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僧听了行者的话,有的合起手掌,有的纷纷磕头,口中都念着:“南无阿弥陀佛!今天可算寻到袈裟的下落了,我们这下可有活路了!” 行者说道:“你们先别高兴得太早,袈裟还没到手,师父也还没出得了这门呢。只有等拿到了袈裟,安安稳稳地送我师父出门,那才是你们的好日子;要是出了一丁点儿差错,老孙我可不是好惹的!你们可有好茶好饭给我师父吃?可有好草料喂马?” 众僧连忙满口答应:“有!有!有!绝对没有一丝一毫怠慢老爷。” 三藏说:“自从你走了这半天,我已经喝了三次茶汤,吃了两顿斋饭了。他们都没敢慢待我。不过你还得尽心尽力,去把袈裟找回来。” 行者说:“别急!既然知道了下落,肯定能抓住那妖怪,把原物还给你。放心,放心!”
正说着,上房院主又准备了素斋,请孙老爷用餐。行者吃了一些,便再次驾起祥云,前去寻找。正走着,只见一个小怪,左胁下夹着一个花梨木匣子,从大路上走来。行者猜测匣子里肯定有什么柬帖,于是举起金箍棒,劈头就是一下。可怜那小怪禁不住打,一下子就被打得像个肉饼。行者把他拖到路旁,打开匣子一看,里面果然是一封请帖。帖上写着:
“侍生熊罴顿首拜,启上大阐金池老上人丹房:屡承佳惠,感激渊深。夜观回禄之难,有失救护,谅仙机必无他害。生偶得佛衣一件,欲作雅会,谨具花酌,奉扳清赏。至期,千乞仙驾过临一叙。是荷。先二日具。”
行者看了,呵呵大笑道:“那个老秃驴,死得一点都不冤!原来他和妖精结党营私!怪不得他能活二百七十岁。想必是那妖精传给他一些什么服气的小法术,所以才有这等寿命。老孙我还记得他的模样,等我就变成那和尚,到他洞里走一趟,看看我的袈裟放在哪里。要是能顺利拿到,马上就带回来,这样也省力些。”
好个大圣,念动咒语,迎着风一变,果然变得和那老和尚一模一样。他收起铁棒,迈开步子,径直来到洞口,喊道:“开门。” 小妖打开门,见是这般模样,急忙转身报告:“大王,金池长老来了。” 那妖怪大吃一惊,心想:“刚才派了小的去下请帖请他,这时候还没到那儿呢,怎么他来得这么快?想必是小的没碰到他。肯定是孙行者叫他来讨袈裟的。管事的,快把佛衣藏好,别让他看见。”
行者走进前门,只见天井中松竹翠绿,桃李争艳,一丛丛鲜花绽放,一簇簇兰花飘香,倒也是个别有洞天的地方。又见二门上有一副对联,写着:“静隐深山无俗虑,幽居仙洞乐天真。”
行者暗自思忖:“这妖怪也是个能摆脱尘俗、知晓天命的家伙。” 走进门里,继续往前,来到三层门内,只见里面都是画栋雕梁,窗户明亮,装饰精美。只见那黑汉子,穿着黑绿纻丝袢袄,外面罩着一件鸦青花绫披风,头戴一顶乌角软巾,脚穿一双麂皮皂靴。见行者进来,整了整衣巾,走下台阶迎接道:“金池老友,多日不见,甚是想念。请坐,请坐。” 行者以礼相见。双方见过礼后坐下,接着奉上茶来。喝完茶,妖精欠身说道:“刚才我派小的送了请帖,本想着后日再相聚,没想到老友今日就大驾光临了?” 行者说:“我正要前来拜访,没想到在路上遇到了您的请帖,得知有佛衣雅会,所以急忙赶来,希望能见识见识那件佛衣。” 那妖怪笑着说:“老友可就说错了。这袈裟本是唐僧的,他在你那儿借住,你怎么会没见过,反倒来找我看?” 行者说:“贫僧借来后,因为夜晚还没来得及展开观看,没想到被大王您取了来。又遭遇了荒山大火,丢失了财物。那唐僧的徒弟,又有些勇猛,慌乱中,四处寻找都不见袈裟踪影。原来是大王洪福齐天,收了这件宝贝,所以特地来见识一下。”
正说着,只见一个巡山的小妖前来报告:“大王!不好了!去下请书的小校,被孙行者打死在大路旁边,他照着简帖的内容,变成金池长老,来骗佛衣了!” 那妖怪听了,心中暗道:“我说那长老怎么今天就来了,而且来得这么快,果然是他!” 急忙纵身一跃,拿过枪来,就朝行者刺去。行者急忙从耳朵里掣出金箍棒,变回本来的模样,架住枪尖,就在那中厅里跳了出来,从天井中一直斗到前门外。这一下,吓得洞里的群魔胆战心惊,家中的老幼也都丢了魂魄。这场在山头的争斗,比之前更加激烈。好一场厮杀:
那猴王胆大包天,假扮成和尚,这黑汉心思机敏,暗藏着佛衣。双方你来我往,言语交锋,随机应变,丝毫不差。想见识袈裟却没机会,这宝贝实在是神秘微妙。小怪巡山报告祸事,老妖发怒尽显神威。翻身打出黑风洞,枪棒相斗分辨是非。金箍棒架住长枪,声音响亮,长枪迎着铁棒,光芒闪耀。悟空的变化世间少有,妖怪的神通也极为罕见。这个想用佛衣来庆祝寿辰,那个得不到袈裟怎肯善罢甘休?这一番苦战难解难分,就算是活佛下凡也难以化解这场纷争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