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,鸳鸯忽然走到王熙凤面前,盯着她的脸看个不停。这引得贾母问道:“你不认识她吗?干嘛一直盯着她看。” 鸳鸯笑着说:“奇怪,她的眼睛怎么肿肿的,所以我才多看几眼。” 贾母听了,便把王熙凤叫到跟前,也眯着眼仔细瞧。王熙凤笑着解释说:“刚才觉得眼睛一阵痒痒,揉了揉,就揉肿了些。” 鸳鸯笑着追问:“该不会又是受了谁的气吧?” 王熙凤连忙说道:“谁敢给我气受呀,就算真受了气,今天是老太太的好日子,我也不敢哭呀。” 贾母说:“这就对了。我正准备吃晚饭呢,你在这儿伺候我吃,剩下的你就和珍儿媳妇一起吃。你们两个在这儿帮着两位师傅,替我拣佛豆儿,也算给自己积积寿。前儿你姊妹们和宝玉都拣过了,如今也让你们拣拣,可别说我偏心。”
说话间,先摆上了一桌素菜,两位姑子先吃了。之后才摆上荤菜,贾母吃完后,把饭菜抬到外间。尤氏和王熙凤二人正吃着,贾母又叫人把喜鸾和四姐儿也叫来,等她们俩吃完,洗了手,点上香,又让人捧来一升豆子。两位姑子先念了佛偈,然后开始一个一个地把豆子拣到一个簸箩里,每拣一个,就念一声佛。明天把这些豆子煮熟了,让人在十字街结缘,为贾母祈福增寿。贾母歪在一旁,听着两位姑子讲一些佛家的因果善事。
鸳鸯早就听琥珀说王熙凤哭了,又和平儿打听了事情的缘由。晚上人都散了之后,她便向贾母回禀:“二奶奶还在哭呢,那边大太太当着众人的面,让二奶奶下不来台。” 贾母问是怎么回事,鸳鸯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。贾母听了,说道:“这正是凤丫头懂礼数的地方,难道为了我的生日,就任由奴才们把一族里的主子都得罪了也不管吗?这是大太太平日里憋了一肚子气,不敢发作,所以今天借着这件事来发作,明摆着是当着众人的面,不给凤儿面子罢了。” 正说着,只见宝琴等人进来了,贾母便不再说下去了。
贾母问宝琴:“你从哪儿来呀?” 宝琴回答道:“在园子里林姐姐屋里,大家一起聊天呢。” 贾母忽然想起一件事,急忙唤来一个老婆子,吩咐她:“到园子里各处女人们跟前,都嘱咐嘱咐,留下的喜姐儿和四姐儿,虽说家境贫寒,但和家里的姑娘们没什么两样,大家都要用心照看。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,都是‘一个富贵心,两只体面眼’,未必会把她俩放在眼里。要是有人小看了她们,我知道了可饶不了。” 老婆子答应着正要走,鸳鸯说:“还是我去吧。她们哪儿会听她的话。” 说着,就径直往园子走去。
鸳鸯先到稻香村,李纨和尤氏都不在这儿。问丫鬟们,丫鬟说:“都在三姑娘那儿呢。” 鸳鸯转身又来到晓翠堂,果然看见园子里的人都在那儿有说有笑。大家见她来了,都笑着问:“你这时候又跑过来做什么呀?” 还让她坐下。鸳鸯笑着说:“不许我来逛逛吗?” 接着就把刚才贾母交代的话说了一遍。李纨连忙起身听着,然后叫人把各处管事的头儿都唤来一个,让他们把话传给大家知道。这些暂且不提。
这时,尤氏笑着说:“老太太可真是想得周到,说实在的,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,就算捆上十个,也赶不上老太太。” 李纨说:“凤丫头靠着那股子鬼机灵,还能跟老太太的想法沾点边。咱们可就不行了。” 鸳鸯说:“罢了罢了,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,她也挺可怜的。这几年虽说在老太太、太太跟前没出过什么差错,可暗地里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。总而言之,做人太难了:要是太老实,没有点机灵劲儿,公婆就嫌太老实,家里人也不怕你;要是有点机灵劲儿,又难免顾了这头,顾不了那头。如今咱们家里更过分,新冒出来的这些底下当差的奶奶们,一个个都心高气傲,都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样才好,稍微有点不如意,不是在背地里说人坏话,就是挑拨是非。我怕老太太生气,一直都忍着没说。不然我要是说出来,大家都别想过太平日子。我可不是当着三姑娘的面说,老太太偏爱宝玉,有人在背地里抱怨也就算了,毕竟算是偏心。如今老太太偏爱你,我听着也觉得不太好。你们说这可笑不可笑?” 探春笑着说:“糊涂人多,哪能计较那么多。我倒是觉得,小户人家人口少,虽说家境贫寒些,可一家人欢天喜地,过得快快乐乐的。像我们这样的大户人家,人多嘴杂,外头看着我们这些千金万金的小姐,好像特别快乐,可谁知道我们这儿有说不出的烦恼,更难受。” 宝玉说:“谁都像三妹妹你这么多心。我常常劝你,别去听那些俗人的话,别想那些俗事,只管安享富贵荣华就是了。不像我们,没这清福,就该在这尘世里闹腾。” 尤氏说:“谁都像你呀,真是一心无挂碍,只知道和姊妹们玩闹,饿了就吃,困了就睡,再过几年,还是这样,一点也不为以后的事操心。” 宝玉笑着说:“我能和姊妹们过一天是一天,死了就一了百了。还管什么以后的事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