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山此时瑞烟笼罩,东南方雷声阵阵,仿佛在助力清晨的微风。霹雳声响,惊破了蝴蝶般的美梦,电光影里,尘世也变得迷蒙。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岐山基业由此开启,众多贤才名将崭露头角,应和着未来的兴盛。这是前世便注定的,那些如龙虎般的将领,将在兴周灭纣的大业中建立奇功。
话说众官员见商容撞死,纣王又大发雷霆,大家都吓得不敢言语。这时,大夫赵启见商容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竟死于非命,死后还被下令抛尸荒野,心中实在愤慨难平。他不禁瞪大双眼,扬起眉毛,再也忍耐不住,走出班列,大声喊道:“臣赵启不敢辜负先王的嘱托,今日在殿前以死报国,能与商丞相同游地下,也心满意足了!” 他指着纣王的御驾说道:“无道昏君!你逼死首相,斥退忠良,让诸侯们大失所望;宠溺妲己,听信谗佞,致使社稷摇摇欲坠。我现在就来一一数落你这昏君积累的恶行。皇后被冤枉,惨遭酷刑而死,你却自立妲己为正宫。你还追杀太子,让他不知所踪,使得国家没了根基,不久之后必将沦为废墟。昏君啊昏君!你不讲道义,诛杀妻子;没有慈爱,杀害儿子;不行正道,治理国家;不讲仁德,杀害大臣;不辨是非,亲近奸佞;行为不正,贪恋酒色;没有智慧,破坏三纲;不知廉耻,败坏五常。昏君!这人伦道德,你是一样都没有。你枉为人君,白白坐在这帝位上,有辱成汤的名声,就算死了也死有余辜!”
纣王听了,勃然大怒,咬牙切齿,拍案大骂:“你这匹夫!竟敢侮辱君主!” 随即传旨:“把这个逆贼速速抓去施以炮烙之刑!” 赵启说:“我死不足惜,只是要把忠孝留在人间。哪像你这昏君,断送江山,留下千古骂名!” 纣王气得火冒三丈,两边的人立刻把炮烙之刑的铜柱烧得通红,剥去赵启的冠冕,用铁索把他绑在铜柱上。只见赵启被烙得筋骨折断,皮肤烧焦,骨头化为灰烬,一股浓烟在九间殿弥漫开来,臭气熏天,众官员都吓得紧闭嘴巴,心中悲痛万分。纣王看到如此惨刑,心里的怒火才稍稍平息,传旨起驾回宫。有诗为证:
“炮烙当廷设,人威乘势热;四肢未炮时,一炬先摧烈。须臾化骨筋,顷刻成膏血;要知纣山河,随此烟烬灭。”
九间殿上又一次施行炮烙大臣的酷刑,百官们吓得魂飞魄散,暂且不表。且说纣王回宫后,妲己前来迎接,纣王拉着妲己的手,两人并排坐在龙墩之上。纣王说:“今日商容撞死,赵启被炮烙,朕被这两个匹夫骂得不堪入耳。用了这样的惨刑,百官们竟然还不怕,看来还得再想办法整治这些倔强之徒。” 妲己回答说:“让臣妾再想想办法。” 纣王说:“美人现在大位已定,朝内百官也不敢再谏阻。朕现在担心的是东伯侯姜桓楚,他要是知道女儿惨死,必定会领兵反叛,带领诸侯杀到朝歌来。闻仲此时还在北海征战未回,这可如何是好?” 妲己说:“臣妾只是个女流之辈,见识有限,希望陛下赶紧召费仲来商议,他必定有奇谋,能安定天下。” 纣王说:“爱妻所言极是。” 随即传旨召费仲进宫。
不一会儿,费仲来到宫中拜见纣王。纣王说:“姜后已死,朕担心姜桓楚得知后,会领兵造反,东方恐怕不得安宁。爱卿有什么计策,可以平定天下?” 费仲跪地奏道:“姜后已死,殿下也失踪了,商容撞死,赵启被炮烙,文武百官都有怨言。只怕宫里传出消息,引发姜桓楚兴兵,必然会生出祸乱。陛下不如暗中传下四道旨意,把四镇大诸侯骗进都城,将他们斩首示众,斩草除根。那八百镇诸侯得知这四位大臣已死,就如同蛟龙失去了龙头,猛虎没了牙齿,绝对不敢再猖獗,天下就能得以安宁。不知陛下意下如何?” 纣王听了,十分高兴:“爱卿真是盖世奇才!竟有如此安邦之策,不愧是苏皇后推荐的人。”
费仲退出宫中,纣王便暗中发出四道诏旨,点了四员使命官,分别前往四方。这诏旨是要召姜桓楚、鄂崇禹、姬昌、崇侯虎,暂且不表。且说其中一员使命官,径直朝着西岐而来。一路上风尘仆仆,路边芳草萋萋,他穿过州府,路过村庄,住过旅店。真可谓是清晨踏上繁华的道路,傍晚又奔波在红尘之中。
没过几天,他过了西岐山,走了七十里,进入了都城。使命官看着城内的景象,只见百姓富足,物产丰富,市井之间一片安宁祥和。人们做买卖时,和颜悦色,来往的行人也都懂得谦让,尊卑有序。使命官感叹道:“早就听说姬伯仁德,如今看来,这里果然风景和谐,真如同尧舜在世的时代啊。”
使命官来到金亭馆驿,下马休息。第二天,西伯侯姬昌设殿召集文武官员,一起探讨治国安民的道理。端门官前来报告:“圣旨到。” 姬伯带领文武官员,迎接天子的旨意。使命官来到殿上,众人跪地,听他宣读圣旨: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