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诗叹曰:“别却朝歌隐此间,喜观绿水绕青山;黄庭两卷消长昼,金鲤三条了笑颜。柳内莺声来呖呖,岸傍溜响听潺潺;满天华露开祥瑞,赢得文王传驾扳。”
话说武吉来到磻溪边,只见姜子牙独自坐在垂杨之下,将渔竿轻轻飘浮在绿波之上,正自吟自唱,悠然取乐。武吉轻手轻脚地走到姜子牙身后,恭恭敬敬地轻声唤道:“姜老爷!” 姜子牙回过头,看到是武吉,便说道:“你就是那天在这里的樵夫吧!” 武吉连忙回答:“正是小人!” 姜子牙又问:“你那天可真打死人了?”
武吉一听,慌忙跪在地上,哭着说道:“小人不过是山中的蠢笨之人,拿着斧头的粗陋樵夫,哪懂得什么高深的道理。我肉眼凡胎,不识老爷您这样高明且隐居在此的贤达之士。前几日言语冒犯了您,老爷您大人大量,不像我们这些小人物,还望姜老爷千万别往心里去。还请您大发仁慈,广施恻隐之心,就当是普济众生。那天和老爷分别后,我走到南门,正好碰上文王的车驾。我挑着柴想闪躲,没想到扁担一头塌了下来,真的打死了门军王相。当时文王定了罪,要我一命抵一命。我想到老母亲孤苦无依,最终肯定会饿死在沟渠,成为无人收殓的孤魂野鬼。多亏上大夫散宜生老爷为我向文王启奏,暂时放我回家,让我把母亲的事料理完备,过些日子再去抵王相的命。可这么一来,我和母亲的性命,终究还是不保。今日特地来拜见姜老爷,求您发发慈悲,救救我这卑微的性命,保全我们母子。小人日后定会结草衔环,像犬马一样报答您的大恩大德,绝不敢辜负您的恩情。”
姜子牙说:“天数既定,难以更改,你打死了人,按理就该偿命,我又怎么能救得了你呢?” 武吉哭得愈发悲伤,苦苦哀求道:“老爷您连昆虫草木都施以恩泽,无处不展现慈悲之心。倘若能救我母子性命,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的大恩。”
姜子牙见武吉来意十分虔诚,而且看他日后必有显贵之相,便说:“你要我救你,就得拜我为师,我才会救你。” 武吉听了,立刻下拜。姜子牙接着说:“你既然做了我的徒弟,我自然不能不救你。现在你赶紧回家,在你的床前,随便挖一个坑,有四尺深就行。到了黄昏的时候,你就睡在坑里面,让你母亲在你头前点一盏灯,脚后也点一盏灯。再抓两把米或者饭,撒在你身上,然后放上些乱草。睡过一夜起来后,你就只管去做生意,往后就不会再有什么事了。”
武吉听从了师父的吩咐,回到家中,按照姜子牙说的挖坑准备。有诗为证:
“文王先天数,子牙善厌星;不因武吉事,焉能陟帝廷?磻溪生将相,周室产天丁,大造原相定,须教数合冥。”
话说武吉回到家,脸上满是喜悦的神色。母亲问他:“我儿,你去求姜老爷,事情怎么样了?” 武吉把经过一五一十地跟母亲说了一遍。母亲听了,十分高兴,赶忙让武吉挖坑点灯,暂且按下不表。
且说姜子牙在三更时分,披散着头发,手持宝剑,脚踏罡步,掐诀结印,为武吉施行厌星之术。第二天,武吉来见姜子牙,口中称 “师父”,向他下拜。姜子牙说:“既然拜我为师,往后就要早晚听从我的教导。打柴这种事,不是长久之计。你以后早上挑柴去卖,到申时就回来,我跟你谈讲兵法。如今纣王无道,天下大乱,四百镇诸侯纷纷反叛。”
武吉问道:“老师父,都有哪四百镇诸侯反叛了?” 姜子牙说:“东伯侯姜文焕反了,率领四十万大军,正在大战游魂关。南伯侯鄂顺也反了,带着三十万人马,攻打三山关。我前些日子仰观天象,发现西岐不久之后也将刀兵四起,战乱频发。这正是施展武艺、建功立业的时候。你要抓紧时间学艺,要是能学有所成,出仕为官,那就是天子的臣子,怎能一辈子靠打柴为生呢?古语说:‘将相本无种,男儿当自强。’又说:‘学成文武艺,货在帝王家。’也不枉你拜我一场。”
武吉听了师父的话,从此早晚用心,紧紧跟随着姜子牙,精心学习武艺,研习韬略,暂且按下不表。
话说散宜生有一天突然想起武吉的事,他已经离开半年了,却还没来领罪。散宜生便进入内廷,向文王启奏说:“武吉打死了王相,臣因为见他家中有老母亲无人侍奉赡养,便奏请主公放武吉回家,让他置办母亲的棺木和日常用度,之后就回来领罪。没想到他竟然藐视国法,到现在都过了半年还不来。这人肯定是个狡猾的刁民。大王您可以用先天数占算一下,看看是怎么回事。”
文王说:“好。” 随即取出金钱,占演凶吉。文王点了点头,叹息道:“武吉也不是狡猾之辈,他是害怕受刑,投进万丈深潭自杀了。若论正法,他这也不是斗殴杀人,只是误伤了人,罪不该死。他却因惧怕犯法而死,像武吉这样,实在让人怜悯。” 文王叹息了许久,君臣各自退下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