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着,黛玉和湘云二人便一同走下山坡。刚一转弯,就到了池边,池沿上有一排竹栏杆相连,一直通向藕香榭那边。这几间屋子位于山的怀抱之中,是凸碧山庄的附属建筑,因地势低洼且靠近水边,所以匾额上写着 “凹晶溪馆”。这里房屋不多,而且又矮又小,只有两个老婆子在这里值夜。今天打听到凸碧山庄那边的人在忙活,与她们无关,这两个老婆子便拿了月饼、果品以及犒赏的酒食,吃喝得醉饱之后,早早地熄了灯睡觉去了。
黛玉和湘云见屋里熄了灯,湘云笑着说:“她们睡了倒好。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靠近水边赏月,怎么样?” 于是二人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了下来。只见天上一轮明月高悬,池中倒映着一轮水月,上下交相辉映,仿佛置身于水晶宫殿、鲛人房室之中。微风轻轻拂过,池面泛起层层涟漪,波光粼粼,让人感觉神清气爽,心境纯净。湘云笑着说:“要是这会儿能坐上船喝酒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要是在我家遇到这样的情景,我肯定立刻就上船了。” 黛玉笑着说:“古人说得好,‘事若求全何所乐’。依我看,现在这样也挺好,何必非要坐船呢。” 湘云笑着说:“这就是得陇望蜀,人之常情嘛。也难怪那些老人家说的没错。贫穷人家总以为富贵人家事事都能称心如意,要是跟他们说其实也不能事事遂心,他们肯定不会相信;非得自己亲身经历了,才会明白。就像咱们两个,虽然父母不在了,但好歹也生活在富贵之家,可你我却有许多不如意的事。” 黛玉笑着说:“不光是你我不能事事顺心,就连老太太、太太,还有宝玉、探丫头等人,不管事情大小,有没有道理,也都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来,道理都是一样的,更何况你我还是寄人篱下的人呢!” 湘云听了,担心黛玉又要伤感起来,连忙说:“别说这些闲话了,咱们还是来联诗吧。”
正说着,悠扬的笛韵飘了过来。黛玉笑着说:“今天老太太、太太高兴,这笛子吹得真有意思,倒给咱们增添了不少兴致。咱们俩都喜欢五言诗,那就还是作五言排律吧。” 湘云问:“用什么韵呢?” 黛玉笑着说:“咱们来数这栏杆的直棍,从这头数到那头。数到第几根,就用第几韵。要是有十六根,那就从‘一先’韵开始。这办法新鲜吧?” 湘云笑着说:“这倒挺别致的。” 于是二人站起身,从栏杆的这一头开始数,一直数到另一头,总共只有十三根。湘云说:“偏偏又是‘十三元’韵。这个韵字少,作排律恐怕不好押韵,不太容易呢。没办法,你先起一句吧。” 黛玉笑着说:“正好试试咱们俩谁更强,只是没有纸笔来记录。” 湘云说:“没关系,明天再写。咱们这点儿聪明才智还是有的。”
黛玉说:“我先用一句现成的俗语起个头吧。” 于是念道:
三五中秋夕,
湘云想了想,接道:
清游拟上元。
撒天箕斗灿,
林黛玉笑着对道:
匝地管弦繁。
几处狂飞盏,
湘云笑着说:“你这句‘几处狂飞盏’还挺有意思的。我可得好好对上一句。” 想了一会儿,笑着说:
谁家不启轩。
轻寒风剪剪,
黛玉说:“你对的这句比我的好。不过下面这句又说得太通俗了,得再用点儿心思,把意境往上提一提才好。” 湘云说:“诗的篇幅长,韵又难押,也得循序渐进,慢慢铺陈才是。就算有好的句子,也先留着后面用。” 黛玉笑着说:“要是到后面没有好句子,看你羞不羞。” 接着联道:
良夜景暄暄。
争饼嘲黄发,
湘云笑着说:“这句不太好,你这是自己编的吧,拿俗事来为难我。” 黛玉笑着说:“我说你读书少吧。吃饼可是有典故的,你去看看《唐书》《唐志》再来跟我说。”
湘云笑着说:“这可难不倒我,我也有了。” 于是联道:
分瓜笑绿媛。
香新荣玉桂,
黛玉笑着说:“分瓜这个说法,可真是你自己瞎编的吧。” 湘云笑着说:“明天咱们一起查查,看看我说的有没有根据,这会儿先别耽误时间。” 黛玉笑着说:“话虽如此,可下一句也不太好,没必要又用‘玉桂’‘金兰’这些词来凑数。” 接着联道:
色健茂金萱。
蜡烛辉琼宴,
湘云笑着说:“‘金萱’这两个字可便宜你了,省了不少力气。这么现成的韵让你得了,不过也没必要替他们歌功颂德。而且你这下一句也有点敷衍了。” 黛玉笑着说:“你要是不说‘玉桂’,我难道硬要对个‘金萱’吗?总得再铺陈些华丽的辞藻,才符合眼前的实景啊。” 湘云只好又联道:
觥筹乱绮园。
分曹尊一令,
黛玉笑着说:“下一句不错,只是不太好对。” 想了想,对道:
射覆听三宣。
骰彩红成点,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