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圣上了山巅一看,只见南半边锣鼓喧天,有一千多号人马,都带着鹰犬,拿着刀枪。猴王仔细瞧那些人,来势汹汹,十分勇猛。只见:
狐皮披在肩头,锦绮裹着腰胸。
箭袋里插着狼牙箭,胯上挂着宝雕弓。
人就像搜山的老虎,马如同跳涧的蛟龙。
成群地带着猎犬,满胳膊架着雄鹰。
荆筐里抬着火炮,还带着海东青。
粘竿有百十担,兔叉有上千根。
布下牛头拦路网,阎王扣子绳。
一起大声吆喝,像散撒满天星。
大圣见这些人往山上涌来,心中大怒,手里掐诀,口中念念有词,对着巽地吸了一口气,“呼” 地吹出去,顿时刮起一阵狂风。好厉害的风!只见:
尘土飞扬,树木被吹倒,森林被摧毁。海浪如山般高耸,波涛汹涌,层层叠叠。乾坤一片昏暗,日月无光。风摇松树,声如虎啸,吹进竹林,好似龙吟。万窍怒号,仿佛天在呼气,飞沙走石,伤人无数。
大圣施展这大风,把那些碎石吹得乘风乱飞乱舞。可怜那一千多号人马,一个个被打得:
石头砸得乌头粉碎,沙子飞起来,海马也受伤。人参、官桂在岭前匆忙逃窜,地上鲜血染红了朱砂。附子难以回到故里,槟榔也无法还乡。尸骸像轻粉一样倒在山场,红娘子只能在家中盼望。
有诗写道:
人亡马死,怎么回家?野鬼孤魂,乱成一团麻。
可怜这些威风凛凛的英雄,不辨贤愚,血染黄沙。
大圣按下云头,鼓掌大笑道:“太好了!太好了!自从归顺唐僧,做了和尚,他常常劝我说:‘千日行善,善还不够;一日行恶,恶就有余。’还真是这么回事!我跟着他,打死几个妖精,他就怪我行凶,今天回到家,倒收拾了这么多猎户。” 喊道:“小的们,出来!” 那群猴在狂风过后,听到大圣呼唤,一个个跳了出来。大圣说:“你们去南山下,把那些打死的猎户衣服剥下来带回家,洗净血迹,穿了用来御寒;把死人的尸首,都推到万丈深潭里;把死了的马拖过来,剥了皮做靴子穿,肉腌起来慢慢吃;把那些弓箭枪刀,拿来给你们练习武艺;把那些杂色旗号,收起来给我用。” 群猴一个个答应着去做了。
大圣把旗拆下来洗净,拼成一面杂彩花旗,上面写着 “重修花果山,复整水帘洞,齐天大圣” 十四个字。竖起杆子,把旗挂在洞外,每天招聚魔怪野兽,储备粮草,再也不提 “和尚” 二字。他的人脉广,本事又高,就去四海龙王那里借了些甘霖仙水,把山洗绿了。山前栽上榆柳,山后种上松楠,桃李枣梅等各种果树都种上了,从此逍遥自在,安居乐业。
再说唐僧听信了八戒的话,赶走了孙悟空,然后攀鞍上马,八戒在前面开路,沙僧挑着行李继续西行。过了白虎岭,忽然看见一片山林,真是藤葛缠绕,松柏青翠。三藏说:“徒弟们,山路崎岖,很难走,而且这片松林茂密,树木繁多,一定要小心!恐怕有妖邪妖兽。” 你看那呆子,抖擞精神,让沙僧牵着马,他拿着钉钯开路,带着唐僧走进松林。正走着,长老拉住马说:“八戒,我今天实在饿了,去哪儿找点斋饭给我吃?” 八戒说:“师父请下马,在这儿等老猪去寻找。” 长老下了马,沙僧放下担子,取出钵盂递给八戒。八戒说:“我去啦。” 长老问:“去哪儿?” 八戒说:“别管。我这一去,就是钻冰取火也要找到斋饭,压雪求油也要化来饭菜。”
你看他走出松林,往西走了十多里路,一个人家都没碰到,真是个有狼虎却没人烟的地方。呆子走得累了,心里琢磨着:“当年行者在的时候,老和尚要什么就有什么。今天轮到我,真是‘当家才知柴米贵,养子方知父母恩’。实在是没地方化斋啊。” 他又困得不行,心想:“我要是现在就回去,跟老和尚说没地方化斋,他肯定不信我走了这么多路。我得再晃悠几个时辰,才能回去交差。…… 也罢,也罢,先在这草丛里睡一会儿。” 呆子就把头埋在草里睡下了。本来只想着稍微眯一会儿就起来,可哪知道走路辛苦的人,一倒下就呼呼大睡起来。
暂且不说八戒在这儿睡觉。却说长老在树林里,突然觉得耳热眼跳,心神不宁,急忙回头对沙僧说:“悟能去化斋,怎么这么久还不回来?” 沙僧说:“师父,您还不了解他。他知道这西方人家爱斋僧,他肚子又大,哪里会管我们?肯定要吃饱了才回来。” 三藏说:“是啊!要是他在那儿贪吃,我们怎么去找他?天色晚了,这儿也不是能住的地方,得找个落脚的地方才行。” 沙僧说:“没事儿。师父,您先在这儿坐着,我去找他回来。” 三藏说:“好,好。有没有斋饭都无所谓了,关键是要找到住的地方。” 沙僧拿起宝杖,走出松林去找八戒。
长老独自一人坐在林中,心里烦闷无聊,只能强打精神,站起身来。他把行李归拢到一处,将马拴在树上,摘下头上戴的斗笠,插好锡杖,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缁衣,便慢步走进幽静的树林,权且当作散心解闷。长老看遍了周围的野草山花,却无心欣赏,耳边归巢鸟儿的喧闹声也让他愈发烦躁。这片树林本就草木幽深,道路狭窄,再加上他心思烦乱,不知不觉就走错了方向。他一方面是想散散心,另一方面也想着能找到八戒和沙僧,可没想到八戒和沙僧走的是直西路,而长老转来转去,竟朝着南边走去了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