庞德回到营寨,对众人说:“人们都说关羽英雄,今日一见,果然如此。” 正说着,于禁来了。两人见过礼后,于禁说:“听说将军与关羽交战一百多个回合,都没占到便宜,为何不暂且退兵回避一下?” 庞德情绪激动地说:“魏王任命将军为大将,将军怎么如此胆小懦弱?我明天要与关羽决一死战,绝不退缩!” 于禁不敢阻拦,只好回去了。
关羽回到营寨,对关平说:“庞德刀法娴熟,真是我的强劲对手。” 关平说:“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,父亲即便斩杀了这个人,他也不过是西羌的一个小卒罢了。倘若父亲有什么闪失,怎么对得起伯父的嘱托。” 关羽说:“我若不杀了此人,怎能消我心头之恨?我心意已决,你不必再多言!” 第二天,关羽上马,领兵出战。庞德也率领军队前来迎战。双方摆好阵势,两位将领二话不说,纵马交锋。斗了五十多个回合,庞德拨转马头,拖着刀逃走。关羽在后面追赶。关平担心有危险,也跟着追了上去。关羽口中大骂:“庞贼!想用拖刀计,我岂会怕你?” 原来,庞德假装拖刀,却把刀挂在马鞍上,偷偷拉开雕弓,搭上箭,射向关羽。关平眼疾手快,看到庞德拉弓,大喊:“贼将休放冷箭!” 关羽急忙睁眼查看,弓弦声响,箭已射来,躲闪不及,正中左臂。关平赶到,救父亲回营。庞德勒转马头,挥舞钢刀追来,忽然听到本营锣声大作。庞德担心后军有失,急忙勒马返回。原来是于禁看到庞德射中关羽,怕他立下大功,盖过自己的威风,所以鸣金收兵。庞德回营后,问:“为什么鸣金?” 于禁说:“魏王有告诫,关羽智勇双全,他虽然中箭,只怕有诈,所以鸣金收兵。” 庞德说:“如果不收兵,我已经斩杀此人了。” 于禁说:“做事太急往往做不好,我们应当从长计议。” 庞德不明白于禁的心思,只能懊悔不已。
关羽回到营寨,拔出箭头。幸好箭射得不深,用金疮药敷上。关羽痛恨庞德,对众将说:“我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!” 众将说:“将军暂且休息几日,等伤势好些再出战也不迟。” 第二天,有人来报,庞德又来挑战。关羽立刻就要出战,被众将劝阻。庞德让士兵们在营外叫骂。关平守住隘口,吩咐众将不要把庞德挑战的事告诉关羽。庞德连续挑战十几天,都没人出来迎战。于是,他与于禁商议:“看情形,关羽的箭伤发作,行动不便。我们不如趁此机会,率领七军一拥而上,冲进他们的营寨,这样就能解樊城之围。” 于禁害怕庞德立功,只是拿魏王的告诫做借口,不肯出兵。庞德多次想要出兵,于禁都不答应,还把七军转移到山口,在离樊城北十里的地方,依山下寨。于禁自己领兵截断大路,让庞德在山谷后面屯兵,使庞德无法进兵立功。
关平见关羽的箭伤已经愈合,十分高兴。忽然听说于禁把七军移到樊城北面下寨,不知道他有什么图谋,立刻报告给关羽。关羽于是上马,带着几个骑兵登上高处观望,只见樊城城上旗号不整,军士慌乱;城北十里的山谷中,屯扎着军马;又看到襄江水势湍急。关羽看了半晌,叫来向导官问道:“樊城北面十里的山谷,是什么地方?” 向导官回答:“是罾口川。” 关羽高兴地说:“于禁必定会被我擒获。” 将士们问:“将军怎么知道?” 关羽说:“鱼进了罾口,还能存活多久?” 众将不太相信。关羽回到营寨。当时正值八月秋天,连续下了几天暴雨。关羽让人准备好船筏,收拾好水上用具。关平问:“我们在陆地作战,准备这些水具做什么?” 关羽说:“这不是你能明白的。于禁的七军不驻扎在宽广平坦的地方,却聚集在罾口川这样的险要狭窄之处。如今秋雨连绵,襄江的水必然会上涨。我已经派人堵住各处水口,等水涨起来,我们就登上高处的船只,放水一淹,樊城和罾口川的敌军就都要变成鱼鳖了。” 关平听了,十分佩服。
再说魏军驻扎在罾口川,连日大雨不停。督将成何去见于禁,说:“大军驻扎在川口,地势很低,虽然有土山,但离营地较远。如今秋雨连绵,军士们十分辛苦。最近有人报告说,荆州兵转移到了地势高的地方,还在汉水口预备了战船。倘若江水上涨,我军就危险了,应该早做打算。” 于禁呵斥道:“你这匹夫,竟敢扰乱军心!再敢多言,定斩不饶!” 成何满脸羞愧地退下,又去见庞德,说了这件事。庞德说:“你说得很对。于将军不肯移兵,我明天自己把军队转移到其他地方。”
作战计划刚刚确定,当晚就狂风呼啸、暴雨倾盆。庞德坐在营帐之中,只听见外面好似万马奔腾,战鼓声响彻大地。庞德大吃一惊,急忙走出营帐,上马查看。只见四面八方,洪水汹涌而来,七军顿时大乱,士兵们在水中四处逃窜,被洪水冲走的不计其数。转眼间,平地水深就超过了一丈,于禁、庞德以及众将领,纷纷爬上附近的小山躲避洪水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