓的关怀,也定能让大明的辉煌延续下去。”
朱祁钰抬头望向天空,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:“朕定要让大明成为万邦来朝的盛世之国,不辜负太爷爷和太奶奶的期望,也不辜负这天下百姓的信任。”
此时,一阵微风吹过,御花园中的花朵轻轻摇曳,散发出阵阵芬芳。朱祁钰和于谦站在花园中,望着远处的宫殿楼阁,心中满是对大明未来的信心和憧憬……
在朱祁钰和于谦的共同努力下,大明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。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繁荣富强,四方来朝,一片盛世景象。而这段由朱棣和徐妙云开启,朱祁钰和于谦续写的传奇,也成为了大明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被后人永远铭记。
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:(www.38xs.com)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