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文武官员在阶前纷纷喝彩,太宗更是欢喜得不得了。马上让法师穿上袈裟,手持宝杖,又赐给他两队仪从,让众多官员将他送出朝门,让他到大街上行走,前往寺庙,就如同中了状元夸官一样风光。这一路,玄奘再次拜谢皇恩,在大街上,浩浩荡荡,摇摇摆摆。你看那长安城里,无论是行商坐贾、公子王孙,还是墨客文人、大男小女,无不争相观看,纷纷夸奖道:“好一个法师!真像是活罗汉下凡,活菩萨降临人间。” 玄奘一直走到寺里,寺中的僧人都出来迎接。他们一见到玄奘身披这件袈裟,手持这根锡杖,都说是地藏王来了,各自纷纷归依,侍奉在他左右。玄奘走上佛殿,点燃香火,礼拜佛祖,又对众人感激并讲述了圣恩,之后各自回到禅座。不知不觉间,红日已经西斜。正是:日落西山,烟雾笼罩着草木,帝都的钟鼓开始敲响。叮叮的三声钟响,宣告行人禁止通行,前后的街道顿时寂静下来。上刹中灯火辉煌,孤村则冷落无声。禅僧们进入定境,研习残经,正是修炼身心、克制魔障的好时机。
时光匆匆,转眼间到了七日正会的日子,玄奘又上表请唐王前来拈香。此时,善举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。太宗立即安排车驾,率领文武百官、后妃国戚,早早前往寺里。那城里的人,无论大小尊卑,都来到寺里听讲。这时,菩萨对木叉说:“今日是水陆正会,从第一个七日到第七个七日,也差不多了。我和你混在众人之中,一来看看这法会办得怎么样,二来看看金蝉子有没有福气穿上我的宝贝,三来也听听他讲的是哪一门经法。” 两人随即进入寺里。真可谓是有缘得见旧相识,般若智慧回归本道场。进入寺里一看,这果然是天朝大国,比娑婆世界还要兴盛,赛过只园舍卫,也不逊色于上等的寺庙招提。那一派仙乐声响彻云霄,佛号声喧哗一片。菩萨径直来到多宝台边,台上的正是明智的金蝉子之相。有诗写道:
万象澄澈,毫无尘埃,大兴的玄奘端坐在高台上。超生的孤魂在暗中赶来,听闻佛法的高人从市井中来。施物根据机缘,心路宽广辽远,出生的意愿随意,藏门为之大开。对众人讲出无量的佛法,无论老人小孩,人人都喜笑颜开。
又有诗写道:
因为云游到法界讲堂之中,遇见了相知的不凡之人。大家一起谈论目前的万千事务,又说起尘世劫难中的诸多功德。佛法如同云彩般舒展,覆盖着群山,教义的罗网遍布太空。检点人生,回归善念,纷纷扬扬的天雨落下,花朵嫣红。
那法师在台上,一会儿念《受生度亡经》,一会儿讲《安邦天宝篆》,又宣读一会儿《劝修功卷》。这时,菩萨走上前来,拍着宝台,厉声高声问道:“那和尚,你只会讲‘小乘教法’,可会讲‘大乘教法’吗?” 玄奘听了,心中十分高兴,翻身跳下台来,向菩萨拱手说道:“老师父,弟子有失远迎,罪过罪过。眼前这些僧人,讲的都是‘小乘教法’,却不知道‘大乘教法’是怎样的。” 菩萨说:“你这小乘教法,无法超度亡者升往天堂,只能在世俗中与人和谐相处罢了;我有大乘佛法三藏,能让亡者升天,能帮助苦难之人脱离痛苦,能修炼出无量寿身,能达到无来无去的境界。”
正说着,司香巡堂官急忙向唐王奏报:“法师正在讲谈妙法,却被两个疥癞游僧拉下来,乱说胡话。” 唐王下令将他们擒来。只见许多人把两个僧人推拥进后法堂。见到太宗,那僧人既不抬手行礼,也不跪拜,仰着脸问道:“陛下叫我有何事?” 唐王认出了他们,说道:“你们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?” 菩萨回答:“正是。” 太宗说:“你们既然来这里听讲,吃些斋饭也就罢了,为何要和我的法师乱说,扰乱经堂,耽误我佛的大事?” 菩萨说:“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,无法超度亡者升天。我有大乘佛法三藏,可以超度亡者,脱离苦难,让寿身不坏。” 太宗神色庄重,高兴地问道:“你那大乘佛法,在什么地方?” 菩萨说:“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,能解开百种冤结,能消除无端的灾祸。” 太宗问:“你能记住吗?” 菩萨说:“我能记住。” 太宗十分高兴,说:“让法师带你上去,请你上台开讲。”
那菩萨带着木叉,飞上高台,随后踏着祥云,直上九霄,现出救苦救难的真身,手托净瓶杨柳。左边是木叉惠岸,手持宝棍,精神抖擞。唐王见状,欣喜地朝天礼拜,众文武官员也都跪地焚香。满寺中的僧尼道俗、士人工贾,没有一个不拜祷道:“好菩萨!好菩萨!” 有诗为证。只见那:
祥瑞的云霭缤纷飘散,吉祥的光芒护持着菩萨的身体。在九霄的银河之中,出现了一位慈悲的女真人。那菩萨头上戴着一顶金叶纽、翠花铺就的垂珠缨络,金光闪耀,瑞气升腾;身上穿着一领淡色浅妆、盘着金龙、飞着彩凤的结素蓝袍;胸前挂着一对映着明月、迎着清风、镶嵌着宝珠翠玉的砌香环佩;腰间系着一条冰蚕丝织成、镶着金边、能登上彩云、触及瑶海的锦绣绒裙;面前带着一只来自东洋、游遍普世、懂得感恩行孝的玉毛红嘴白鹦歌;手中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,瓶中插着一枝能洒向青霄、驱散大恶、扫开残雾的垂杨柳。玉环穿过绣扣,金莲稳稳踏在脚下。能在三天之内自由出入,这正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