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然,江上狂风大作,白浪滔天,波涛汹涌。军士们见大船即将倾覆,纷纷争着下到小船逃命。董袭手持佩剑,大声喝止:“我们领受君命,在此防备贼兵,怎能弃船而逃!” 他当即斩杀了十余名试图下船的军士。然而,片刻之间,风势愈发猛烈,大船最终还是倾覆了,董袭不幸葬身江口水中。而徐盛在李典军中,往来冲突,奋力拼杀。
陈武听闻江边厮杀声起,立即带领一支军队赶来,正好与庞德相遇,两军随即混战在一起。孙权在濡须坞中,听到曹兵杀到江边,亲自与周泰带领军队前来助战。他们正看到徐盛在李典军中奋力拼杀,便指挥大军杀入阵中接应。却不想被张辽、徐晃两支军队,将孙权围困在核心。曹操登上高处,看到孙权被围,急忙命令许褚纵马持刀,杀入军中,将孙权的军队冲作两段,使得两边无法相互救援。
周泰从军中杀出,来到江边,却不见了孙权。他赶忙勒马,再次从外围杀入阵中,向本部军士询问:“主公在哪里?” 军士们指着兵马密集之处,说道:“主公被围,情况危急!” 周泰挺身而出,再次杀入重围,终于寻到孙权。周泰说道:“主公可随我杀出重围。” 于是,周泰在前,孙权在后,奋力突围。周泰杀到江边,回头一看,又不见了孙权,于是再次翻身杀入重围,又找到了孙权。孙权焦急地说:“敌军弓弩齐发,我们冲不出去,这可如何是好?” 周泰坚定地说:“主公在前,我在后面掩护,定能突出重围。” 孙权于是纵马前行,周泰在左右全力遮护。他身上多处中枪,箭穿透了厚重的铠甲,终于将孙权救出。来到江边时,吕蒙带领一支水军前来接应,孙权这才得以登船。
孙权心有余悸地说:“我多亏周泰三次冲杀,才得以脱离重围。但徐盛还被困在核心,如何才能救他出来?” 周泰毫不犹豫地说:“我再去救他。” 于是,他手持长枪,再次翻身杀入重围,终于救出了徐盛。周泰与徐盛都身负重伤。吕蒙让军士们用乱箭射退岸上的曹兵,将周泰、徐盛救上了船。
再说陈武与庞德大战,后面没有援兵接应。庞德将陈武赶到峪口,这里树林茂密。陈武想要回身再战,却被树枝挂住袍袖,无法迎敌,最终被庞德杀害。曹操见孙权逃脱,亲自策马驱兵,追到江边,与东吴军对射。吕蒙的箭快要用完,正在慌乱之时,忽然对岸驶来一队船只,为首的一员大将,是孙策的女婿陆逊。他亲自率领十万兵马赶到,一阵乱箭射退曹兵。陆逊乘势登岸,追杀曹兵,又夺回数千匹战马,曹兵死伤不计其数,大败而归。
孙权在乱军中寻得陈武的尸首。他得知陈武已死,董袭又沉江而亡,悲痛万分,令人潜入水中寻找董袭的尸首,将董袭与陈武的尸首一起厚葬。孙权又感激周泰救护自己的功劳,设下宴席款待他。孙权亲自为周泰斟酒,抚摸着他的后背,泪流满面地说:“爱卿两次救我,不惜性命,身上被枪刺数十处,肌肤如同被刀刻一般。我怎能不以骨肉之恩相待,委你以兵马重任!你是我的大功臣,我定当与你同享荣华,共担患难。” 说罢,孙权让周泰脱下衣服,给众将观看。只见周泰皮肉上的伤口密密麻麻,如同刀剜一般,遍布全身。孙权指着这些伤痕,逐一询问受伤经过。周泰详细讲述了战斗中受伤的情形。每说一处伤口,孙权就命他喝一杯酒。这一天,周泰喝得酩酊大醉。孙权赏赐给他一把青罗伞,让他出入时张盖,以示荣耀。
孙权在濡须与曹操对峙了一个多月,始终未能取胜。张昭、顾雍进言说:“曹操势力强大,难以凭武力取胜;如果与他长久交战,士卒必定伤亡惨重。不如求和,让百姓安居乐业为上策。” 孙权听从了他们的建议,派步骘前往曹营求和,答应每年向曹操进贡。曹操见江南一时难以攻下,便同意了,下令:“孙权先撤兵马,我随后班师回朝。” 步骘回来复命,孙权只留下蒋钦、周泰镇守濡须口,将大军尽数调回秣陵。曹操则留下曹仁、张辽屯守合肥,自己班师返回许昌。
文武百官纷纷商议要拥立曹操为魏王。尚书崔琰极力反对。众人劝道:“你难道没看到荀彧的下场吗?” 崔琰大怒,说道:“时机啊,时机啊!局势终会有变化,随你们怎么做吧!” 有与崔琰不和的人,将这话告诉了曹操。曹操大怒,将崔琰关进监狱审问。崔琰怒目圆睁,胡须虬曲,只是大骂曹操是欺君的奸贼。廷尉将情况报告给曹操,曹操下令在狱中杖杀崔琰。后人称赞崔琰:“清河崔琰,天性坚刚;虬髯虎目,铁石心肠;奸邪辟易,声节显昂;忠于汉主,千古名扬!”
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,群臣上表奏请献帝,颂扬魏公曹操的功德,称其功绩顶天立地,伊尹、周公都无法与之相比,应当进爵为王。献帝随即命令钟繇起草诏书,册封曹操为魏王。曹操假意上书推辞了三次。献帝三次下诏,不许曹操推辞,曹操这才接受魏王爵位。他头戴十二旒冕冠,乘坐金根车,驾驭六匹马,使用天子的车服和銮仪,出入时实行戒严。曹操在邺郡修建魏王宫,商议确立世子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