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大武。
这一日,房玄龄同魏征二人,相继来到大殿见吴缺。
“何事?”
吴缺正在批阅奏折,头也没抬。
“陛下,这是咱们制定的过程,请您过目。”
房玄龄说着,递出一本册子。
吴缺接过一看,仅仅一眼他就知晓,这国策完全可行。
房玄龄第一步,就是改变了世家垄断朝中人才的局面。
不但有利于科举制,也有利于整改朝堂。
此国策,主要是从吏部下手。
挑选官员的标准发生变化。
不再依靠背景,而是以才能和为人为主。
除此之外,还要从挑选之人的长处下手。
将其长处,用在适应的官职上。
简而言之,就是擅长什么,就做什么样的官员。
“不知陛下认为可行否?”
吴缺放下册子的瞬间,房玄龄试探性问。
“可行。”
吴缺点了点头。
虽然他脑中,有更为先进的治国策略,但不一定适用。
凡事都需循序渐进,适合的才是最优选择。
反之,只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稍有不慎,只会让大武瞬间动荡。
“除此之外,此乃杜如晦的国策。”
房玄龄又取出一本册子。
吴缺拿起来一看,才发现杜如晦提议了诸多国策。
首先是对大武律法的整改,改变之前大隋的苛刻律法。
吴缺看的时候,房玄龄就有些紧张。
毕竟大隋的苛刻律法,也有一定用处,可以严纪律人。
但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清楚,太过严厉的律法,有时候只会起反作用。
当初的大秦,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
所以二人商量许久,才决定更改律法,做出方案拿给吴缺看。
房玄龄之所以忐忑,主要是吴缺杀戮果决,说不准推崇严格的律法。
“不错,可行。”
吴缺点了点头。
“所有?”
房玄龄愣了一下,试探性问。
“不错,所有。”
吴缺都不带犹豫的。
两人制定的国策,简直一针见血。
完美契合当下,甚至解决了不少隐患。
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律法上,均是如此。
但对比起两人巅峰时期,还尚有察距。
但吴缺不着急,循序渐进本就是缓慢推行,而不是瞬间达成顶点。
治国一事,本就不能急。
“如此甚好。”
房玄龄瞬间就松了一口气。
他深怕吴缺不同意,到时候就难了。
毕竟他和杜如晦一致认同,眼下只有这些国策尚可用。
其他的不太适合,亦或者效果不大。
“这些交给你们,立马实施下去。”
吴缺直言。
“诺!”
房玄龄领命。
“你呢?”
吴缺看向魏征。
“陛下,臣有事劝谏!”
魏征深吸一口气。
房玄龄见此苦笑一声,显然他知晓魏征要做甚。
“何事?”
吴缺来了兴趣。
他如何不知,魏征为人刚正不阿,且眼里容不得沙。
大武刚立,大隋不少朝臣尚在其中,一些风气也保留了下来。
什么风气?
太简单了,那便是官官相卫,甚至贪污成风。
莫说普通臣子,就连裴矩和虞世基等人,都参与其中。
只是滥用私权的力度大不大而已。
“陛下请看!”
魏征也不废话,直接取出名册。
吴缺还没接过来,瞳孔就猛地一缩。
好家伙,魏征名单甚厚,比房玄龄等人的国策都要厚。
而且这上面没有其他的东西,全部都是名字。
吴缺嘴角狠狠抽了一下,他寻思着魏征不会用力太猛吧?
话虽如此,他还是接了过来。
吴缺打开名册一看,好家伙,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名字。
大大小小官员都有,什么地方郡守和县令。
亦或者六部中的各个官员,甚至各个卫府的郎将等等。
人数之多,让人震惊啊!
“魏大人。”
房玄龄看不下去,忍不住唤了一声。
“房大人,有什么事吗?”
魏征冷冷的问道。
他制定这些名单之前,先找过房玄龄提及这些事。
房玄龄一开始也挺赞同的,可是等他见到魏征的名册之后,人都傻了!
那么多人,若全部清理,对朝堂的危害也不小啊!
“魏大人,陛下事务繁忙,这些小事还是让你我来办吧?”
房玄龄笑道。
他是在帮魏征。
房玄龄清楚其中的利害,吴缺自然也知晓。
保不准吴缺大怒之下,非但不处理这些人,反而先把魏征处理了。
“你?”
魏征笑了。
“只怕房大人,做得不干净啊。”
这番话暗藏话锋,谁听不出来。
“咳咳...”
吴缺咳嗽两声。
“陛下,如何?”
魏征忙问。
“这些人若有问题,自当处理。”
吴缺直言。
“对!”
魏征大喜,这不正是他想要的吗?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