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孙大圣与八戒、沙僧告别陈老,来到河边。行者说道:“兄弟,你们俩商量一下,谁先下水。” 八戒赶忙说:“哥啊,我们俩的本事你也知道,还是得你先下水。” 行者坦言:“不瞒贤弟,要是山里的妖精,根本不用你们费力;可这水里的事儿,我就不行了。就算是下海过江,我也得捻着避水诀,或者变成鱼蟹的模样才能去;但要是那样捻诀,就抡不了铁棒,使不出神通,打不了妖怪了。我早就知道你们俩是惯于水性的,所以才让你们下去。” 沙僧说道:“哥啊,小弟虽说能下水,但不知道水底的情况如何。要不咱们一起去。哥哥你变成什么模样,或者我驮着你,分开水道,找到妖怪的巢穴,你先进去探探情况。要是师父没受伤,还在那儿,我们就全力征讨;要是不是这妖怪使坏,师父被淹杀或者被妖怪吃了,我们也不用苦苦寻找了,早点另寻他路,你看怎么样?” 行者说:“贤弟说得在理。你们谁驮我?” 八戒暗自高兴,心想:“这猴子以前不知道捉弄了我多少回,没想到他不会水。等老猪驮他,也捉弄他一回!” 呆子笑嘻嘻地喊道:“哥哥,我驮你。” 行者立刻明白他的心思,便将计就计说:“行,也好,你比悟净力气大些。” 八戒就背起了行者。
沙僧分开水路,弟兄们一同进入通天河内。在水底下走了一百多里远,那呆子开始捉弄行者。行者随即拔下一根毫毛,变成假身,伏在八戒背上,真身则变成一个猪虱子,紧紧贴在八戒耳朵里。八戒正走着,突然打了个踉跄,故意把行者往前一甩,“扑” 的一声,行者摔了一跤。其实那个假身本就是毫毛变的,便飘了起来,无影无踪。沙僧说道:“二哥,你怎么回事?不好好走路,就算跌在泥里也就罢了,可把大哥摔到哪儿去了!” 八戒说:“那猴子不经摔,一摔就摔没了。兄弟,别管他死活,我们先去找师父。” 沙僧说:“不行,还得等他来。他虽然不懂水性,但比我们机灵。要是没他来,我可不和你去。” 行者在八戒耳朵里,忍不住高声叫道:“悟净!老孙在这儿呢!” 沙僧一听,笑着说:“完了!这呆子死定了!你怎么敢捉弄他!现在弄得只闻声不见人,这可怎么办?” 八戒吓得跪在泥里磕头,说道:“哥哥,是我不对。等救了师父,上岸后我给你赔礼。你在哪儿说话呢?可吓死我了!你快现出原身吧。我驮着你,再也不敢冲撞你了。” 行者说:“行,还是你驮着我。我不捉弄你了。你快走!快走!” 那呆子唠唠叨叨,嘴里一直念着赔礼的话,爬起来和沙僧继续前进。
又走了一百多里远,忽然抬头看见一座楼台,上面写着 “水鼋之第” 四个大字。沙僧说:“这里估计就是妖精的住处。我们俩不知道虚实,怎么敢上门挑战呢?” 行者说:“悟净,那门里外有水吗?” 沙僧回答:“没有水。” 行者说:“既然无水,你们就藏在左右,等老孙我去打听打听。”
好个大圣,从八戒耳朵里爬出来,摇身一变,变成个长脚虾婆,两三跳就跳到门里。睁眼一看,只见那妖怪坐在上面,众多水族排列两边,有个斑衣鳜婆坐在旁边,他们都在商议着要吃唐僧。行者留意观察,四处寻找,却不见唐僧的踪影。忽然看见一个大肚虾婆走过来,径直在西廊下站定。行者跳到她跟前,问道:“婆婆,大王和大家商议着要吃唐僧,唐僧现在在哪里呢?” 虾婆说:“唐僧被大王降雪结冰,昨天抓来放在宫后的石匣里。就等明天,他的徒弟们不来吵闹,就奏乐享用了。”
行者听了,在那儿转了一会儿,径直找到宫后,果然看到一个石匣,看起来像人间槽房里的猪槽,又像一口石棺材,量了量,足足有六尺长。行者伏在上面听了一会儿,只听见三藏在里面低声哭泣。行者没有出声,侧耳再听,就听见师父咬着牙,恨恨地说道:
“自恨我江流儿命不好,生来就遭了许多水灾。
一出娘胎就在波浪里折腾,去西天拜佛又掉进深渊。
之前在黑河就遭遇劫难,如今又因冰破命丧黄泉。
不知道徒弟们能不能来救我,还能不能取得真经回故园?”
行者忍不住叫道:“师父,别埋怨水灾了。《经》上说:‘土是五行之母,水是五行之源。没有土就无法生长,没有水就无法滋养。’老孙来了!” 三藏听到后,说道:“徒弟啊,快救我!” 行者说:“你先放心,等我们擒住妖精,一定能救你脱离困境。” 三藏说:“快动手!再晚一天,我可就被闷死了!” 行者说:“没事!没事!我这就去!” 急忙回头,跳了出去,到门外变回原身,喊道:“八戒!” 那呆子和沙僧走近,问道:“哥哥,怎么样?” 行者说:“就是这个妖怪骗了师父。师父没受伤,被怪物盖在石匣下面。你们俩赶紧去挑战,让老孙我先出水面。你们要是能擒住他就擒;要是擒不住,就假装战败,引他出水,等我来打他。” 沙僧说:“哥哥放心先去,我们会见机行事。” 行者捻着避水诀,钻出水面,站在岸边等候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