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常洛连忙应道:“孙儿记下了,定不会让英雄寒心。”他的眼神坚定而有力,似乎在向朱载坖承诺,也在向那些忠勇之士保证。他深知,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,离不开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的奉献和付出。
赠予良种 寄予厚望
朱棣转身,示意侍从拿来几个布袋,递给朱常洛:“这里面是红薯、土豆和玉米三种高产种子。这红薯和土豆,产量极高,且对土地要求不高;玉米也是耐旱易种。你要大力推广种植,让百姓能有更多的粮食。”
朱常洛接过布袋,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,感激地说:“多谢祖宗恩赐,有了这些种子,百姓的日子定会好过许多。”
徐妙云微笑着说:“这些种子或许能解一时之困,但根本上还是要靠你用心治理国家。希望你能让大明重回繁荣昌盛。”
朱常洛重重地点头:“孙儿定不辱使命,定要让我大明重现辉煌。”
朱棣看着朱常洛,眼神中满是期许:“今日我们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大明的未来。你要好好守护这江山社稷,莫要让祖宗失望。”
朱常洛单膝跪地,大声说道:“孙儿铭记祖宗教诲,若有违誓言,愿遭天谴!”
时空渐远 使命留存
此时,穿越门处光芒再次闪烁,朱棣、徐妙云和朱载坖知道,他们即将回到各自的时空。
朱棣最后看了一眼朱常洛,大声说道:“好好干!” 然后与徐妙云、朱载坖缓缓走进穿越门。朱常洛跪地相送,眼中满是不舍。
随着光芒渐渐消失,朱常洛站起身来,望着穿越门消失的方向,握紧了拳头。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,转身走向御书房,准备全身心投入到治理国家的大业中。
在之后的日子里,朱常洛按照祖宗的教诲,广纳贤才,整顿吏治,关注民生,推广高产作物。白杆兵在秦良玉的带领下,继续为大明戍守边疆。
展望新政 宏图初绘
朱常洛回到御书房,立刻召集心腹大臣,准备开启新政。他坐在龙椅上,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:“诸位爱卿,今日朕得到祖宗的教诲与指引,决心大力革新,中兴我大明。”
大臣们面面相觑,随后纷纷跪地:“陛下圣明,臣等愿效犬马之劳!”
吏部尚书率先出列:“陛下,如今天下吏治腐败,官员贪污成风,选拔人才也多有不公。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吏治,严格考核官员,清除庸官、贪官。”
朱常洛微微点头:“正合朕意。祖宗也教导朕要用人得当,贤能者居其位。从今往后,吏部要严格把关,选拔真正有才能、有品德的官员。若有营私舞弊者,严惩不贷!”
户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说:“陛下,近年来土地兼并严重,许多百姓失去土地,赋税却日益沉重,民生艰难。”
朱常洛眉头紧锁:“朕已得知此事。朕打算重新丈量土地,核实田亩数量,按实际情况征收赋税,绝不能让百姓负担过重。同时,大力推广红薯、土豆和玉米的种植,增加粮食产量。” 大臣们听闻,纷纷称好。
边防新政 强军之策
兵部尚书站出队列,神情凝重地向皇帝朱常洛奏报:“陛下,萨尔浒之战虽然凭借祖宗的神威成功击退了后金,但目前边境的局势仍然十分严峻。为了确保国家安全,我们必须加强边防建设,提升军队的实力。”
朱常洛目光如炬,凝视着兵部尚书,他深知边境问题的重要性,坚定地回应道:“朕明白。白杆兵在萨尔浒之战中表现出色,他们的忠勇令人钦佩,是我大明的精锐力量。朕决定给予白杆兵更多的支持,不仅要扩充他们的军备,还要让他们更好地戍守边疆。同时,我们不能只依赖白杆兵,还需在其他边境地区加强防御,训练新军,以应对可能的威胁。”
就在这时,一位年轻的大臣挺身而出,勇敢地进言道:“陛下,如今西方的火器发展迅猛,威力巨大。臣认为,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引进西方的火器技术,以此来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呢?”
朱常洛听后,略作思索,然后说道:“此提议甚好。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,若能掌握先进的火器技术,必将对我军的实力提升大有裨益。你可负责此事,与西洋传教士等进行交流,学习他们的火器制造技术,并加以改良,使其适用于我军。”
朝堂疑虑 坚定决心
然而,并非所有大臣都对新政充满信心。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说:“陛下,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,如今推行这些新政,恐怕会引起诸多动荡,还望陛下三思啊!”
朱常洛站起身来,神情严肃:“祖宗之法固然重要,但时移世易,如今大明面临诸多困境,若不革新,如何生存?祖宗今日亲自前来教导朕,便是希望朕能有所作为,带领大明走出困境。朕意已决,望诸位爱卿全力支持,莫要再提反对之言!”
大臣们见朱常洛态度坚决,纷纷跪地:“陛下英明,臣等谨遵圣命!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