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出松林后,长老不经意间抬头,只见前方金光闪烁,瑞彩腾腾。他定睛细看,原来是一座宝塔,那金顶闪耀着光芒。这是西下的夕阳余晖,映照在金顶上才这般明亮。长老心想:“我这弟子可真是没缘分啊!自从离开东土,我就发愿,遇到庙宇就要烧香,见到佛像就要参拜,碰上宝塔就要清扫。那放光的不正是一座黄金宝塔吗?怎么就没走那条路呢?塔下肯定有寺院,寺院里必定有僧人,我且过去看看。这行李和白马,想来此处人迹罕至,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事。要是那里有方便落脚的地方,等徒弟们来了,我们就一起借住歇息。”
唉!长老这一时可真是倒霉透顶。只见他迈开步子,径直朝着宝塔走去。到了塔边,眼前所见的景象是这样的:
石崖高耸入云,有万丈之高,山峰与青天相接。山根与大地相连,根基深厚,山峰直插云霄,高耸入天。山的两边生长着数千棵杂树,前后藤萝缠绕,绵延百余里。花朵在草梢上随风摇曳,仿佛有影子在晃动;溪水从云间的洞穴中流淌而出,水中月影好似无根浮萍。倒下的树木横亘在深涧之上,干枯的藤萝缠绕在光秃秃的山峰上。石桥下,清泉滚滚流淌;台座上,洁白的石粉在阳光下闪耀。远远望去,这里就像海上的三座仙岛,又似那蓬莱仙境一般。芳香的松树和翠绿的竹子环绕着山溪,乌鸦、喜鹊、猿猴在峻岭间穿梭。洞门外,来来往往的走兽排成行;树林里,飞进飞出的鸟儿成群结队。青青的香草秀丽可爱,艳艳的野花肆意绽放。这地方分明透着一股凶险的气息,而倒霉的长老却一头撞了进来。
长老抬脚走进塔门,只见里面挂着一个斑竹帘子。他快步上前,揭开帘子,抬脚就往里走。刚一抬头,就看见石床上侧卧着一个妖魔。这妖魔长得什么模样呢?
他脸色青黑如靛,獠牙雪白,一张大口张着,发出 “呀呀” 的声响。两边的鬓毛乱蓬蓬的,像是用胭脂染过一般;三四缕紫巍巍的胡须,仿佛是荔枝刚刚冒出的嫩芽。鼻子像鹦鹉的嘴一样拱起,眼睛像黎明前的星星,目光灼灼。两只拳头,大得像和尚用的钵盂;两只蓝色的脚,就像悬崖边突兀的枯树杈。他斜披着一件淡黄色的袍帐,比那织锦袈裟还要耀眼。手里拿着一口刀,寒光闪闪;身下眠着一块石头,细腻温润,毫无瑕疵。他曾经率领小妖排兵布阵,也曾像老怪一样坐堂议事。你看他威风凛凛的样子,手下的小妖们齐声吆喝,喊他一声 “爷”。他也曾在月下与影子共饮美酒,仿佛成了三人;也曾在清风中品茶,两腋生风,飘飘欲仙。你看他神通广大,眨眼间就能游遍天涯海角。荒林里鸟儿喧闹,深草中潜藏着龙蛇。仙子在这里种下的白玉般的庄稼,道人在此修炼仙丹。这小小的洞门,虽说比不上阿鼻地狱那般恐怖,但这凶狠的妖怪,却如同那牛头夜叉一般可怕。
长老看到他这副模样,吓得往后退了一大步,浑身酥软,双腿发软,赶忙转身就跑。刚转过身,那妖魔灵性极高,勉强撑开一双金睛鬼眼,大声喊道:“小的们,看看门外是什么人!” 一个小妖探出头往门外瞅了一眼,见是个光头的长老,连忙跑进去报告:“大王,外面是个和尚。脑袋圆滚滚,脸盘大大的,两耳垂肩,一身嫩肉,皮肤细滑,看起来真是个不错的和尚!” 那妖魔听了,呵呵笑道:“这可真是‘蛇头上的苍蝇,送上门的美餐’。你们这些小的们,赶紧追上去,把他给我抓回来!抓住了重重有赏。” 那些小妖们一听,像一窝蜂似的,一起涌了上去。三藏见状,虽然心急如箭,跑得两脚如飞,但终究是心惊胆战,腿软脚麻。而且山路崎岖,此时天色已晚,树林幽深,脚步怎么能快得起来?很快就被那些小妖们抬了起来。这正是:
龙游到浅水里会被小虾戏弄,虎落到平地上会被犬欺辱。
即使好事多磨难,可谁像唐僧西行时这般波折不断?
你看那些小妖们,抬着长老来到竹帘外,兴高采烈地报告:“大王,把和尚抓来了。” 那老妖偷偷瞧了一眼,只见三藏头顶端正,相貌堂堂,果真是个出色的和尚。他心里琢磨着:“这么好的和尚,必定是天上下来的人物,不是一般人。我要是不摆出点威风,他怎么会服服帖帖地投降呢?” 于是,他一下子狐假虎威起来,红须倒竖,血发朝天,眼睛瞪得仿佛要迸裂开来,大声喝道:“把那和尚带进来!” 众妖们齐声响亮地答应:“是!” 然后就把三藏往里面一推。这真是 “既在矮檐下,怎敢不低头”!三藏只得双手合十,向他行礼。那妖问道:“你是哪里来的和尚?从哪里来?要到哪里去?赶紧给我说清楚!” 三藏回答:“我本是唐朝的僧人,奉大唐皇帝的命令,前往西方寻求真经。路过贵山,特意来塔下拜谒圣物,没想到惊动了您的威严,希望您能饶恕我的罪过。等我从西方取得真经回到东土,一定会永远铭记您的大名。” 那妖听了,呵呵大笑道:“我就说你是上邦来的人物,果然没错。我正想吃你呢,你来得正好!正好!不然的话,可就白白错过了。你命中注定是我口中的食物,自然会自己送上门来,就算想放你走也不行,想逃也逃不掉!” 他命令小妖:“把那和尚绑了!” 那些小妖们立刻一拥而上,用绳索把长老捆绑起来,绑在定魂桩上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