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这以后,宋江的军马屯驻在蓟州,一个多月过去了,一直没有军情战事。
到了七月中旬以后,檀州的赵枢密发来文书,说奉朝廷敕旨,催促出兵作战。宋江接到枢密院的札付,便与军师吴用商议,前往玉田县,与卢俊义等人会合,操练军马,整顿兵器,安排好人员后,又回到蓟州,祭祀军旗,选定日子准备出师。这时,左右有人来报:“辽国有使者来了。”
宋江出去迎接,来的正是欧阳侍郎,便把他请进后堂。双方行过礼后,宋江问道:“侍郎此次前来,有何要事?” 欧阳侍郎说:“请屏退左右。” 宋江随即喝退军士。
欧阳侍郎这才说道:“我大辽国主十分仰慕将军的德行。如果将军能够慷慨归顺,帮助大辽,必定会被建节封侯,这不过是小事一桩。只希望将军早日成就大义,免得我大辽主日夜悬望。”
宋江回答道:“这里也没有外人,我就尽忠相告。侍郎有所不知,前次您来时,众军都知道您的来意,其中有一半人不肯归顺。如果宋江现在就跟随侍郎前往幽州,朝见郎主,副先锋卢俊义必然会带兵追赶。要是在城下交战,就会辜负了我弟兄们往日的义气。我现在先带一些心腹之人,找一座城子暂且躲避。他要是带兵追来,知道我的下落,那时再回避他。他要是不听,再和他交战也不迟。要是他不知道我们的下落,他的军马回报东京,朝廷必然会另生变故。我们那时再朝见郎主,带领大辽军马,前来与他们厮杀,也为时不晚。”
欧阳侍郎听了宋江这番话,心中十分高兴,便问道:“我们这里靠近霸州,有两个隘口:一个叫益津关,两边都是险峻高山,中间只有一条驿路;另一个是文安县,两面都是险恶的山,过了关口,就是县城。这两个地方,是霸州的两扇大门。将军如果想这样做,可以前往霸州躲避。本州是我辽国国舅康里定安把守,将军可以去那里与国舅同住,再看这边的情况。”
宋江说:“如果能这样,宋江连夜派人回家接取老父,以绝后顾之忧。侍郎可以暗中派人来接应宋江。就这么说定了,今夜我们就收拾准备。” 欧阳侍郎十分欢喜,告别宋江,出衙上马离去。不知宋江的行动是真是假,有诗为证:
辽国君臣性持俫,说降刚去又还来。
宋江一志坚如铁,翻使谋心渐渐开。
当天,宋江派人去请卢俊义、吴用、朱武到蓟州,一同商议智取霸州的计策,随后便有行动。宋江心中已有打算,卢俊义领命而去。吴用、朱武暗暗吩咐众将,依计行事。
宋江此次带去的人数,有林冲、花荣、朱仝、刘唐、穆弘、李逵、樊瑞、鲍旭、项充、李衮、吕方、郭盛、孔明、孔亮,共计一十五员头领,只带一万多军校。人数安排已定,只等欧阳侍郎到来便出发。
等了两天,只见欧阳侍郎飞马赶来,对宋江说:“我大辽国主知道将军是真心归顺的人。既然已经归顺,还怕那宋兵做什么!我大辽国有渔阳突骑、上谷雄兵相助。你既然想接老父,要是不放心,就先到霸州与国舅作伴,我们再派人去接你的父亲也不迟。”
宋江听了,对侍郎说:“愿意去的军将已经收拾完备。什么时候可以出发?” 欧阳侍郎说:“就今晚出发,请将军传令。” 宋江随即下令,让马匹摘下銮铃,军卒口中衔枚,悄无声息地快速前进,当晚便出发了。一面款待来使。黄昏时分,打开城西门,大军出城。欧阳侍郎带领数十骑在前领路,宋江率领一支军马随后紧跟。
大约走了二十多里路,只见宋江在马上突然失声叫道:“哎呀,糟了!” 他说:“我约好军师吴学究,一同归顺大辽郎主,没想到走得太匆忙,没等他来。军马先慢行,赶快派人去接他来。” 当时已是三更时分,前面已经到了益津关隘口。欧阳侍郎大声喝道:“开门!” 当下把关的军将,打开关口,军马和众人全部通过关口,直奔霸州而去。
天色即将破晓,欧阳侍郎邀请宋江进城,并派人去通报国舅康里定安。这国舅乃是大辽郎主皇后的亲哥哥,在朝中权势极大,而且胆气过人、勇猛非凡。他带着两位侍郎,一同镇守霸州。这两位侍郎,一位叫金福侍郎,另一位叫叶清侍郎。听闻宋江前来归降,国舅便下令让军马先在城外扎营,只请为首的宋先锋进城。
欧阳侍郎随即陪同宋江入城,前去拜见定安国舅。国舅见宋江仪表堂堂,气质不凡,便走下台阶迎接。将宋江请至后堂,行过礼后,请宋江坐上座。宋江推辞道:“国舅乃金枝玉叶,小将不过是前来投降之人,怎敢承受国舅如此隆重的礼遇!宋江实在无以为报。” 定安国舅说道:“早就听闻将军名震四海,威镇中原,声名远扬于大辽。我国主十分仰慕将军,日后必定会重用将军。” 宋江回应道:“全赖国舅的福荫,宋江定会尽心竭力,报答郎主的大恩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