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中写道:“龙集贞观正十三,王宣大众把经谈。道场开演无量法,云雾光乘大愿龛。御敕垂恩修上刹,金蝉脱壳化西涵。普施善果超沉没,秉教宣扬前后三。”
贞观十三年,岁次己巳,九月甲戌初三日,癸卯良辰。陈玄奘大阐法师,召集了一千二百名高僧,都在长安城的化生寺开讲各种精妙佛经。皇帝早朝结束后,率领文武百官,乘坐凤辇龙车,离开金銮宝殿,径直前往化生寺拈香。那銮驾的景象如何呢?真可谓是:一天瑞气弥漫,万道祥光闪耀。仁风轻轻吹拂,阳光明媚异常。千名官员的环佩声分在前后,五卫的旌旗整齐地列在两旁。有人手持金瓜、擎着斧钺,成双成对;绛纱烛火明亮,御炉香烟袅袅,场面庄重堂皇。龙飞凤舞,人才辈出。圣明天子正直,忠义大臣贤良。皇帝的福泽千年超过舜禹,太平盛世万代赛过尧汤。又可见那曲柄伞与滚龙袍,光芒相互辉映;玉连环和彩凤扇,瑞霭在空中飘扬。官员们头戴珠冠、腰束玉带,身着紫绶、佩着金章。护驾的军队有千队,扶着车辇的将领排成两行。这位皇帝虔诚地沐浴斋戒,心怀敬意地礼佛拈香。
唐王的大驾很快就到了寺前,他吩咐停下音乐响器,下了车辇,带领着众多官员,开始拜佛拈香。绕着佛殿走了三圈之后,唐王抬头观看,眼前果然是一座非常气派的道场。只见:幢幡随风飘舞,宝盖闪耀光辉。幢幡飘舞,仿佛在空中摇出一道道彩霞;宝盖生辉,映着日光好似翩翩红电闪烁。世尊的金像面容庄严,罗汉的玉容威风凛凛。瓶中插着仙花,炉里焚烧着檀降香。瓶中的仙花,让锦树的光辉照亮了整个宝刹;炉中的檀降香,袅袅香云直透清霄。时新的果品摆满朱盘,奇样的糖酥堆在彩案之上。高僧们整齐排列,诵读着真经,希望能超度孤魂脱离苦难。
太宗和文武官员都各自拈香,参拜了佛祖金身,又参拜了罗汉。这时,大阐都纲陈玄奘法师带领众僧罗列成行,拜见唐王。行礼完毕,众人各自回到禅位。法师献上济孤榜文给太宗观看。榜文写道:“至德渺茫难测,禅宗追求寂灭。清净而又灵通,周流于三界之中。千变万化,统摄阴阳。体用真实恒常,无穷无尽。看那些孤魂,实在应该怜悯。这是奉太宗圣命,挑选众多僧人,参禅讲法。大开方便之门,广施慈悲之舟,普济苦海众生,解脱六趣的苦难。引领他们回归真路,畅游混沌天地;举止无为,达到纯粹质朴的境界。凭借这一善因,有望得到清都绛阙的奖赏;参加这一盛会,脱离地狱凡俗的牢笼。早日登上极乐世界,自由自在,永远前往西方,随心自在。”
又有诗写道:“一炉永寿香,几卷超生箓。无边妙法宣,无际天恩沐。冤孽尽消除,孤魂皆出狱。愿保我邦家,清平万咸福。”
太宗看了之后,满心欢喜,对众僧说:“你们秉持赤诚之心,千万不要怠慢了佛事。等日后大功告成,每个人都会有福报,朕定会重重赏赐,决不会让你们白白辛劳。” 那一千二百名僧人一齐叩头称谢。当天三次斋饭结束后,唐王乘车回宫。约定在七日正会的时候,再来拈香。此时天色渐晚,各位官员都纷纷退下。这傍晚的景色如何呢?你看那:万里长空淡淡地落下余晖,归巢的乌鸦数点,缓缓地下楼。满城灯火通明,人烟寂静,正是禅僧们进入入定的时刻。一夜的景象暂且不提。第二天早上,法师又登上法座,聚集众人诵经,暂且不表。
再说南海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,自从领了如来佛的旨意,在长安城访察寻找取经的善人,过了很久都没有遇到真正有德行的人。忽然听说太宗宣扬善果,选拔高僧,举办大会;又得知法师坛主是江流儿和尚,他正是从极乐世界降临的佛子,也是菩萨原本引送投胎的长老,菩萨十分高兴,就捧着佛赐的宝贝,来到长街,准备和木叉一起售卖。你道这是什么宝贝?有一件锦襕异宝袈裟、一根九环锡杖。还有那金紧禁三个箍儿,菩萨都密密收藏起来,留作日后使用。这次只拿出袈裟和锡杖来卖。长安城里,有一些没有被选上的愚笨僧人,身上倒有几贯钱。他们看到菩萨变化成一个疥癞模样,身穿破旧僧袍,赤脚光头,捧着袈裟,袈裟光彩夺目,便上前问道:“那个癞和尚,你的袈裟要卖多少钱?” 菩萨说:“袈裟价值五千两,锡杖价值二千两。” 那些愚僧笑着说:“这两个癞和尚简直是疯子!是傻子!这两件普通的东西,竟然要卖七千两银子?除非穿上就能长生不老,成佛作祖,否则根本不值这么多钱!拿走!卖不出去!” 菩萨也不与他们争吵,和木叉继续往前走。
走了许久,来到东华门前,正好碰上宰相萧瑀退朝回来,众多随从吆喝着让街道上的人让开。菩萨毫不避让,就在街上拿着袈裟,径直迎着宰相走去。宰相勒住马,看着袈裟,让手下人询问卖袈裟的要价多少。菩萨说:“袈裟要五千两,锡杖要二千两。” 萧瑀问:“有什么好处,值这么高的价钱?” 菩萨说:“袈裟有好处,也有不好处;有要钱的情况,也有不要钱的情况。” 萧瑀问:“什么是好处?什么是不好处?” 菩萨说:“穿上我这袈裟,不会沉沦,不会堕入地狱,不会遭受恶毒的灾难,不会遇到虎狼的灾祸,这就是好处;如果是贪淫作乐、心怀祸端的愚僧,不持斋、不持戒的和尚,诋毁经书、诽谤佛祖的凡夫,就难以见到我这袈裟,这就是不好处。” 萧瑀又问:“什么是要钱、不要钱?” 菩萨说:“不遵守佛法,不敬重三宝,强行购买袈裟、锡杖,那就一定要卖给他七千两,这就是要钱;如果敬重三宝,见到善举就心生欢喜,皈依我佛,能够承受得起,我就情愿把袈裟、锡杖送给他,与他结个善缘,这就是不要钱。” 萧瑀听了,脸上增添了喜色,知道菩萨是个有来历的人,立刻下马,以礼相待,口中说道:“大法长老,恕我萧瑀无礼。我们大唐皇帝非常喜好善举,满朝文武也都奉行。如今正在举办‘水陆大会’,这袈裟正好适合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。我和你一起入朝去见驾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