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天君登上板台,摇动五方幡,四下里怪云涌起,一声雷鸣响起,上面有火罩落下,上下夹攻,雷火齐发。可怜韩毒龙转眼间身体便化为齑粉,一道灵魂朝着封神台飘去,清福神引着他进去了。且说赵天君又骑上梅花鹿出阵,大声喊道:“阐教的道友们,派个有道行的人来见识我这阵,不要让根基浅薄之人来,白白送了性命。谁敢再来会我这阵?” 燃灯道人说:“惧留孙去走一趟。” 惧留孙领命,一边吟唱一边走来:
交光日月炼金英,二粒灵珠透室明;
摆动乾坤知道力,逃移生死见功成。
逍遥四海留踪迹,归在玄都立姓名;
直上五云云路稳,彩鸾朱鹤自来迎。
惧留孙快步走出,只见赵天君骑着仙鹤迎面飞来。赵天君的装扮十分奇特,头戴碧玉冠,冠顶点缀着一点红色宝石,身穿翡翠袍,袍上绣着一丛丛艳丽的花朵。腰间系着丝绦,打成乾坤样式的结,脚下常常踏着两朵白云。他手持太阿剑,剑身上七星闪烁,这剑能诛杀龙虎,斩灭妖精。赵天君本是九龙岛内的真龙之士,一心想要为成汤立下大功。
惧留孙说道:“赵江!你身为截教仙人,与我们大不一样。你心思险恶,为何要摆下这恶毒的地烈阵,逆天行事?别说你胸中有些道术,只怕在封神台上,你也难逃眼前这场灾祸。” 赵天君听后大怒,提剑就向惧留孙刺去。惧留孙举剑相迎,两人交锋几个回合后,赵天君便依照之前的策略,又往阵内跑去。惧留孙随后追到阵前,不敢轻易进入。只听后面钟声催促,无奈之下,只得进入阵中。
赵天君已经登上板台,像之前那样施展五方幡。惧留孙见形势不妙,先打开天门,头顶上现出庆云,护住自身。然后取出困仙绳,对黄巾力士下令道:“将赵江抓到芦篷,听候发落。” 只见一道金光闪过,困仙绳出手,万仙为之震惊,一股仙风扑面而来。惧留孙在这地烈阵中施展妙法,凭空就把赵江提了起来,送往芦篷。
就这样,惧留孙用困仙绳命黄巾力士将赵江带到芦篷中,赵江被摔得七窍中喷出三昧真火,地烈阵就此被破。惧留孙不慌不忙,徐徐返回。闻太师见地烈阵又被攻破,赵江还被擒获,骑在黑麒麟背上,声音如巨雷般大喊:“惧留孙,休走!我来了!” 这时,玉鼎真人说道:“闻兄,不必如此。我们奉玉虚宫符命下山,卷入红尘,就是为了破这十绝阵。如今才破了两阵,还有八阵尚未分晓。况且原本就说好了是斗法,何必大动肝火,这可不是有道之人的高明做法。” 玉鼎真人一番话,说得闻太师默默无言。燃灯道人让众人暂且回营,闻太师也回到老营,与剩下的八阵主帅商议:“如今刚破了两阵,却伤了两位道友,我闻仲心里实在不忍。” 董天君说:“一切都是定数,既然到了这个地步,也由不得我们收拾。现在就让我在风吼阵上建立大功吧。” 于是,他们便和闻太师一起商议起来,暂且不提。
话说燃灯道人回到芦篷上,惧留孙将赵江带到芦篷下,来向燃灯道人禀报。燃灯道人说:“把赵江吊在芦篷上。” 众仙向燃灯道人问道:“风吼阵明天能破吗?” 燃灯道人说:“破不得。这风吼阵中的风可不是世间普通的风,而是地水火之风。一旦发动起来,风里有万把利刃同时袭来,根本无法抵挡。必须先借到定风珠,制住这风,才能破得了此阵。” 众位道友问:“去哪里借定风珠呢?”
灵宝大法师说:“我有个道友,在九鼎铁叉山八宝灵光洞,名叫度厄真人,他有定风珠。我写封信,应该能借到。子牙你派一名文官,一名武将,赶快去借珠子,这风吼阵自然就能破了。” 子牙连忙派散宜生、晁田这一文一武两名官员,连夜前往九鼎铁叉山八宝灵光洞借取定风珠。二人离开西岐,沿着大道前行,不止一日,渡过了黄河。又过了几天,来到了九鼎铁叉山。只见这座山巍峨高耸,峻岭连绵,山峰直插云霄,仿佛要冲破碧空。怪石嶙峋,随意堆积在一起,犹如蹲伏的猛虎;苍松斜挂在山崖上,好似腾飞的巨龙。岭上鸟儿啼叫,声音娇美动听;崖前梅花绽放,香气浓郁扑鼻。涧水潺潺流淌,散发出阵阵寒意;冷云黯淡,透着一股凶险之气。又见雾气飘飘,寒风凛冽,饿虎在山中咆哮,寒鸟找不到栖息的树枝,野鹿也寻不到安身的巢穴。这情景,真让路过的行人望而却步,一个个皱眉愁脸,抱着头不知所措。
散宜生和晁田二人骑马来到山上,在洞门前下马。只见有一个童子走了出来,散宜生说道:“师兄,麻烦你进去通报老师,西周派来的官员散宜生求见。” 童子进洞去了,不一会儿出来说请进。散宜生走进洞中,看见一位道人坐在蒲团上。散宜生行礼之后,将书信呈上。道人看完信,对散宜生说:“先生此次前来,是为了借定风珠。如今群仙相聚,共同破这十绝阵,这都是定数,我也不能不答应。况且有灵宝师兄的书信,只是一路上你们要小心,千万不可失误。” 说完,便把一颗定风珠交给散宜生。散宜生谢过道人,急忙出来,和晁田上马,扬鞭疾驰,不顾路途颠簸艰难,沿着黄河走了两天,却找不到渡船。散宜生对晁田说:“之前来的时候有渡船,怎么如今却没有了呢?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