狠毒险遭青面鬼,幸得殷勤百花羞。
鳌鱼脱却金钩钓,摆尾摇头逐浪游。
八戒在前头领路,沙僧在后面跟随,出了松林,走上大路。你看他二人一路上叽叽喳喳,不停地埋怨,三藏则在一旁劝解。晚上就找地方投宿,鸡鸣时分就早早赶路。一程又一程,走过一个个长亭短亭,不知不觉就走了二百九十九里。猛然抬头,只见一座繁华的城池,正是宝象国。这地方可真是好啊:
云雾缥缈,道路漫长;虽然远在千里之外,景色却十分美好。瑞霭祥烟笼罩四周,清风明月自在招摇。高耸险峻的远山,犹如展开的画卷;潺潺流淌的溪水,溅起如玉的水花。可耕种的田地阡陌相连,粮食充足的地方新苗茁壮。几户人家在山涧边钓鱼,有人担着柴禾从两峰之间走来。城郭坚固,家家户户都悠然自在。九重高阁如同殿宇,万丈层台好似锦标。这里有太极殿、华盖殿、烧香殿、观文殿、宣政殿、延英殿,一座座殿宇的玉陛金阶上,排列着文武官员;也有大明宫、昭阳宫、长乐宫、华清宫、建章宫、未央宫,一座座宫殿里钟鼓齐鸣,驱散了闺中的哀怨春愁。禁苑中,花朵绽放,如同美人娇嫩的脸庞;御沟旁,柳树随风飘舞,恰似纤细的腰肢。大街上,有头戴官帽、束着腰带的官员,仪态威严,乘坐着高头大马;幽静之处,也有手持弓箭的人,拨开云雾,射中双雕。花柳巷中,管弦楼里,这春风美景不输给洛阳桥。取经的长老,回首望向大唐,心中感慨万千;陪伴师父的徒弟,在小驿站中歇脚,梦中也仿佛放松了身心。
师徒三人看不尽宝象国的景致,收拾好行李、马匹,在馆驿中安顿下来。
唐僧步行来到朝门外,对阁门大使说:“我是唐朝来的僧人,特来拜见陛下,倒换文牒,麻烦您帮忙转奏一下。” 那黄门奏事官连忙走到白玉阶前,上奏道:“万岁,唐朝来了个高僧,想见陛下,倒换文牒。” 国王听说来自唐朝大国,又是个修行的圣僧,心中十分高兴,立刻准奏,下令:“宣他进来。” 三藏被宣到金阶前,行了大礼。两边的文武官员,无不感叹:“上邦来的人物,举止有礼,气质雍容!” 国王问:“长老,你到我国来有何事?” 三藏说:“小僧是唐朝的僧人。承蒙我大唐天子的命令,前往西方取经,原本带有文牒,到陛下的国家,理应倒换。所以冒昧前来,惊动了陛下。” 国王说:“既然有唐天子的文牒,拿上来让我看看。” 三藏双手捧着文牒呈上,展开放在御案上。文牒上写道:
“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:朕以微薄之德,继承伟大基业,侍奉神明,治理百姓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,时刻心怀敬畏。之前,未能救得泾河老龙,得罪了天地神明,三魂七魄忽然到了阴司,成了无常的客人。因为阳寿未尽,承蒙冥君放回人间,于是广设善会,修建度亡道场。感激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金身显现,指示西方有佛有经,可以超度亡魂,解脱孤魂。特派遣法师玄奘,远涉千山,寻求经偈。倘若到达西邦诸国,望能广结善缘,照牒放行。特此牒告。大唐贞观十三年,秋吉日,御前文牒。”
上面盖有九颗宝印。国王看完,拿出本国的玉宝,盖上花押,交还给三藏。
三藏谢过国王的恩赏,收起文牒,接着上奏道:“贫僧一来是为了倒换文牒,二来还给陛下捎来了一封家书。” 国王一听,十分惊喜,忙问道:“什么家书?” 三藏说:“陛下的第三位公主娘娘,被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妖抓走了。贫僧偶然遇见,所以捎来了这封信。” 国王听了这话,眼中顿时涌出泪水,说道:“自从十三年前公主失踪,两班文武官员,不知被贬退了多少;宫里宫外,大小婢女、太监,也不知被打死了多少。大家都以为她是走出皇宫后迷失了方向,四处寻找都没有下落。满城中的百姓人家,也都盘查了无数次,可还是没有任何消息。怎么也没想到是被妖怪抓走了!今日突然听到这话,实在是忍不住伤心流泪。” 三藏从袖子里拿出信,呈给国王。国王接过信,看到上面有 “平安” 二字,更是激动得手都发软,连信都拆不开了。于是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信。学士立刻上了殿。殿前有文武百官,殿后有后妃宫女,大家都侧着耳朵,静静地听学士读信。学士拆开信,高声朗读起来。信上写着:
“不孝女儿百花羞叩首百拜,敬呈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,以及三宫母后昭阳宫下,还有满朝文武贤卿台前:女儿有幸生在宫中,感激父母养育之恩,却无法尽力侍奉,让父母开心。在十三年前八月十五的良夜,承蒙父王恩旨,各宫设宴,一同赏月,共享欢乐。然而,就在欢乐之际,突然一阵香风刮过,出现一个金睛蓝面青发的魔王,将女儿抓走。他驾着祥光,把我带到半荒野山中的无人之处。在那里,我身不由己,被妖怪强行霸占为妻。无奈之下,我熬过了这十三年,还生下两个孩子,可他们都是妖魔的后代。说起来,这实在是败坏伦理,有伤风化,本不该写信让父王蒙羞。但我担心自己死后,事情不明不白。正在含怨思念父母的时候,没想到唐朝圣僧也被魔王抓住了。于是我流着泪写了这封信,冒险放了圣僧,特意托他寄来这封信,以表我的心意。希望父王怜悯,派遣上将早日到碗子山波月洞,捉住黄袍怪,救女儿回朝,女儿将感激不尽。信写得仓促,如有不恭之处,还请父王谅解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