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话间,大家已经出了园子,来到贾母房中。吃完饭后,大家又说笑了一会儿。忽然薛姨妈也来了,说:“好大的雪,我一整天都没过来给老太太请安。今天老太太是不是不高兴?正该赏雪才是。” 贾母笑着说:“我怎么会不高兴!我找她们姊妹们玩了一会儿。” 薛姨妈笑着说:“昨天晚上,我本来想着今天要跟姨太太借一天园子,摆两桌粗酒,请老太太赏雪,又听说老太太休息得早。我听女儿说,老太太心里不太舒服,所以今天也没敢来打扰。早知道这样,我就该来请的。” 贾母笑着说:“这才是十月里的第一场雪,往后下雪的日子还多着呢,以后再破费也不迟。” 薛姨妈笑着说:“果真如此,那就算我的孝心到了。”
凤姐笑着说:“姨妈可别忘了,现在先称五十两银子给我收着,一下雪,我就准备好酒,姨妈也不用操心,也不会忘了。” 贾母笑着说:“既然这样,姨太太就给她五十两银子收着,我和她每人分二十五两,下雪的时候,我就装作心里不舒服,混过去,姨太太更不用操心,我和凤丫头倒得了实惠。” 凤姐一拍手,笑着说:“妙极了,这和我的想法一样。” 众人都笑了。贾母笑着说:“呸!没脸的,顺着竿子就往上爬!你不该说姨太太是客人,在咱们家受委屈,我们该请姨太太才是,哪有让姨太太破费的道理!不这么说呢,还有脸先跟人家要五十两银子,真不害臊!” 凤姐笑着说:“我们老祖宗最会看眼色了,试探一下姨妈,如果姨妈松口,就拿出五十两银子来,和我分。这会儿看不行了,就反过来拿我当挡箭牌,说出这些大方话来。现在我也不跟姨妈要银子了,干脆替姨妈出银子置办酒席,请老祖宗吃,我另外再封五十两银子孝敬您,算是罚我多管闲事。这样好不好?” 话还没说完,众人已经笑得倒在炕上。
贾母又说起宝琴在雪地里折梅花的模样,比画儿上的还要好看,接着便细细询问起宝琴的生辰八字和家里的情况。薛姨妈琢磨着贾母的意思,大概是想给宝玉求亲。薛姨妈心里其实也乐意,只是宝琴已经许配给梅家了。由于贾母还没有明确表态,她自己也不好擅自决定,于是半遮半掩地告诉贾母:“可惜这孩子没福气,前年她父亲就去世了。她从小见过不少世面,跟着父母走遍了五湖四海。她父亲喜欢游乐,因为各处都有生意,就带着家眷,在这个省逛一年,明年又到那个省逛半年,所以天下十有五六的地方都去过了。那年在这里,把她许配给了梅翰林的儿子,偏偏第二年她父亲就离世了,她母亲又患有痰症。” 凤姐还没等薛姨妈说完,就唉声叹气、跺脚说道:“偏偏这么不巧,我正打算做个媒呢,人家却已经许了人。” 贾母笑着问:“你要给谁说媒呀?” 凤姐说:“老祖宗别管,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俩是一对。如今既然已经许了人家,说出来也没用,倒不如不说了。” 贾母也明白凤姐的心思,听说宝琴已有婚约,也就不再提这事儿了。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,便各自散去。这一夜,相安无事。
第二天,雪停天晴。饭后,贾母又亲自叮嘱惜春:“不管天气冷暖,你就专心画画,争取在过年的时候完成。要是实在来不及,那就算了。最要紧的是,把昨天琴儿和丫头拿着梅花的样子,原原本本、一笔不差地赶紧画上去。” 惜春听了,虽然觉得有些为难,但也只好答应下来。一时间,众人都围过来看她怎么画,惜春则陷入了沉思。
李纨笑着对众人说:“咱们别打扰她,让她自己慢慢想,咱们先聊会儿天。昨天老太太说要作灯谜,我回家后和绮儿、纹儿兴奋得睡不着觉,就编了两个与‘四书’有关的灯谜。她们俩也每人编了两个。” 众人听了,都笑着说:“这倒应该。先说来听听,让我们猜猜。” 李纨笑着说:“‘观音未有世家传’,打‘四书’里的一句话。” 湘云马上接话道:“是‘在止于至善’。” 宝钗笑着说:“你再琢磨琢磨‘世家传’这三个字的意思,然后再猜。” 李纨笑着说:“再想想。” 黛玉恍然大悟,说道:“哦,我知道了。是‘虽善无征’。” 众人都笑着说:“这句对了。” 李纨又说:“一池青草草何名。” 湘云急忙说:“这肯定是‘蒲芦也’。不会有错吧?” 李纨笑着说:“难为你猜对了。纹儿的灯谜是‘水向石边流出冷’,打一个古人名。” 探春笑着问道:“是不是山涛?” 李纹笑着说:“猜对了。” 李纨接着说:“绮儿的灯谜是个‘萤’字,打一个字。” 众人猜了半天,宝琴笑着说:“这个灯谜的意思挺深奥的,是不是花草的‘花’字?” 李绮笑着说:“正是。” 众人疑惑地问:“萤和花有什么关系呢?” 黛玉笑着解释道:“妙就妙在这里!萤不就是草变化而来的吗?” 众人听了,恍然大悟,都笑着说 “妙”!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