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史慈得以脱身,星夜前往平原去见刘玄德。行过礼后,详细讲述了孔北海被围求救的事情,并呈上书信。玄德看完,问太史慈:“您是什么人?”太史慈说:“我是太史慈,东海的一个普通人。我和孔融既非骨肉至亲,也不是同乡,只是因为意气相投,有分忧共患的心意。如今管亥暴乱,北海被围,孤立无援,危在旦夕。听说您一向仁义,能救人于危急之中,所以特地让我冒着危险突围,前来求救。”玄德严肃地回答说:“孔北海居然知道世间有刘备!”于是同云长、翼德点齐三千精兵,前往北海郡进发。
管亥望见救兵来到,亲自领兵迎战,因为见玄德兵少,没把他们放在眼里。玄德与关、张、太史慈立马阵前,管亥愤怒地直冲出来。太史慈正要向前,云长早已出马,直取管亥。两马相交,众军大喊,管亥哪里敌得过云长,几十个回合之间,青龙刀一挥,将管亥劈死在马下。太史慈、张飞两骑齐出,双枪并举,杀入贼阵,玄德驱兵掩杀。城上的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、张赶杀贼众,如虎入羊群,纵横无敌,便驱兵出城。两下夹攻,大败贼寇,投降的人无数,其余贼党溃散逃走。
孔融迎接玄德入城,行过礼后,大摆筵宴庆贺。又带糜竺来见玄德,详细讲述了张闿杀曹嵩的事情:“如今曹操纵兵大肆劫掠,围住徐州,特地来求救。”玄德说:“陶恭祖是仁人君子,没想到遭受这等无辜的冤屈。”孔融说:“您是汉室宗亲。如今曹操残害百姓,倚强欺弱,为什么不和我一同去救援呢?”玄德说:“我不是敢推辞,无奈兵微将寡,恐怕难以轻易行动。”孔融说:“我要救陶恭祖,既是因为旧交情,也是为了大义。难道您就没有仗义之心吗?”玄德说:“既然如此,请文举你先行一步,容我去公孙瓒处,借三五千人马,随后就来。”孔融说:“您千万不要失信。”玄德说:“您把我刘备当作什么人了?圣人说:‘自古皆有死,人无信不立。’我刘备借到军或者借不到军,一定会亲自前来。”孔融答应了,让糜竺先回徐州报信,自己便收拾起程。
太史慈拜谢说:“我奉母亲之命前来相助,如今幸好没有忧患了。扬州刺史刘繇和我是同乡,有书信来召唤我,我不敢不去,希望日后再相见。”孔融用金帛酬谢他,太史慈不肯接受就回去了。他的母亲见到他,高兴地说:“我很高兴你能报答北海的恩情!”于是让太史慈前往扬州去了。
暂且不说孔融起兵。且说玄德离开北海去见公孙瓒,详细说了想要救援徐州的事情。公孙瓒说:“曹操和你没有仇,何苦替别人出力?”玄德说:“我已经答应了别人,不敢失信。”公孙瓒说:“我借给你两千马步军。”玄德说:“还希望能借赵子龙同行。”公孙瓒答应了。玄德于是与关、张率领本部三千人作为前部,子龙率领二千人随后,前往徐州。
再说糜竺回报陶谦,说北海又请得刘玄德来相助。陈元龙也回报说青州田楷欣然领兵来救。陶谦心里安定下来。原来孔融、田楷两路军马,惧怕曹兵势猛,远远地依山扎寨,不敢轻易前进。曹操见两路军到,也分散了兵力,不敢向前攻城。
刘玄德的军队到达后,见到孔融,孔融说:“曹兵势大,曹操又善于用兵,不可轻易出战。暂且观察他们的动静,然后再进兵。”玄德说:“只是恐怕城中没有粮食,难以长久坚守。我让云长、子龙领军四千,在您部下相助。我和张飞杀奔曹营,直接前往徐州去见陶使君商议。”孔融十分高兴,与田楷会合,形成掎角之势。云长、子龙领兵在两边接应。
这天,玄德、张飞率领一千人马杀入曹兵寨边,正行进间,寨内一声鼓响,马军步军如潮似浪般涌出来,当头一员大将,乃是于禁,勒马大叫:“哪里来的狂徒!要到哪里去!”张飞见了,二话不说,直取于禁。两马相交,战了几个回合,玄德抽出双股剑指挥士兵大举前进,于禁败走。张飞在前追杀,一直追到徐州城下。城上望见红旗白字,写着“平原刘玄德”,陶谦急忙下令开门。玄德入城,陶谦迎接他,一起到府衙,行过礼后,设宴款待,同时犒劳军队。
陶谦见玄德仪表堂堂,谈吐豁达,心中十分欢喜,便命糜竺取来徐州牌印,要让给玄德。玄德惊讶地说:“您这是什么意思?”陶谦说:“当今天下大乱,王法不振,您是汉室宗亲,正应该努力扶持社稷。我年迈无能,情愿把徐州让给您,您不要推辞。我会亲自写表文,上奏朝廷。”玄德离开座位,再次下拜说:“我刘备虽然是汉朝的后裔,但功劳微薄,德行浅薄,担任平原相还怕不称职。如今为了大义,所以来相助。您说出这话,莫非是怀疑我刘备有吞并徐州的心思?如果我有这个念头,皇天也不会保佑我!”陶谦说:“这是我的真心话。”两人再三互相推让,玄德坚决不肯接受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