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钗看完,又重新将玉翻过来,仔细端详正面,嘴里念道:“莫失莫忘,仙寿恒昌。” 念了两遍,便回头对莺儿笑道:“你不去倒茶,在这里发什么呆?” 莺儿嘻嘻笑着说:“我听这两句话,倒像是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。” 宝玉听了,连忙笑着说:“原来姐姐的项圈上也有八个字,我也鉴赏鉴赏。” 宝钗说:“你别听她的,项圈上没什么字。” 宝玉笑着央求:“好姐姐,你都看了我的,也让我看看你的嘛。” 宝钗被他缠得没办法,只好说:“也是别人给了两句吉利话,所以刻在上面,让天天戴着;不然,沉甸甸的,戴着有什么意思。” 一面说着,一面解开排扣,从里面大红袄上掏出那珠宝晶莹、黄金灿烂的璎珞。宝玉赶忙托起锁来看,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,两面共八个字,组成两句吉祥的预言。也曾按照样式画下形状:
宝玉看了,也念了两遍,又念了念自己玉上的字,笑着问:“姐姐这八个字,还真和我的是一对。” 莺儿笑着说:“这是个癞头和尚送的,他说必须刻在金器上 ——” 宝钗没等她说完,便责怪她不去倒茶,一面又问宝玉从哪里来。
此时宝玉离宝钗很近,只闻到一阵阵凉丝丝、甜滋滋的幽香,却不知道是什么香气,于是问道:“姐姐熏的是什么香?我从来没闻过这种味道。” 宝钗笑着说:“我最讨厌熏香了,好好的衣服,熏得烟味刺鼻。” 宝玉说:“既然这样,这是什么香?” 宝钗想了想,笑着说:“对了,是我早上吃的丸药的香气。” 宝玉笑道:“什么丸药这么好闻?好姐姐,给我一丸尝尝。” 宝钗笑道:“又胡闹了,药能随便吃吗?”
话还没说完,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说:“林姑娘来了。” 话音未落,林黛玉已经轻盈地走了进来。她一见到宝玉,便笑着说:“哎呀,我来得不巧了!” 宝玉等人连忙起身,笑着让座。宝钗笑着问:“这话怎么说?” 黛玉笑着说:“早知道他来,我就不来了。” 宝钗说:“我更不明白你的意思了。” 黛玉笑着说:“要来大家就一起来,要不就一个都不来;今天他来了,明天我再来,像这样错开时间来,岂不是天天都有人来?既不会太冷清,也不会太热闹。姐姐怎么反而不明白这个意思呢?”
宝玉见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,便问:“下雪了吗?” 底下的婆子们说:“下了半天雪珠儿了。” 宝玉问:“我的斗篷取来了吗?” 黛玉立刻说:“是不是,我一来他就要走了。” 宝玉笑着说:“我什么时候说要走了?不过拿来预备着。” 宝玉的奶母李嬷嬷说:“天又下雪了,也不早了,就在这里和姐姐妹妹们一起玩玩吧。姨妈这里摆了茶果呢。我叫丫头去取斗篷,让小厮们都散了吧。” 宝玉答应了。李嬷嬷出去,吩咐小厮们各自散去,暂且不提。
这时,薛姨妈已经摆上几样精致的茶果,留他们吃茶。宝玉夸赞前几天在宁国府珍大嫂子那里吃的鹅掌鸭信味道很好。薛姨妈听了,连忙把自己糟制的也拿了一些来给宝玉尝。宝玉笑着说:“这个得就着酒吃才好。” 薛姨妈便让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。李嬷嬷上前说:“姨太太,酒就算了吧。” 宝玉央求道:“妈妈,我只喝一杯。” 李嬷嬷说:“不行!当着老太太、太太的面,哪怕你喝一坛呢。那天我一不留神,不知道是哪个没规矩的,就为了讨你的好,也不管别人的死活,给了你一口酒喝,害得我挨了两天骂。姨太太不知道,他这性子又倔,喝了酒更任性。有时候老太太高兴了,就由着他喝,有时候又不许他喝,何苦让我跟着受气。” 薛姨妈笑着说:“老东西,你只管放心去吃你的。我也不会让他喝多。就算老太太问起来,有我呢。” 一面吩咐小丫鬟:“来,让你们奶奶们也去喝杯酒,驱驱寒气。” 李嬷嬷听她这么说,只好和众人去喝了些酒水。
这时,宝玉又说:“不用把酒温热了,我就爱吃冷的。” 薛姨妈连忙说:“这可不行,吃了冷酒,写字的时候手会打颤。” 宝钗笑着说:“宝兄弟,亏你平时学了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,难道不知道酒性最热吗?如果热着喝下去,发散得快;要是冷着喝下去,就会在体内凝结,要用五脏去暖它,岂不是有害身体?以后可别再吃冷酒了。” 宝玉觉得这话在理,便放下冷酒,让人把酒温热了才喝。
黛玉磕着瓜子,嘴角含笑。正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过来给黛玉送小手炉。黛玉笑着问她:“谁让你来送的呀?真是费心了,我哪能就冷死了!” 雪雁回答:“紫鹃姐姐怕姑娘冷,让我送来的。” 黛玉接过手炉,抱在怀里,笑着说:“你倒听她的话。我平时跟你说的,你都当耳旁风,怎么她一说你就照做,比圣旨还快呢!” 宝玉听出这话是黛玉借题发挥奚落自己,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,只能嘿嘿笑了两声。宝钗向来知道黛玉惯会如此,也不去理会她。薛姨妈说道:“你平日里身子弱,受不得冷,她们记挂着你不好吗?” 黛玉笑着说:“姨妈有所不知。好在是在姨妈这儿,要是在别人家,人家岂不是要生气?还以为是嫌人家连个手炉都没有,非要从家里巴巴地送一个过来。不说丫鬟们过于小心,还以为我平时就是这么轻狂惯了呢。” 薛姨妈说:“你这孩子就是心思多,我可没这么想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