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当和周泰得知先主刘备把营地转移到凉快地方的消息后,急忙赶来报告给陆逊。陆逊听后十分高兴,便亲自带兵前来查看情况。只见平地上有一处营地,人数不足万余,其中大半都是老弱残兵,营地前高高飘扬着“先锋吴班”的旗号。周泰见状,说道:“我看这些蜀兵就像儿戏一般。我愿和韩将军分两路出击,要是打不胜,甘愿接受军令处罚。”陆逊仔细观察了许久,用马鞭指着前方说:“前面的山谷中,隐隐有杀气升腾。那里必定设有伏兵,所以他们在平地上安排这些弱兵,来引诱我们出击。诸位千万不可出战。”众将听了,都觉得陆逊太过胆小懦弱。
第二天,吴班带领士兵到关前挑战,他们耀武扬威,对着吴军辱骂不停。很多蜀兵甚至解开衣服,脱掉铠甲,赤着上身,有的躺着,有的坐着,十分放肆。徐盛和丁奉走进营帐,向陆逊禀报道:“蜀兵太过嚣张,欺负我们太甚!我们愿意出击,教训他们!” 陆逊笑着说:“你们只是凭血气之勇行事,不懂得孙武、吴起的精妙兵法。这是他们的诱敌之计,三天之后,就能看出其中的诈术了。” 徐盛说:“三天之后,他们营地都转移好了,我们还怎么攻击?” 陆逊回答:“我正是要让他们转移营地。” 众将听了,都笑着不以为然地退了下去。
三天过后,陆逊召集众将到关上观望,只见吴班的军队已经退走了。陆逊指着前方说:“杀气出现了。刘备必定会从山谷中杀出来。” 话还没说完,就看见蜀兵全都装备整齐,簇拥着先主刘备经过。吴兵见了这阵势,都吓得胆战心惊。陆逊说:“我之前不让诸位出击吴班,就是因为料到了这一点。如今伏兵已经出现,不出十天,必定能打败蜀军。” 众将疑惑地说:“要打败蜀军,应该在一开始就动手。现在蜀军连营五六百里,坚守了七八个月,各个要害之处都防守严密,怎么可能攻破呢?” 陆逊解释道:“诸位不了解兵法。刘备是当世枭雄,智谋过人,他的军队刚集结的时候,法度严谨。如今他们坚守已久,却找不到我们的破绽,士兵疲惫,士气低落,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。” 众将这才对陆逊的谋略叹服不已。后人写诗称赞道:“虎帐谈兵按六韬,安排香饵钓鲸鳌。三分自是多英俊,又显江南陆逊高。”
陆逊定下了破蜀的计策后,便写了奏疏,派使者呈给孙权,说明很快就能打败蜀军的情况。孙权看完奏疏,十分高兴,说道:“江东又出了这样的奇人,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!众将都上书说陆逊懦弱,只有我不相信。如今看他的计策,果然不一般。” 于是,孙权大举调派吴兵前去接应陆逊。
再说先主刘备在猇亭把水军全部派出去,顺着江水向下游进发,沿着江岸屯扎水寨,深入吴境。黄权劝谏道:“水军沿江而下,前进容易,后退就难了。我愿意作为先锋在前开路,陛下应该坐镇后阵,这样才能万无一失。” 先主却说:“吴贼已经吓破了胆,我长驱直入,有什么阻碍?” 众官员苦苦劝谏,先主却不听从。于是,先主将军队分成两路:命令黄权督领江北的军队,以防备魏军侵犯;自己则亲自督领江南的各路军队,沿着长江两岸分立营寨,谋划进取东吴。
有密探得知消息,连夜报告给魏主曹丕,说蜀兵讨伐东吴,设置栅栏,连接营寨,纵横七百多里,分成四十多个屯兵点,都在山林附近安营扎寨。如今黄权率领军队在江北岸,每天派出一百多里的巡逻哨,不知道有什么意图。魏主听后,仰起头大笑,说:“刘备要失败了!” 群臣询问原因,魏主解释道:“刘玄德不懂兵法。哪有连营七百里还能抵御敌人的?在低洼潮湿、险要阻塞的地方屯兵,这是兵法中的大忌。刘备必定会败在东吴陆逊的手里,不出十天,就会有消息传来。” 群臣还是不太相信,都请求派兵防备。魏主说:“陆逊如果取胜,必定会带领全部吴兵去攻打西川。吴兵远行,国内空虚,我假意派兵助战,让三路兵马一起进军,东吴就唾手可得。” 众臣听了,都十分佩服。魏主于是下令,让曹仁督领一支军队从濡须出发,曹休督领一支军队从洞口出发,曹真督领一支军队从南郡出发,说:“三路军马约定会合日期,暗中袭击东吴。我随后亲自带兵接应。” 部署安排完毕。暂且不说魏兵准备袭击东吴的事。
且说马良来到西川,进见诸葛亮,呈上地图并说道:“如今我军转移营地,沿着长江两岸扎营,横占七百里,设下四十多个屯兵点,都依傍着溪流山涧,在林木茂盛的地方安营。皇上让我把这地图带来给丞相查看。” 诸葛亮看完地图,拍着桌子叫苦道:“是哪个出主意让皇上这样安营扎寨的?这个人应该斩首!” 马良说:“这都是皇上自己的主意,不是别人谋划的。” 诸葛亮叹息道:“汉朝的气数要尽了!” 马良询问原因,诸葛亮说:“在低洼潮湿、险要阻塞的地方扎营,这是兵家大忌。倘若敌人用火攻,怎么解救?而且,哪有连营七百里还能抵御敌人的?大祸就要临头了!陆逊坚守不出,正是因为看出了这一点。你要赶紧去见天子,让他改变营地的布置,不能再这样了。” 马良担心地问:“要是现在吴兵已经取胜,该怎么办?” 诸葛亮说:“陆逊不敢追击,成都可以确保没有危险。” 马良又问:“陆逊为什么不敢追击?” 诸葛亮说:“他是担心魏兵袭击他的后方。皇上如果有什么闪失,应当到白帝城躲避。我进入西川的时候,已经在鱼腹浦埋伏了十万兵马。” 马良十分惊讶,说:“我在鱼腹浦来来往往好几次,从来没看见过一兵一卒,丞相为什么要说这种假话?” 诸葛亮说:“以后你自然会看到,不必多问。” 马良拿了诸葛亮写的表章,火速赶往御营。诸葛亮则自己返回成都,调拨军马准备救援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