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政回到京城后,处理完所有事务,皇上赐给他一个月的假期在家休息。贾政年纪渐长,事务繁重且身体不如从前,再加上这几年在外,和家人聚少离多,如今能安然和家人在庭院中团聚,心中满是欢喜。他把府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抛到了脑后,平日里不是看书,就是和清客们下棋喝酒。有时白天,还会和母亲、妻子、儿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。
今年八月初三是贾母的八十大寿,因为亲友都会前来,担心宴席安排不过来,贾政便早早地和贾赦、贾珍、贾琏等人商量。大家决定从七月二十八日到八月初五日,荣国府和宁国府同时举办宴会。宁国府专门宴请男宾,荣国府则招待女眷。大观园里的缀锦阁和嘉荫堂等几处宽敞的地方,被收拾出来作为休息之处。二十八日邀请皇亲国戚、驸马、王公贵族以及各位公主、郡主、王妃、国君、太君、夫人等;二十九日招待朝廷官员、都督、镇守将军以及他们的夫人;三十日宴请各级官员及其夫人,还有远近的亲友女眷。八月初一是贾赦设家宴,初二是贾政,初三是贾珍和贾琏,初四是贾府族中男女老少共同凑办的家宴。初五则是赖大、林之孝等府里管事的人凑钱办的宴席。
从七月上旬开始,送寿礼的人就接连不断。礼部接到圣旨,赏赐给贾母一柄金玉如意、四匹彩缎、四个金玉环和五百两库银。元春也派太监送来了一尊金寿星、一根沉香拐杖、一串伽南珠、一盒福寿香、一对金锭、四对银锭、十二匹彩缎和四只玉杯。其余从亲王、驸马到大小文武官员,凡是和贾府有往来的,都送来了寿礼,多得数都数不过来。堂屋里摆下大桌案,铺上红毡子,把所有精致的礼物都陈列出来,请贾母过目。刚开始的一两天,贾母还兴致勃勃地过来看看,后来看烦了,便不再过目,只说:“让凤丫头收起来,改天闲了再看。”
到了二十八日,两府都张灯结彩,屏风上画着鸾凤,褥垫绣着芙蓉,笙箫鼓乐的声音传遍大街小巷。宁国府这天只接待了北静王、南安郡王、永昌驸马、乐善郡王以及几位世袭的公侯。荣国府则迎来了南安王太妃、北静王妃以及几位公侯夫人。贾母等人都按照品级穿上华丽的服饰,出门迎接。大家见面后,先被请进大观园的嘉荫堂,喝完茶、换好衣服,才来到荣庆堂,向贾母拜寿并就座。众人谦让了好一会儿,才纷纷入席。
上面两桌坐着南安王妃和北静王妃,下面依次是各位公侯夫人。左边下首一桌,陪客是锦乡侯夫人和临昌伯夫人;右边下首一桌,是贾母的主位。邢夫人、王夫人带着尤氏、王熙凤以及族里的几个媳妇,像两排雁翅一样站在贾母身后侍奉。林之孝家的和赖大家的带着一众媳妇,在竹帘外面负责上菜斟酒。周瑞家的带着几个丫鬟,在围屏后面听候使唤。凡是跟来的人,早就有人安排到别处招待去了。
不一会儿,戏台上开场了,台下一排站着十二个还没留发的小厮伺候着。很快,一个小厮捧着戏单走到台阶下,先递给负责传话的媳妇。这个媳妇接过戏单,才递给林之孝家的。林之孝家的用一个小茶盘托着,侧身走进竹帘,把戏单递给尤氏的侍妾佩凤。佩凤接过戏单,才呈给尤氏。尤氏端着戏单走到上席,南安太妃谦让了一番,点了一出吉祥喜庆的戏,接着又谦让了一回,北静王妃也点了一出。众人又互相让了让,便让戏班子随便挑好戏唱。过了一会儿,菜上了四道,汤也上了一道,跟来的各家都给了赏钱。大家便起身换衣服,重新回到园子里,又有人献上好茶。
南安太妃问起宝玉,贾母笑着说:“今天好几处庙里在念‘保安延寿经’,他去跪经了。” 又问起各位小姐,贾母笑着说:“她们姊妹们,有的病了,有的身体弱,见了人还害羞,所以我让她们帮我看屋子去了。我叫了一班小戏子,在那边厅上陪着她们姨娘家的姊妹们看戏呢。” 南安太妃笑着说:“既然这样,把她们叫过来吧。” 贾母回头让王熙凤把史湘云、薛宝钗、林黛玉带来,“再叫你三妹妹陪着一起来就行。”
王熙凤答应后,来到贾母这边,只见姊妹们正在吃果子看戏,宝玉也刚从庙里跪经回来。王熙凤传达了贾母的话。于是,宝钗姊妹和黛玉、探春、湘云五人来到园子里。大家见面后,不过是请安、问好、让座之类的礼节。众人中有的互相见过,也有一两家之前没见过面的,见了这几位小姐,都齐声夸赞。其中史湘云最熟,南安太妃笑着说:“你在这里,听说我来了也不出来,还非得等着人去请。我明天找你叔叔算账。” 说着,一手拉着探春,一手拉着宝钗,问她们几岁了,又连连夸赞。接着松开她们两个,又拉着黛玉和宝琴,仔细地看了看,也大大地夸奖了一番。南安太妃笑着说:“个个都好,都不知道该夸哪一个好了。” 早就有人准备好五份礼物:五个金玉戒指和五串腕香珠。南安太妃笑着说:“姑娘们别笑话,留着赏给丫头们吧。” 五人连忙拜谢。北静王妃也送了五样礼物,其他的就不多说了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