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中写道:“佛即心兮心即佛,心佛从来皆要物。若知无物又无心,便是真如法身佛。法身佛,没模样,一颗圆光涵万象。无体之体即真体,无相之相即实相。非色非空非不空,不来不向不回向。无异无同无有无,难舍难取难听望。内外灵光到处同,一佛国在一沙中。一粒沙含大千界,一个身心万个同。知之须会无心诀,不染不滞为净业。善恶千端无所为,便是南无释迦叶。”
话说刘伯钦和唐三藏正惊惊慌慌的,又听到有人大喊 “师父来啦”。众家僮说:“这喊叫的一定是山脚下石匣中的老猿。” 太保说:“就是他!就是他!” 三藏问:“是什么老猿?” 太保解释道:“这座山旧名叫五行山,因为我大唐王征西定国,就改名叫两界山了。前些年曾听老人们讲:‘王莽篡汉的时候,这座山从天而降,山下压着一个神猴,他不怕严寒酷暑,也不用吃喝,一直有土神监管着,让他饿了就吃铁丸,渴了就喝铜汁,从过去到现在,一直冻不死也饿不死。’这叫喊的肯定是他。长老别怕,我们下山去看看。” 三藏只好听从,牵着马下山。没走几里路,就看见在那石匣之间,果然有一只猴子,露着头,伸着手,不停地招手喊道:“师父,你怎么现在才来?来得好!来得好!快救我出去,我保你去西天取经!” 三藏走上前仔细打量,你看这猴子长得什么模样:
尖嘴猴腮,一双金睛好似燃烧的火焰。头上堆满了苔藓,耳朵里长满了薜萝。鬓边头发稀少,多是青草,下巴上没有胡须,只有绿色的莎草。眉间有尘土,鼻凹里有泥巴,模样十分狼狈;手指粗壮,手掌厚实,满是污垢。好在眼睛还能转动,声音也还算正常。虽然说话利落,但身体却动弹不得。这正是五百年前的孙大圣,如今苦难已满,即将脱离这天地的罗网。
刘太保胆子确实大,走上前去,为猴子拔去鬓边的草和下巴上的莎草,问道:“你有什么要说的?” 那猴子说:“我没别的话。让那个师父过来,我问他一个问题。” 三藏问:“你要问我什么?” 猴子说:“你是不是东土大王派往西天取经的人?” 三藏回答:“我正是。你问这个做什么?” 猴子说:“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。只因为犯了欺君之罪,被佛祖压在这地方。之前有个观音菩萨,领了佛祖的旨意,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。我求她救我,她劝我不要再行凶作恶,要皈依佛法,尽心尽力保护取经人去西方拜佛,等功成名就后自然有好处。所以我日夜提心吊胆,就盼着师父你来救我脱身。我愿意保你取经,做你的徒弟。” 三藏听了,满心欢喜地说:“你虽然有这份善心,又承蒙菩萨教诲,愿意加入佛门,可我又没有斧凿,怎么救你出来呢?” 猴子说:“不用斧凿,只要你肯救我,我自己就能出来。” 三藏问:“我救你,你怎么出来呢?” 猴子说:“这山顶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。你只要上山把那帖子揭下来,我就出来了。” 三藏听了,就回头恳请刘伯钦说:“太保啊,我和你上山走一趟吧。” 伯钦说:“不知道是真是假啊!” 那猴子高声喊道:“是真的!绝对不敢骗你们!” 伯钦只好叫家僮牵了马匹,自己扶着三藏再次登上高山。他们攀着藤条,抓着葛蔓,一直走到山顶极巅之处,果然看到金光万道,瑞气千条,有一块四方大石,石上贴着一张封皮,上面写着 “唵、嘛、呢、叭、咪、吽” 六个金字。三藏走上前跪下,对着石头上的金字拜了几拜,朝着西方祈祷说:“弟子陈玄奘,奉旨意前来求取真经,如果真的有师徒缘分,能揭下金字,救出神猴,一同前往灵山;要是没有师徒缘分,那这猴子就是个凶顽怪物,哄骗弟子,不会有好结果,那我就揭不起这金字。” 祈祷完毕,又拜了几拜。然后上前将六个金字轻轻揭下。只听见一阵香风刮过,那压帖儿被劈手刮到空中,有声音喊道:“我是监押大圣的。如今他苦难已满,我们回去拜见如来,缴回这封皮。” 吓得三藏和伯钦一行人朝着空中礼拜。他们径直下了高山,又来到石匣边,对那猴子说:“压帖已经揭了,你出来吧。” 那猴子高兴地叫道:“师父,你往旁边走些,我好出来,别吓着你。”
伯钦听了,带着三藏一行人向东走去。走了五七华里远,又听见那猴子高声喊道:“再走!再走!” 三藏又走了很远,下了山,只听见一声响亮,真的如同地裂山崩一般。众人都惊恐不已。只见那猴子转眼间就来到三藏的马前,光着身子跪下,说道:“师父,我出来啦!” 对着三藏拜了四拜,急忙起身,对伯钦作了个大揖说:“有劳大哥送我师父,还承蒙大哥帮我薅去脸上的草。” 道谢完毕,就去收拾行李,给马匹扣上鞍辔。那匹马见到他,腰也软了,蹄子也站不稳,吓得战战兢兢。因为这猴子原本是弼马温,在天上负责看养龙马,有些手段,所以凡间的马见到他就害怕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