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曰:
海上髡囚号宝光,解将左道恣猖狂。
从来邪法难归正,到底浮基易灭亡。
吴用良谋真妙算,花荣神箭世无双。
兴亡多少英雄事,看到清溪实感伤。
话说宋江为了救回解珍、解宝的尸首,率军来到乌龙岭下,却正中石宝的计策。一时间,四下里伏兵齐起,前面有石宝的军马拦住去路,后面邓元觉又截断了退路。石宝高声厉喝:“宋江,你还不下马受降,更待何时!” 关胜见此,怒不可遏,拍马挥刀,直取石宝。两员大将刚交锋不久,后方又传来喊杀声。原来是四个水军总管一同登岸,会同王、晁中从岭上冲杀下来。花荣见状,急忙挺身而出,挡住后队,与王展开激战。双方交战几个回合后,花荣佯装不敌,转身便走。王和晁中不知是计,乘势追击。花荣瞅准时机,手起弓开,连珠二箭射出,正中王和晁中,二人翻身落马。南军士兵见状,吓得齐声惊呼,不敢再向前,纷纷后退。四个水军总管见王和晁中接连被射死,心中惧怕,也不敢贸然向前,因此花荣得以抵挡住敌军的攻势。
此时,斜刺里又杀出两阵敌军,一队由指挥白钦率领,一队由指挥景德率领。宋江阵中,吕方和郭盛二将迅速出列,吕方迎住白钦交战,郭盛则与景德相持。一时间,四下里各方人马分头厮杀,战斗陷入白热化。宋江正焦急万分之时,只听见南军后方喊杀声震天,敌军士兵纷纷逃窜。原来是李逵带着项充、李衮两名牌手,率领一千步军,从石宝的马军后方杀了过来。邓元觉刚要率军前去救援,鲁智深和武松又从背后杀到,二人挥舞着两口戒刀,横剁直砍,鲁智深的浑铁禅杖更是一路猛冲直截,他们带领着一千步军,如猛虎下山般杀入敌阵。随后,秦明、李应、朱仝、燕顺、马麟、樊瑞、一丈青、王矮虎等人,也各自带着马军和步军,拼死冲杀进来。四面的宋兵奋勇拼杀,终于杀散了石宝和邓元觉的军马,将宋江等人救回桐庐县。石宝见势不妙,也收兵退回岭上。
宋江在寨中对众将感激不已,说道:“若不是各位兄弟相救,宋江早已和解珍、解宝一样,成为泉下之鬼了!” 吴用说道:“兄长此去,我心中实在担忧,惟恐有失,便赶忙派遣众将前去接应。” 宋江连连称谢。
且说乌龙岭上,石宝和邓元觉两位元帅在寨中商议。石宝说道:“如今宋江的兵马退到桐庐县驻扎,倘若他们偷偷越过小路,度过岭后,睦州便危在旦夕了。不如国师亲自前往清溪大内,面见天子,奏请增调军马,守住这条岭隘,这样才能确保长久安全。” 邓元觉表示赞同:“元帅所言极是,小僧这就前往。”
邓元觉随即上马,先来到睦州,拜见右丞相祖士远,说道:“宋江兵强马壮,气势汹汹,势不可挡,其军马如潮水般席卷而来,实在令人担忧。小僧特来奏请添兵遣将,保卫关隘。” 祖士远听后,便与邓元觉一同上马,离开睦州,前往清溪县帮源洞。他们先拜见了左丞相娄敏中,说明奏请增调军马之事。
次日早朝,王子方腊升殿,左右两位丞相与邓元觉一同朝见。众人行完拜舞大礼后,邓元觉上前向方腊请安,随后奏道:“臣僧元觉,奉陛下圣旨,与太子一同镇守杭州。不料宋江兵马强悍,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,难以抵挡。袁评事被其引诱入城,致使杭州失陷。太子因贪战而出奔,不幸身亡。如今臣僧与元帅石宝退守乌龙岭关隘,近日接连斩杀宋江四员将领,军威稍有振作。然而,宋江已进兵至桐庐驻扎,臣僧担心他们早晚偷偷越过小路,穿过关隘,如此一来,岭隘将难以保全。恳请陛下尽快选拔良将,增调精锐军马,共同保卫乌龙岭关隘,以便击退贼兵,收复城池。臣僧元觉,特来启奏。”
方腊听后,面露难色,说道:“各处的军兵都已调遣殆尽。近日歙州昱岭上的关隘战事吃紧,又分去了数万军兵。如今只剩下御林军,寡人还要依靠他们保卫大内,如何能随意调派出去?” 邓元觉又奏道:“陛下若不发救兵,臣僧实在无能为力。若是宋兵度过岭后,睦州恐怕难以坚守!” 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奏道:“这乌龙岭关隘,也是极为重要的地方。臣知道御林军共有三万,可分出一万跟随国师前去保卫关隘。恳请陛下明鉴。” 然而,方腊不听娄敏中的建议,坚决不肯调拨御林军去救援乌龙岭。有诗为证:
伪朝事体溃如痈,要请廷兵去折冲。
自古江山归圣主,髡囚犹自妄争锋。
当日早朝结束,众人退出大内。娄丞相与众官商议,决定让祖丞相从睦州分出一员将领,调拨五千军兵,跟随国师去保卫乌龙岭。于是,邓元觉与祖士远回到睦州,挑选了五千精锐军马,任命首将夏侯成,一同前往乌龙岭寨内,将此事告知石宝。石宝听后说道:“既然朝廷不调拨御林军马来击退宋兵,我们就先守住关隘,切勿出战。让四个水军总管牢牢守住滩头和江岸,只要有船只靠近,便出兵杀退,切不可主动进兵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