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菩萨听了,合掌皈依,向佛前问道:“如来有哪三藏真经呢?” 如来回答道:“我有法一藏,可谈天说地;论一藏,能讲述世间道理;经一藏,可超度鬼魂。三藏真经共计三十五部,有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,这是修真的路径,也是走向正善的大门。我本想把真经送到东土,无奈那方众生愚蠢,毁谤真言,不懂得我法门的要旨,还怠慢了瑜伽的正宗。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有法力的人,去东土寻找一个善信之人,让他历经千难万险,远渡万水千山,到我这里求取真经,然后永远传于东土,劝化那里的众生呢?这可是天大的福缘,如海般深厚的善庆。谁愿意去走这一遭呢?” 这时,观音菩萨走近莲台,向佛礼拜三匝,说道:“弟子不才,愿意前往东土寻找一个取经人。” 众人抬头观看,只见那菩萨:
法理圆融,具备四德,智慧圆满,金身闪耀。缨络上垂着珠翠,香环璀璨,宝光明亮。乌云般的秀发巧妙地盘成龙髻,绣带轻盈飘动,仿若彩凤的翎羽。碧玉纽搭配着素罗袍,祥光笼罩;锦城裙系着金落索,瑞气环绕。眉如弯弯小月,眼似明亮双星。面容天生带着喜悦之色,朱唇恰似一点红梅。净瓶中的甘露年年充盈,斜插的垂杨岁岁常青。能解救八难,超度群生,心怀大慈大悲。因此镇守在大山之中,居住在南海,闻声救苦,万称万应,千圣千灵。兰心喜爱紫竹,意念钟情香藤。她就是落伽山上的慈悲之主,潮音洞里的活观音。
如来见了,心中十分欢喜,说道:“换做别人去可不行,必须是观音尊者你,神通广大,才能担当此任。” 菩萨问道:“弟子此去东土,如来有什么言语要吩咐吗?” 如来道:“这一去,你要仔细踏看路途,不能一直在霄汉中飞行,必须半云半雾地前行;沿途经过山水,要牢记路程的远近,还要叮嘱那取经人。只是恐怕善信之人路途艰难,我给你五件宝贝。” 说着,如来便命阿傩、迦叶取出 “锦澜袈裟” 一领、“九环锡杖” 一根,对菩萨说道:“这袈裟和锡杖,可给那取经人亲自使用。要是他能坚定信心来到这里,穿上我的袈裟,便可免堕轮回;拿着我的锡杖,就不会遭受毒害。”
菩萨皈依拜领了这两件宝贝。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,递给菩萨说:“这宝贝叫做‘紧箍儿’,虽然看起来一样是三个,但用法各不相同。我有‘金紧禁’的咒语三篇。要是在路上遇到神通广大的妖魔,你要劝他向善,让他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。他要是不听使唤,就把这箍儿给他戴在头上,自然会嵌入肉里生根。按照各自对应的咒语念一念,他就会眼胀头痛,脑门都要裂开,管教他乖乖入我佛门。”
那菩萨听了,满心欢喜,行礼后退下,随即唤来惠岸行者一同随行。惠岸行者手持一条浑铁棍,重达千斤,只在菩萨左右,充当一个降魔的大力士。菩萨把锦澜袈裟打成一个包裹,让惠岸行者背在身上。菩萨将金箍藏好,拿起锡杖,径直下了灵山。这一去,定会有一番大作为:佛子归来,重归本愿,金蝉长老,裹上旃檀。
菩萨和惠岸行者来到山脚下,玉真观的金顶大仙在观门首迎接,请菩萨喝茶。菩萨不敢久留,对大仙说道:“如今我领了如来的法旨,要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。” 大仙问道:“那取经人什么时候能到这里呢?” 菩萨说:“还不确定,估计两三年左右,或许能够到达。” 于是辞别了大仙,半云半雾地前行,一路牢记路程。有诗为证:
万里迢迢去寻找,无需多言,却感叹谁能事事如意?求人的时候竟然如此艰难,难道这是我平生的偶然遭遇?传道若有方法,便能成功,若说明却无信用,那也是虚妄的传言。我愿倾尽肝胆去寻觅相识之人,料想前头必定会有缘法。
师徒二人正走着,忽然看见弱水三千,这里正是流沙河界。菩萨说道:“徒弟啊,此处可不好走。取经人乃是浊骨凡胎,怎么才能渡过去呢?” 惠岸说:“师父,您看这河有多远?” 那菩萨停下云步观看,只见:
东边连着沙碛,西边抵达诸番;南边到达乌戈,北边通向鞑靼。这条河径直而过有八百里远,上下更是有千万里之长。水流如同大地在翻身,浪涛翻滚好似山峦耸起脊背。浩浩荡荡,茫茫一片,十里之外就能听到万丈洪流的声音。仙槎难以到达这里,莲叶也无法漂浮在上面。衰草在斜阳下,顺着弯曲的河浦延伸,黄云在日光的映照下,使长堤显得昏暗。这里哪里有客商往来?又何曾有渔叟栖息?平沙之上没有大雁落下,远岸之处有猿猴啼叫。只有红蓼花絮展现出这里的景色,白苹散发着细细的香气,随风摇曳。
菩萨正在仔细打量流沙河的情况,突然,河中传来 “泼刺” 一声巨响,只见水波翻腾,一个模样极为丑恶的妖魔从水中跳了出来。这妖魔长相奇特:面色既非青色也非黑色,呈现出一种晦气的暗沉;身材不高不矮,赤着双脚,身形精瘦。他的眼睛闪烁着诡异的光芒,就像灶底的两盏昏黄灯火;嘴角岔开,好似屠夫家的火钵。獠牙锋利如剑刃,一头红发杂乱地蓬松着。他大喝一声,声如雷霆怒吼,两只脚奔跑起来如同狂风滚动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