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,天子准备上朝,只见左右侍奉的官员保驾,纣王从寿仙宫出发。銮舆经过圣德殿,来到分宫楼,只见红灯闪烁,香气弥漫。正走着,突然从分宫楼门角旁蹿出一人,此人身高一丈四,头戴扎巾,手持宝剑,行动如虎狼般迅猛。他大喝一声:“昏君无道,沉迷酒色!我奉主母之命,前来刺杀昏君,好让成汤的天下不落入他人之手,确保我主能继续为君!” 说着便一剑劈来。好在周围有众多保驾官员,此人还没靠近纣王,就被众官员制服。众人用绳索将他捆绑起来,带到纣王面前,让他跪在地上。纣王又惊又怒,来到大殿升座。文武百官朝贺完毕,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
纣王说:“宣武成王黄飞虎、亚相比干。” 两位大臣立刻出班,俯身跪地称臣。纣王说:“二位爱卿,今日升殿,发生了一件极为异常的事。” 比干问:“是什么异常之事?” 纣王说:“在分宫楼有一个刺客,拿着剑来刺朕,不知是受何人指使?” 黄飞虎听了,十分震惊,急忙问道:“昨夜是哪位官员在殿中值守?” 这时,有一人出班,此人乃是封神榜上有名的总兵,名叫鲁雄,他拜伏在地说:“是臣在殿中值守,昨晚并无奸细。此人莫非是五更时跟着百官混入分宫楼的,所以才发生了这变故。” 黄飞虎吩咐:“把刺客带上来。” 众官员将刺客拖到殿前滴水之处。天子传旨:“谁能为朕审问清楚,回朕的话。” 班中走出一人,上奏说:“臣费仲不才,愿去审问,然后回旨。” 看官,费仲原本并非审问官员,这其实是他和妲己设下的圈套,用来陷害姜皇后,他们担心别人审出实情,所以费仲主动请求去审问。
话说费仲将刺客带到午门外审问,还没动用刑罚,刺客就招认了谋反之事。费仲进入大殿,向天子俯伏回旨。百官不知道这是他们设的计谋,都静静地听他回奏。纣王问:“审问结果如何?” 费仲奏道:“臣不敢奏明。” 纣王说:“你既然审问清楚了,为何不奏?” 费仲说:“请陛下赦免臣的罪,臣方可回旨。” 纣王说:“赦你无罪。” 费仲这才奏道:“刺客姓姜,名环,是东伯侯姜桓楚的家将,奉中宫姜皇后的懿旨,前来行刺陛下。他们意图夺取天位,让姜桓楚当天子。幸好宗社有灵,皇天后土庇佑陛下,洪福齐天,逆谋才得以败露,刺客也随即被抓获。请陛下召集九卿、文武大臣和贵戚,商议定夺此事。”
纣王听了,拍案大怒:“姜后是朕的原配,竟敢如此无礼,谋逆不道!还商议什么贵戚?况且宫廷弊端难除,祸乱潜藏在宫禁之内,身边之事难以提防。速命西宫黄贵妃去审问,然后回旨。” 纣王怒发如雷,起驾回到寿仙宫,暂且不表。
且说众大臣纷纷议论,难以分辨事情真假。上大夫杨任对武成王说:“姜皇后一向贞静淑德,慈祥仁爱,治理后宫有方。依下官看来,其中必定有不为人知的隐情,朝廷内部肯定有人暗中勾结。各位殿下,众位大夫,我们先不要退朝,且等西宫黄贵妃的消息,再做定论。” 于是,百官都在九间殿没有散去。
话说奉御官带着旨意来到中宫,姜皇后接旨,跪地聆听宣读。奉御官宣读道:
“敕曰:皇后位居中宫,德行匹配坤元,尊贵堪比天子。本应日夜兢兢业业,修养自身品德,不辱没姆教,助益内廷。却肆意行大逆之事,豢养武士姜环,在分宫楼行刺。幸而天地有灵,大奸之人随即被抓获,押送到午门审问,刺客招供:‘皇后与父亲姜桓楚合谋不轨,妄图夺取天位。’此举违背伦理,三纲尽失。着奉御官将其押送到西宫,严加审问,从重定罪,不得徇私放纵,罪责自负。特敕。”
姜皇后听完,放声大哭:“冤枉啊冤枉!是哪个奸贼无事生非,给我安上这个不可饶恕的罪名。可怜我在宫闱之中多年,克勤克俭,早起晚睡,怎敢轻易妄为,有辱姆教。如今皇上不查明事情来历,就将我押送到西宫,生死未卜。” 姜后悲痛万分,泪湿衣襟。
奉御官陪着姜后来到西宫,黄贵妃将旨意放在上首,尊崇国法。姜皇后跪地说道:“我姜氏向来秉持忠良,皇天后土可鉴我心。如今不幸遭人陷害,希望贤妃能明察我平日的为人,为我做主,洗清这冤枉。” 黄妃说:“圣旨上说你命令姜环弑君,要把国家献给东伯侯姜桓楚,篡夺成汤的天下。此事干系重大,违背礼仪伦常,破坏夫妻间的大义,断绝元配的恩情。若论实情,当真要夷灭九族。”
皇后说:“贤妃在上,我姜氏是姜桓楚的女儿,父亲镇守东鲁,是二百镇诸侯之首,官居极品,位压三公,身为国戚,我又身为中宫皇后,地位在四大诸侯之上。况且我生下儿子殷郊,已被立为东宫太子。等圣上万岁之后,我儿子将继承大位,我也会成为太后。从未听说父亲当了天子,女儿还能配享太庙的。我虽是女流之辈,也不至于愚昧到这个地步。况且天下诸侯不止我父亲一人,若天下诸侯一同兴兵问罪,这江山如何能长久保住?希望贤妃仔细查明,洗清我的奇冤!我真的没有做此事,恳请贤妃回禀旨意,转达我的心意,这份恩情我没齿难忘!” 话还没说完,圣旨就来催促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