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瑜见孔明冷笑,便问:“先生为什么要嘲笑呢?”孔明说:“我不笑别人,只是笑子敬不识时务罢了。”鲁肃不解地问:“先生为什么反而说我不识时务呢?”孔明说:“公瑾想要投降曹操的主意,非常合理。”周瑜一听,说道:“孔明果然是识时务的人,必定和我想法一致。”鲁肃着急地说:“孔明,你怎么也说这种话?”孔明接着说:“曹操善于用兵,天下无人能敌。以前只有吕布、袁绍、袁术、刘表敢和他对抗,如今这些人都被曹操消灭了,天下再没有人能与他抗衡。只有刘豫州不识时务,硬要和他争斗,现在他孤身一人在江夏,生死存亡都难以保证。将军你决定投降曹操,可以保住妻子儿女,还能保全荣华富贵。国家的命运变迁,就听天由命吧,这又有什么可惜的呢!”鲁肃听了,大怒道:“你竟然让我们主公向国贼屈膝受辱!”
孔明见状,说道:“我有一个计策,既不用牵羊担酒,也不用献上土地和官印,更不用亲自渡江,只需要派一个使者,驾着小船送两个人到江上。曹操得到这两个人,他的百万大军就会卸甲卷旗,全部撤退。”周瑜好奇地问:“是哪两个人,能让曹操退兵?”孔明说:“对于江东来说,失去这两个人,就像大树上飘落一片叶子,粮仓里减少一粒米一样,无关紧要。但曹操得到他们,一定会非常高兴地退兵。”周瑜又问:“到底是哪两个人?”孔明说:“我住在隆中时,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了一座铜雀台,非常壮丽,他还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其中。曹操本就是个好色之徒,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,大女儿叫大乔,小女儿叫小乔,有沉鱼落雁、闭月羞花之貌。曹操曾发誓说:‘我一愿扫平四海,成就帝业;一愿得到江东二乔,将她们安置在铜雀台,以此来享受晚年,就算死了也没有遗憾。’如今他虽然率领百万大军,虎视眈眈地看着江南,其实就是为了这两个女子。将军你何不去找乔公,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,派人送给曹操,曹操得到二女,称心如意,肯定会班师回朝。这就像当年范蠡献西施的计策,为什么不赶紧去做呢?”
周瑜听了,心中有些怀疑,问道:“曹操想要得到二乔,有什么证据吗?”孔明说:“曹操的小儿子曹植,字子建,才华横溢,下笔成文。曹操曾让他作了一篇赋,名叫《铜雀台赋》。赋中的意思,就是说他们家应当成为天子,还发誓要夺取二乔。”周瑜又问:“这篇赋你能记住吗?”孔明说:“我喜欢这篇赋的文辞华美,曾经私下里记了下来。”周瑜说:“那请你背诵一下吧。”孔明便当即背诵起了《铜雀台赋》:
“从明后以嬉游兮,登层台以娱情。见太府之广开兮,观圣德之所营。建高门之嵯峨兮,浮双阙乎太清。立中天之华观兮,连飞阁乎西城。临漳水之长流兮,望园果之滋荣。立双台于左右兮,有玉龙与金凤。揽‘二乔’于东南兮,乐朝夕之与共。俯皇都之宏丽兮,瞰云霞之浮动。欣群才之来萃兮,协飞熊之吉梦。仰春风之和穆兮,听百鸟之悲鸣。天云垣其既立兮,家愿得乎获逞。扬仁化于宇宙兮,尽肃恭于上京。惟桓文之为盛兮,岂足方乎圣明?
“休矣!美矣!惠泽远扬。翼佐我皇家兮,宁彼四方。同天地之规量兮,齐日月之辉光。永贵尊而无极兮,等年寿于东皇。御龙旗以遨游兮,回鸾驾而周章。恩化及乎四海兮,嘉物阜而民康。愿斯台之永固兮,乐终古而未央!”
周瑜听完,勃然大怒,离开座位,手指北方骂道:“老贼欺人太甚!”孔明急忙起身拦住他,说:“以前单于屡次侵犯边疆,汉天子都答应将公主和亲,如今何必可惜民间的两个女子呢?”周瑜气愤地说:“你有所不知,大乔是孙伯符将军的夫人,小乔是我的妻子啊!”孔明假装惶恐,说道:“我实在不知道,失口乱说,死罪!死罪!”周瑜咬牙切齿地说:“我与那老贼誓不两立!”孔明见状,故意说:“事情还需三思,以免将来后悔。”周瑜坚定地说:“我受孙策的托付,怎么会有屈身投降曹操的道理呢?刚才我说的话,只是故意试探罢了。我自从离开鄱阳湖,就有了北伐曹操的决心,就算刀斧加身,也不会改变志向!希望孔明你能助我一臂之力,共同打败曹贼。”孔明说:“如果承蒙不弃,我愿意效犬马之劳,随时听从你的驱策。”周瑜说:“明天我们去见主公,就商议兴兵的事情。”孔明和鲁肃听了,便告辞离去,各自回去了。
第二天清晨,孙权升堂议事。堂中左边站着文官张昭、顾雍等三十多人,右边站着武官程普、黄盖等三十多人,众人衣冠整齐,佩剑在身,发出锵锵的声响,各自按班列整齐地站立着。过了一会儿,周瑜进来拜见孙权。行完礼后,孙权先慰问了一番,然后周瑜问道:“最近听说曹操带兵屯驻在汉水之上,还派人送书信到这里,主公您的想法是什么呢?”孙权随即把曹操的檄文拿给周瑜看。周瑜看完后,笑着说:“老贼以为我们江东无人,竟敢如此侮辱我们!”孙权说:“那你是什么意见呢?”周瑜问:“主公您曾经和众文武官员商议过这件事吗?”孙权说:“这几天一直在商议此事,有人劝我投降,有人劝我出战,我的心意还没有确定,所以请公瑾你来做个决断。”周瑜问:“是谁劝主公投降的呢?”孙权说:“张子布(张昭)等人都主张投降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