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这番话,其实是他心思缜密,担心伤害到唐僧,故意留住妖魔,却不知道行者正准备动手打他。那魔王果然相信了太子的话,站在龙床前,大声喝道:“那和尚,你们是几时离开东土的?唐王因为什么事让你们去求经?” 行者昂首回答道:“我师父是唐王的御弟,法号三藏。因为唐王驾下有个丞相,姓魏名征,奉天命在梦中斩杀了泾河老龙。大唐王梦游阴司地府,又得以复生之后,大开水陆道场,普度冤魂孽鬼。因为我师父讲解经文,广施慈悲,忽然得到南海观世音菩萨的指点,这才往西而来。我师父立下宏愿,满心欢喜,一心报国尽忠,承蒙唐王赐下通关文牒。那时正是大唐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。我们离开东土,前行到两界山,收了我做徒弟,我姓孙,名悟空行者;又到乌斯国界高老庄,收了二徒弟,姓猪,名悟能八戒;在流沙河界,又收了三徒弟,姓沙,名悟净和尚;前几天在敕建宝林寺,又新收了一个挑担的行童道人。” 魔王听了,又没办法搜查唐僧,就想设巧计盘查行者,怒目问道:“那和尚,你起初一个人离开东土,后来又收了四个徒弟。那三个和尚还说得过去,这个道人可有点可疑。这行童肯定是你拐来的,他叫什么名字?有没有度牒?把他带上来取供词。” 吓得那皇帝战战兢兢地说:“师父啊!我该怎么供词?” 孙行者偷偷捏了他一把,说:“你别怕,我来替你供词。”
好个大圣,快步上前,对着怪物厉声高喊道:“陛下,这个老道是个聋哑之人,而且还有些耳聋。只因为他年幼时曾去过西天,认得路。他的身世经历,我都一清二楚,希望陛下宽恕,让我来替他供词。” 魔王说:“你赶紧老老实实地替他供词,免得获罪。” 行者说道:
“供罪行童年纪大,又痴又聋还聋哑,家境破败不堪。
祖居本就在此地,五年之前遭变故。
天不下雨,百姓受苦,君王和百姓都斋戒祈雨。
焚香沐浴,向老天祷告,万里晴空,不见一丝云彩。
百姓饥荒,生活艰难,钟南山忽然降下一个全真怪。
他呼风唤雨,显弄神通,然后暗中把皇帝杀害。
将皇帝推下花园水井中,霸占龙位,无人能解。
幸好我来了,立下大功,让皇帝起死回生,毫无阻碍。
他情愿皈依佛门,做个行童,与僧人一同前往西方。
那个假变君王的是道人,而道人其实是真王替代。”
魔王在金銮殿上,听了这一番话,吓得心头像小鹿乱撞,脸上泛起红云。他急忙抽身,想要逃走,无奈手中没有兵器,转过头,只见一个镇殿将军腰间挎着一口宝刀,被行者用定身法定住,直挺挺地像个呆子,站在那里。他上前夺了这口宝刀,就驾着云头往空中逃去。沙和尚气得暴跳如雷,猪八戒高声喊叫,埋怨行者是个急性子:“你就不能说得慢点儿,稳住他吗?现在他驾云逃走了,我们到哪里去追?” 行者笑着说:“兄弟们别乱嚷嚷。我们先让太子下来拜见父亲,让嫔妃皇后出来拜见丈夫。” 说着,又念了个咒语,解了定身法,说道:“让那些官员苏醒过来,朝拜君王,他们才知道这是真正的皇帝。让他们诉说前情,真相就会大白,我再去追那妖怪。” 好个大圣,吩咐八戒、沙僧:“好好保护他们君臣父子、嫔妃皇后,还有我师父!” 只听他说了声 “去”,就没了踪影。
原来,他跳到九霄云外,睁大眼睛四处张望,寻找那魔王。只见那妖怪果然逃脱了性命,正往东北方向逃窜。行者追了上去,喊道:“那怪物,你往哪里逃!老孙来了!” 魔王急忙回头,抽出宝刀,高声叫道:“孙行者,你太可恶了!我来霸占别人的帝位,与你有什么相干,你为什么要来管闲事,泄露我的机密!” 行者呵呵笑着说:“你这个大胆的泼怪!皇帝的位子是你能坐的?你既然知道我是老孙,就该远远地逃走,怎么还刁难我师父,要什么供词!刚才那供词是不是事实?你别跑!吃我老孙一棒!” 那魔侧身躲过,举着宝刀迎面砍来。两人交上了手,这一场恶战真是激烈:
猴王勇猛,魔王强悍,刀来棒往,互不相让。
天空中云雾弥漫,笼罩三界,只因为这朝堂之上要确立真正的帝王。
他们两人战了几个回合,那妖魔抵挡不住猴王,急忙回头,又从原路跳入城里,闯进白玉阶前两班文武官员中间,摇身一变,变得和唐三藏一模一样,还搀着唐僧的手,站在阶前。大圣赶了上来,就要举棒打去,那怪喊道:“徒弟别打,是我!” 大圣急忙收回棒子,要打另一个唐僧,那怪又喊道:“徒弟别打,是我!” 两个一模一样的唐僧,实在难以分辨。大圣心想:“要是一棒打死了妖怪变的唐僧,也算立了功;可要是一棒打死了我的真师父,那可怎么办!……” 只好停手,叫八戒、沙僧问道:“到底哪个是妖怪,哪个是我的师父?你们指给我,我好打他。” 八戒说:“你在半空中又打又喊,我们只瞥见一眼,就看到两个师父,也分不清谁真谁假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