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春笑着说:“你别在这儿耍小聪明骂人,我已经帮你想了个特别合适的美号。” 又对大家说:“当年娥皇女英洒泪在竹子上留下斑点,所以现在斑竹又叫湘妃竹。如今她住在潇湘馆,又爱哭,将来她想念林姐夫的时候,那些竹子说不定也会变成斑竹。以后就叫她‘潇湘妃子’吧。” 大家听了,都拍手叫好。林黛玉低下头,没有说话。李纨笑着说:“我也早就帮薛大妹妹想好了一个好名号,也是三个字。” 惜春、迎春都问是什么。李纨说:“我封她为‘蘅芜君’,你们觉得怎么样?” 探春笑着说:“这个封号太棒了。” 宝玉说:“那我呢?你们也帮我想一个。” 宝钗笑着说:“你的号早就有了,‘无事忙’这三个字再合适不过。” 李纨说:“你还是用你原来的号‘绛洞花主’就行。” 宝玉笑着说:“那都是小时候的事儿了,还提它干嘛。” 探春说:“你的号多着呢,还起什么新的。我们爱叫你什么,你答应就是了。” 宝钗说:“还是我送你个号吧。有个特别俗气的号,但对你来说却最恰当。这世上难得的是富贵,更难得的是闲散,这两样很难同时拥有,没想到你两样都占了,那就叫你‘富贵闲人’吧。” 宝玉笑着说:“当不起,当不起,随你们怎么叫吧。” 李纨说:“二姑娘、四姑娘起个什么号呢?” 迎春说:“我们又不太会作诗,起个号有什么用?” 探春说:“虽然这样,还是起一个吧。” 宝钗说:“她住在紫菱洲,就叫她‘菱洲’;四丫头住在藕香榭,就叫她‘藕榭’就行了。”
李纨说:“这样挺好。论年纪我最大,你们都得听我的主意,保证我说的大家都满意。我们七个人成立诗社,我和二姑娘、四姑娘都不太会作诗,得让我们三个人做点别的事。我们三个各分担一件事。” 探春笑着说:“都有了号,还这么称呼,还不如没有。以后要是叫错了,也得立个惩罚的规矩才好。” 李纨说:“先把诗社成立起来,再定惩罚规矩。我那儿地方大,就在我那儿办诗社。我虽然不会作诗,但这些诗人要是不嫌弃我这个俗人,我就当这个东道主人,这样我也能变得清雅起来。要是让我当社长,我一个人肯定不够,还得再请两位副社长,就请菱洲、藕榭二位来,一位负责出题限韵,一位负责誊写和监场。也不能规定我们三个人一定不作诗,如果遇到简单点的题目和韵脚,我们也可以随便作一首。你们四个可就得按规定来了。要是同意这样,咱们就成立诗社,要是不同意,我也不敢跟着掺和了。” 迎春和惜春本来就对诗词不太感兴趣,又有宝钗、黛玉在前,听了这话觉得正合自己心意,二人都说 “太对了”。
探春等人也明白她们的意思,见她们俩乐意,也不好勉强,只好同意。探春笑着说:“这话倒也没错,只是想想觉得好笑,好好的我起了个主意,反倒让你们三个来管我了。” 宝玉说:“既然这样,咱们就去稻香村吧。” 李纨说:“你就知道着急,今天不过是商议一下,等我再请大家。” 宝钗说:“还得定好几天聚会一次才好。” 探春说:“要是聚会太频繁,就没意思了。一个月里,两三次就够了。” 宝钗点头说:“一个月两次就行。定好日期,风雨无阻。除了这两天,要是有人高兴,想多办一次诗社,或者想在自己那儿办,又或者大家凑到一起,也都可以,这样不是更有意思吗?” 大家都说:“这个主意太棒了。”
探春说:“毕竟是我起的这个头,我得先当一回东道主人,才不辜负我的这份兴致。” 李纨说:“既然这么说,明天你就先办一场诗社怎么样?” 探春说:“明天不如今天,现在就挺好。你出题,菱洲限韵,藕榭监场。” 迎春说:“依我看,也不用指定一个人出题限韵,抓阄更公平。” 李纨说:“我来的时候,看见他们抬进来两盆白海棠,花挺漂亮的。你们何不以白海棠为题作诗呢?” 迎春说:“还没赏花,就先作诗啊。” 宝钗说:“不过是白海棠,不一定非得看到了才作。古人的诗赋,也不过是借景抒情罢了。要是都得看到了才作,那现在也没这么多诗了。”
迎春说:“既然这样,那我来限韵。” 说着,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集,随手一翻,翻到的竟是一首七言律诗,她把诗集递给大家看,说都要作七言律诗。迎春合上诗集,又对一个小丫头说:“你随便说一个字。” 那小丫头正靠着门站着,就说了个 “门” 字。迎春笑着说:“那就用‘门’字韵,‘十三元’韵部。第一个韵脚必须是‘门’字。” 说着,又让人把韵牌匣子拿过来,抽出 “十三元” 那一屉,让小丫头再随手拿四块韵牌。小丫头便拿了 “盆”“魂”“痕”“昏” 四块。宝玉说:“这‘盆’‘门’两个字可不太好作诗啊!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