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说清风镇的居民商议放灯之事,准备庆祝元宵佳节,大家凑钱在土地大王庙前扎起一座小鳌山,上面装饰着彩带和花朵,张挂着五六百盏花灯。土地大王庙内,表演着各种社火节目。家家户户门前都扎起灯棚,悬挂着灯火。市镇上,各行各业都有展示。虽然比不上京城,但这里也如同人间仙境一般。当时,宋江在寨里和花荣饮酒,不知不觉元宵节就到了。当天,天气晴朗。花荣在巳牌前后,上马去公廨点起数百个军士,让他们晚上去市镇上维持秩序;又分派许多军汉,分头去四下里把守栅门。未牌时分,花荣回到寨里邀请宋江吃点心。宋江对花荣说:“听说这里市镇上今晚要点放花灯,我想去看看。” 花荣回答说:“小弟本想陪兄长去看灯,这也是应该的。只是无奈我职责在身,不能自由自在地陪兄长一同前往。今晚兄长就和家里的两三个人去看灯,早点回来。小弟在家专等兄长,设家宴摆上三杯酒,庆祝佳节。” 宋江说:“甚好。” 很快,天色渐晚,东边升起了一轮明月。正是:
玉漏铜壶暂且莫催,星桥火树彻夜通明。
鳌山高耸入青云,何处游人不前来观看。
当晚,宋江和花荣家两三个亲随贴心人,跟着宋江慢慢地走着。来到清风镇看灯,只见家家门前都搭起灯棚,悬挂着数不清的花灯。灯上画着许多故事,还有剪彩的飞白牡丹花灯以及荷花芙蓉等别样的灯火。四五个人手挽着手,来到土地大王庙前,看那座小鳌山,这灯是何等的好看?但见:
山石上双龙仿佛在水中嬉戏,云霞间独鹤好似朝天飞翔。金莲灯、玉梅灯,闪耀着一片琉璃之光;荷花灯、芙蓉灯,散发着千团锦绣之色。银蛾飞舞,成双成对地随着绣带香球飘动;雪柳生辉,丝丝缕缕地轻拂着华幡翠幕。村歌社鼓齐鸣,花灯影里喧闹非凡;织女蚕奴欢笑,画烛光中一同赏玩。虽没有美妙的风流乐曲,却都在庆贺丰收之年。
当时,宋江等四人在鳌山前看了一会儿,便往南走去继续看灯。没走五六百步,只见前面灯烛辉煌,一伙人围在一个大墙院门口,十分热闹,锣声响起,众人齐声喝彩。宋江看过去,原来是一伙人在表演舞鲍老。宋江身材矮小,在人背后看不见。那个陪着他的贴心人认得社火队里的人,便让众人分开,让宋江看。那跳鲍老的人,身躯扭动得十分滑稽。宋江看了,呵呵大笑。只见墙院里面,刘知寨夫妻两口儿和几个婆娘正在里面观看。刘知寨的老婆在灯下认出了宋江,便指着宋江对丈夫说:“那个又黄又矮的汉子,就是前几日在清风山抢掳我的贼头!” 刘知寨听了,吃了一惊,便唤来六七个亲随,让他们去捉那个发笑的黑汉子。宋江听到动静,转身就跑。没跑过十几户人家,众军汉就追了上来,把宋江捉住,押了回来。这情形就如同皂雕追捕紫燕,又似猛虎吞食羊羔。宋江被押到寨里,用四条麻索绑了,带到厅前。那三个贴心人见宋江被捉,赶忙跑回去向花荣报信。
且说刘知寨坐在厅上,下令把那被擒的人押过来。众人将宋江簇拥到厅前,按他跪下。刘知寨大声喝道:“你这贼子,是清风山打劫的强匪,怎么敢擅自跑来这里看灯!如今被我们抓住,你还有什么可说的?” 宋江赶忙辩解道:“小人本是郓城县的客人张三,与花知寨是旧友,来此地已经多日,从未在清风山干过打劫的勾当。” 这时,刘知寨的老婆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,大声呵斥道:“你这贼子还想抵赖!你还记得在山上时,让我叫你大王的事吗?” 宋江解释道:“夫人,您记错了。那时小人就跟您说过,小人是郓城县的客人,同样被掳掠到山上,没办法下山。” 刘知寨问道:“你既然是被掳到山上的客人,那今天怎么能下山,还跑到我这里来看灯?” 那妇人抢着说:“你在山上的时候,大大咧咧地坐在中间的交椅上,任由我叫你大王,根本不把人放在眼里!” 宋江无奈地说:“夫人,您怎么完全忘了是我全力救您下山的,怎么今天反倒诬陷我是贼?” 那妇人听了,恼羞成怒,指着宋江骂道:“你这不知好歹的家伙,不打你怎么肯招认!” 刘知寨附和道:“说得对!” 随即喝令:“拿批头来,给我狠狠打这贼子!” 这一打就是两顿,打得宋江皮开肉绽,鲜血直流。刘知寨接着又下令:“用铁锁把他锁起来,明天准备好囚车,把这个郓城虎张三押解到州里去。”
再说陪着宋江的那个贴心人,慌忙跑回去把事情告诉了花荣。花荣听后大吃一惊,急忙写了一封信,派两个能干的亲随去刘知寨那里要人。亲随带着信,匆匆赶到刘知寨门前。把门的军士进去通报说:“花知寨派人来送信。” 刘高让人把送信的人叫到大厅。亲随把信呈上,刘高拆开信封,读道:
“花荣拜向上司兄长相公座前:我有个远方亲戚刘丈,近日从济州来,因为看灯火,不小心冒犯了您的威严,恳请您高抬贵手,饶恕他,我自会登门道谢。草草写就,言语不周,还望您明察。不多说了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