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朝堂上也有一些正直的大臣们,他们对朱厚照的决定表示赞赏和支持。这些大臣们纷纷站起身来,齐声称赞陛下英明,认为他此举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公正和清明。
朱厚照环视了一下朝堂,看着那些或惊恐或赞赏的面孔,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。他当机立断,下达了一道严厉的命令:“将所有涉事的外戚及其党羽全部缉拿归案,一个都不能放过!”
这道命令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京城的上空,负责抓捕的官兵们闻风而动,迅速展开行动。他们如同训练有素的猎鹰一般,精准地锁定了那些平日里嚣张跋扈的外戚势力。
一时间,京城内风声鹤唳,人心惶惶。那些外戚们完全没有想到朱厚照会如此果断地采取行动,他们在惊恐中被一一捉拿归案,往日的威风荡然无存。
处理完外戚后,朱厚照并没有停下脚步,他深知皇权的争夺才是真正的关键。在朱棣、徐妙云和朱佑樘的悉心指导下,朱厚照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,逐步削弱文官集团的权力。
朝堂之上,朱厚照端坐于龙椅之上,他的面容庄重而威严,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和果断。他环视着下方的大臣们,缓缓开口道:“朕自登基以来,日夜操劳,一心只想让我大明繁荣昌盛,百姓安居乐业。然而,朕却发现有些文官们不思进取,结党营私,为了一己之私利,不惜阻碍朝廷政令的推行,如此行为,实乃大逆不道!”
朱厚照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,大臣们都静静地聆听着,不敢有丝毫的怠慢。接着,朱厚照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政令,这些政令旨在限制文官的权力范围,加强皇权的集中。他详细地解释着每一条政令的意义和目的,让大臣们明白他的决心和意图。
然而,这一举动引起了一些文官的不满和反抗。他们站出来,大声反对朱厚照的决策,声称此举有违祖制,可能会引发朝堂的动荡。朱厚照的目光如炬,紧紧地盯着这些文官,他的声音虽然平静,但却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威严:“祖制是为了让大明更好地发展,如今你们却拿祖制来为自己的私利辩护,这岂不是对祖制的亵渎?朕意已决,若再有违抗者,定当严惩不贷!”
朱棣迈着稳健的步伐,缓缓走上前,他的身影高大而威严,如同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。他的目光如炬,扫视着朝堂上的每一个人,那目光中透露出的威严和压迫感,让人不寒而栗。
“尔等皆是大明臣子,食君之禄,担君之忧,理应全心全意为江山社稷着想。”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在朝堂上回荡着,“陛下此举,乃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,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。若有人胆敢从中作梗,便是与天下百姓为敌!”
他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,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骚动。那些原本想要反抗的文官们,在朱棣的威慑下,都不敢再出声,他们低着头,默默地站在那里,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。
朱厚照见状,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。他感激地看了一眼朱棣,然后继续坚定地推进着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。在朱棣的支持下,朱厚照的改革之路变得异常顺利,皇权也逐渐得到了巩固。
然而,解决完朝堂之事后,朱厚照并没有松懈下来。他深知,后宫之中同样隐藏着许多问题和隐患。一些妃子仗着皇帝的宠爱,时常争风吃醋,甚至有外戚女子在后宫中拉拢势力,妄图干预朝政。
朱厚照决定亲自处理后宫之事,他要让后宫恢复平静,不再成为朝廷的干扰因素。
朱厚照阴沉着脸,步履沉重地踏入后宫。他的心情异常沉重,仿佛整个后宫都被一层阴霾所笼罩。
他站在宫殿中央,环顾四周,看着那些或惊恐或谄媚的妃子们,心中的怒火愈发升腾。他深吸一口气,用低沉而威严的声音喊道:“传朕旨意,召集所有妃子前来!”
不多时,妃子们陆陆续续地赶到,她们有的匆忙,有的从容,但无一例外,都能感受到朱厚照身上散发出的那股令人窒息的威压。
朱厚照面沉似水,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扫视着每一个妃子。终于,他开口说道:“朕的后宫,本应是祥和之地,充满欢声笑语。然而,如今却被你们搞得乌烟瘴气!”
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,带着无法抗拒的威严。众妃子们听闻此言,纷纷跪地,头也不敢抬,战战兢兢地听着朱厚照的训斥。
朱厚照继续说道:“朕今日明确告诉你们,后宫不得干政!这是朕的底线,任何人都不得逾越!若再有争风吃醋、拉帮结派之举,休怪朕无情!”
他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,在妃子们的耳边炸响。她们吓得浑身发抖,不敢有丝毫的反驳。
然而,就在这时,一位平日里颇受宠爱的妃子突然微微抬起头,泪眼朦胧地看着朱厚照,娇柔地说道:“陛下,臣妾等也只是深宫寂寞,并无他意啊……”
朱厚照冷哼一声,他的眼神变得更加凌厉,厉声道:“寂寞?这便是你们肆意妄为的借口?若你们不能恪守本分,朕留着你们又有何用?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