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老念完偈语,宋江礼拜后侍立一旁。众将都上前拈香礼拜,立下誓言:“只愿弟兄们同生同死,世世相逢!” 焚香完毕,众僧都退下,众人便被请去云堂内用斋。众人用完斋,宋江与鲁智深跟随长老来到方丈内。
到了晚上,众人闲聊时,宋江向长老请教道:“弟子与鲁智深本想跟随师父几日,让师父指点迷津,只是因统领大军,不敢久留。师父的语录,弟子实在难以领悟。如今拜别师父回京城,我们众弟兄此去前程如何,还望师父明示,给予点化。” 智真长老命人取来纸笔,写下四句偈语:
“当风雁影翻,东阙不团圆。
只眼功劳足,双林福寿全。”
写好后,递给宋江说:“这关乎将军一生之事,可以秘密收藏,时间久了必然应验。” 宋江看了,不明白其中的意思,又对长老说:“弟子愚昧,不理解法语,恳请师父明白解释,以解我心中对前程凶吉的疑惑。” 智真长老说:“这是禅机隐语,你应自己参悟,不可明说,恐怕泄露天机。”
长老说完,唤过鲁智深到跟前说:“我的弟子,此去与你前程永别,正果即将降临。也给你四句偈语,你要牢记,终身受用。” 偈语是:
“逢夏而擒,遇腊而执。
听潮而圆,见信而寂。”
鲁智深拜受偈语,读了几遍,藏在身边,拜谢本师。智真长老说:“我的弟子要记住这些话,不要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。” 说完,众人又歇息了一夜。
第二天,宋江、鲁智深及吴用等众头领,辞别长老下山,众人便走出寺院。智真长老与众僧都送到山门外,与他们道别。
且不说长老与众僧回寺,且说宋江等众将下到五台山下,带领军马,火速赶来。众将回到军前,卢俊义、公孙胜等人迎接宋江众将,众人相互见礼。宋江便将在五台山众人参禅、立誓的事情,告诉了卢俊义等人,还拿出长老的禅语给卢俊义、公孙胜看,他们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。萧让说:“禅机法语,平常人怎么能轻易领悟!” 众人都叹息不已。
宋江传令催促军马起程。众将接到命令,催促三军,朝着东京进发。在路上行了几天,五军前进到一个地方,名叫双林渡。宋江骑在马上正走着,抬头仰望天空,看见空中有几行南飞的大雁,不按次序,高低乱飞,都带着惊鸣的意思。宋江见了,心中疑惑,觉得此事怪异。又听到前军传来喝彩声,便派人去询问缘由。不一会儿,飞马回报说,原来是浪子燕青刚开始学弓箭,向空中射雁,箭箭命中,就在这片刻之间,射下了十几只鸿雁,所以众将惊叹不已。
宋江让人叫燕青飞马前来。只见燕青头戴白范阳遮尘毡笠儿,身穿鹅黄丝衲袄,骑着一匹五明红沙马,身背弯弓,腰间插箭,飞马而来,背后的马上还捎带着几只死雁,前来拜见宋江。燕青下马离鞍,站在一旁。宋公明问道:“刚才是你在射雁吗?” 燕青回答道:“小弟刚开始学弓箭,看见空中群雁飞来,就随意射了几下,没想到箭箭都射中,误射了十几只雁。”
宋江说:“作为军人,学习射箭是分内之事。能射中目标,是你的本事。我想这大雁为了避暑御寒,离开天山,衔着芦草飞越边关,到江南温暖的地方觅食稻粱,初春才返回。这大雁乃是仁义之禽,它们有时数十只,有时三五十只一群,彼此谦让,年长的在前,年幼的在后,依次飞行,不逾越同伴。晚上歇息时,也有轮流放哨的。而且雄雁若失去雌雁,雌雁若失去雄雁,至死都不会再配对,始终坚守情意。这大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五常俱全:在空中远远看见死雁,都有哀鸣之意,对失伴的孤雁,也不会侵犯,这是仁;一旦失去配偶,至死不再配对,这是义;依次飞行,不超越前后次序,这是礼;预先躲避鹰雕,衔芦草过关,这是智;秋天往南飞,冬天往北归,从不违背时节,这是信。这样五常具备的禽鸟,怎么忍心伤害它们呢!天上一群鸿雁相互呼唤着飞过,就如同我们弟兄一般。你却射下了那几只,就好比我们弟兄中少了几个,大家心里会怎么想?兄弟今后不可再伤害这种有仁义之礼的禽鸟。”
燕青听后,默默无语,后悔不已。宋江心中有所感触,在马上随口吟诵了一首诗:
“山岭崎岖水渺茫,横空雁阵两三行。
忽然失却双飞伴,月冷风清也断肠。”
宋江吟诗完毕,不知不觉自己心中也十分凄惨,睹物伤情。当晚,大军在双林渡口屯兵。宋江在营帐中,又因燕青射雁之事感叹不已,心中烦闷,让人取来纸笔,作了一首词:
“楚天空阔,雁离群万里,恍然惊散。自顾影,欲下寒塘,正草枯沙净,水平天远。写不成书,只寄的相思一点。暮日空濠,晓烟古堑,诉不尽许多哀怨! 拣尽芦花无处宿,叹何时玉关重见!嘹呖忧愁呜咽,恨江渚难留恋。请观他春昼归来,画梁双燕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