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个妖怪领命,匆匆离去。他们哪里知道,行者就在一旁,把他们的对话听得一字不漏。行者展开翅膀,飞了过去,赶上巴山虎,钉在他身上。走了二三里路,行者本想立刻打死这两个妖怪,可又一想:“打死他们,易如反掌。但他奶奶身边有那幌金绳,又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。等我先问问他们再动手。” 于是,好个行者,“嘤” 的一声,从妖怪身上飞离,让他们先走了百十步。接着,他摇身一变,也变成了一个小妖,头戴一顶狐皮帽子,把虎皮裙子倒插上来系紧,追上去喊道:“走路的,等等我。” 倚海龙回头问道:“你是从哪儿来的?” 行者说:“好哥哥,连自己人都不认识了?” 小妖疑惑地说:“我们家没你这个人。” 行者说:“怎么会没有我?你再仔细看看。” 小妖还是摇头说:“面生,面生,从来没见过你。” 行者解释道:“没错。你们没见过我,我是外班的。” 小妖问:“外班长官?确实没见过。你要去哪儿?” 行者说:“大王说派你们二位去请老奶奶来吃唐僧肉,让她带着幌金绳来捉拿孙行者。担心你们走得慢,贪玩误事,又派我来催你们快点去。” 小妖一听,觉得行者说的都是实情,便不再怀疑,真的把行者当成了自己人,急急忙忙地往前飞奔。一口气又跑了八九里路,行者问道:“走得太快了。我们离家有多远了?” 小怪回答道:“有十五六里了。” 行者又问:“还有多远?” 倚海龙用手指了指,说:“那片乌林子里就是。” 行者抬头望去,只见不远处有一片黑森林,心想那老妖怪应该就在林子内外。于是,他停下脚步,让小怪先走。随即取出铁棒,走上前去,朝着小怪的脚后一刮。可怜这两个小怪,实在不经打,一下子就被打成了一团肉饼。行者拖着他们的脚,把尸体藏在路旁茂密的草丛里。接着,他拔下一根毫毛,吹了口仙气,说道:“变!” 毫毛瞬间变成了巴山虎,而他自己则变成了倚海龙。就这样,行者假扮成两个小妖,径直朝着压龙洞去请老奶奶。这正是:七十二变神通广大,变化腾挪手段高超。
行者几步就跳到了林子里,正在四处寻找时,只见有两扇石门半开半掩。他不敢贸然进去,只好在外面大声喊道:“开门!开门!” 这一喊,立刻惊动了看门的一个女怪,她打开半扇门,问道:“你们从哪里来?” 行者回答道:“我们是平顶山莲花洞派来请老奶奶的。” 女怪说:“进来吧。” 行者来到三层门下,探着头往里张望,只见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儿。你看她是什么模样呢?只见她雪鬓蓬松,眼睛里闪烁着星光般的亮光。脸皮红润,皱纹却很多,牙齿稀疏,却显得精神矍铄。面容好似霜后的残菊,身形如同雨后的老松。头上缠着白练攒丝帕,耳朵上坠着黄金嵌宝环。
孙大圣看到这一幕,没敢直接进去,只是在二门外苦着脸,“脱脱” 地哭了起来。你可能会奇怪,他为什么哭呢?难道是害怕这老妖怪?可他连九鼎油锅都下过,炸了七八天都没掉一滴眼泪,怎么会怕这个老妖怪呢?原来,他是想起了唐僧取经的艰难困苦,心中一阵难过,这才泪如泉涌。他心里想着:“老孙我施展手段,变成小妖来请这老妖怪,可不能就这么直愣愣地站着说话,肯定得给她磕头才行。我这辈子,只拜过三个人:在西天拜过佛祖;在南海拜过观音;在两界山,师父救了我,我拜了他四拜。为了师父取经,我真是操碎了心。一卷经能值多少钱呢?今天却要我来拜这个妖怪。要是不跪拜,肯定会露馅。唉!苦啊!说到底,还不是因为师父被困,我才不得不受这份屈辱!” 事到如今,他也没有别的办法,只好硬着头皮,走进门去,跪在地上,说道:“奶奶,给您磕头了。”
那老妖怪说道:“我儿,起来吧。” 行者心中暗自高兴:“好!好!好!叫得真亲热!” 老妖怪接着问道:“你从哪里来的?” 行者回答道:“平顶山莲花洞,二位大王有令,派我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,还让您带上幌金绳,要捉拿孙行者呢。” 老妖怪听了,十分高兴,说道:“真是孝顺的儿子!” 说完,就吩咐去把轿子抬出来。行者心中暗叹:“我的天呐!没想到妖精也坐轿子!” 只见后壁厢有两个女怪,抬出一顶香藤轿,放在门外,挂上青绢帏幔。老妖怪起身出洞,坐在轿子里。后面还有几个小女怪,捧着梳妆盒,端着镜架,拿着手巾,托着香盒,跟在左右。老妖怪说道:“你们来干什么?我去自家儿子那里,还愁没人伺候吗?要你们来献殷勤、多嘴多舌?都回去!关上门看家!” 那几个小妖听了,果然都回去了,只剩下两个抬轿的。老妖怪问道:“派来的这两个叫什么名字?” 行者连忙回答道:“他叫巴山虎,我叫倚海龙。” 老妖怪说:“你们两个在前面走,给我开路。” 行者心里暗自叫苦:“真是倒霉!经还没取到,倒先来给她当差了!” 可又不敢违抗,只得乖乖地在前面引路,还扯着嗓子大声吆喝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