纣王听罢,大骂道:“你这匹夫,舞文弄墨的书生,竟敢无知地直言冒犯君主!” 他命令奉御官:“把这匹夫的双眼剜去,朕念他前岁有功,姑且饶恕他一次。” 杨任说:“臣甘愿被剜目,只是只怕天下诸侯不忍心看到臣被剜目的惨状。” 纣王命:“奉御官把这匹夫的双眼剜去。” 一声令下,剜下的双眼被献上楼来。
且说杨任忠肝义胆,一心为了纣王,虽然被剜去双眼,忠心却丝毫未减。他的一股怨气,直冲上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面前。真君早已洞悉其意,命令黄巾力士:“快去把杨任救回山上。” 力士领旨,来到摘星楼下,施展法术,顿时刮起三阵清风,异香弥漫。摘星楼下尘土飞扬,沙灰漫天,一声巨响过后,杨任的尸骸竟然不见了。纣王急忙跑到楼下躲避沙土,不一会儿,风停沙散。两边的官员启奏纣王说:“杨任的尸首,被风刮得不见了!” 纣王感叹道:“就像前番朕斩杀太子,太子的尸首也被风刮走了,类似这样的事,都是常有的,不足为怪。” 纣王对妲己说:“鹿台的工程,已经下诏给崇侯虎。杨任劝谏朕,是自讨苦吃,速速宣召崇侯虎。” 侍驾官赶忙去催诏了。
且说杨任的尸首,被力士摄回紫阳洞,向真君复命。道德真君走出山洞,命令白云童儿从葫芦中取出两粒仙丹,放入杨任的眼眶之中。真人运用先天真气,吹在杨任脸上,大喝一声:“杨任还不起来,更待何时?” 真是仙家妙术,起死回生。只见杨任眼眶里长出两只手来,手心里生出两只眼睛,能上看天庭,下看地府,洞悉人间万事。杨任站起身来,定了定神,看到自己眼睛化作这般奇异模样,又看见一位道人站在山洞前。杨任问道:“道长,这里莫非是幽冥地界?” 真君说:“不是,这里是青峰山紫阳洞,贫道是气士清虚道德真君。因见你忠心赤胆,直言劝谏纣王,怜悯救助万民,却遭此剜目之灾。贫道念你阳寿未尽,特来度你上山,日后辅佐周王,成就正道。” 杨任听罢,连忙拜谢说:“弟子承蒙真君怜悯救助,指引我重生,再见人世,此恩此德,怎敢忘怀!希望真君不嫌弃,弟子愿拜您为师。” 于是杨任就在青峰山居住下来,只等日后破瘟癀阵时,下山协助姜子牙成就大业。有诗为证:
大夫直谏犯非刑,剜目伤心不忍听;不是真君施妙术,焉能两眼察天庭?
暂且不说杨任在青峰山安心居住,单说纣王诏令崇侯虎监督建造鹿台。这项工程规模庞大,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,征调无数的人力。搬运木材、泥土、砖瓦等材料,百姓们承受着难以计数的劳累与困苦。各州府县的军民,每三丁中要抽走两人服劳役,单丁家庭也不能幸免。有钱的人家可以花钱买通关系,在家清闲度日,而没钱的人家只能任凭劳役折磨,甚至累死。百姓们惊恐万分,日夜不得安宁,男女老少都满心哀怨。家家紧闭门户,纷纷逃向四方。崇侯虎依仗权势,虐待百姓,可怜那些老老少少,累死的人数都数不清,他们的尸体都被填进了鹿台之中。朝歌城中逃避灾祸、四处逃亡的人不计其数。
不提崇侯虎监督鹿台工程的事,且说姜子牙施展水遁之术,回到了宋异人庄上。马氏迎上来,说道:“恭喜大夫今日回家!” 姜子牙却无奈地说:“我如今已经不做官了。” 马氏大吃一惊,忙问:“这是因为什么事?” 姜子牙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她:“天子听信妲己的话,要建造鹿台,还命我去督工。我不忍心看到万民遭受苦难,百姓陷入灾祸,于是上奏劝谏。可天子不听,我便直言进谏,结果圣上大怒,把我罢职,让我回乡了。我觉得纣王并非我该辅佐的君主,娘子,我们一同往西岐山去,等待时机。一旦我时来运转,必定能官居显要,成为朝中一品大员,那时才能不辜负我心中的才学。”
马氏听后,不以为然地说:“你又不是靠科举出身,不过是个江湖术士罢了。能有幸做个下大夫,受天子的恩德已经不浅了。如今命你造台,这是天子看重你,让你监工。况且工程钱粮众多,不管怎样,你总能赚些回来。你官又不大,还上本谏言,说到底,还是你没这个福气,就是个术士的命!” 姜子牙耐心解释道:“娘子,你放心。这样的官位,根本无法施展我胸中的才学,也难以实现我平生的志向。你收拾好行装,准备和我一起往西岐去。用不了多久,我就能官居一品,位列公卿,你也能被封为一品夫人,身着华丽的霞帔,头戴珍贵的珠冠,在西岐享受荣耀,这才不枉我出仕一场。”
马氏却冷笑着说:“子牙,你说的都是不切实际的话!现成的官你没福气做,却要两手空空地去别处寻找机会。这不是异想天开、走投无路吗?放着近处的好处不要,偏要去远处追求,还指望能官居一品。天子让你监造台工,明明是在照顾你。你做的哪门子清官?如今大大小小的官员,哪个不是顺应时势,捞取好处。” 姜子牙无奈地说:“你一个女人家,目光短浅,不懂这其中的远大道理。天数早已注定,富贵来得迟早都有定数,也各自有它的主人。你和我一起到西岐去,自然会有好的结果。一旦时机到来,富贵自然是少不了的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