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门遁术在阵前施展,斩杀敌将、夺取军旗,场面十分壮观。黑色的火焰仿佛能引动魂魄,遮蔽了白日的光芒,青色的法术掷地,扬起漫天尘埃。三山关上人才辈出,五凤焚崖前也有奇异之才。若不是仙娃施展神奇的幻化之术,那便是月老牵线,成就了新的姻缘。
话说燃灯道人施展法术,将两座山合拢,把殷郊紧紧挤在山中。四路人马迅速朝着山上赶来。武王到达山顶,看到殷郊这副模样,急忙滚鞍下马,跪在尘埃之中,大声呼喊:“千岁!小臣姬发,一直奉公守法,恪守臣子的本分,从不敢欺君犯上。相父姜子牙今日让殿下落得如此下场,这会让我背负万年的骂名啊。” 姜子牙赶忙扶起武王,说道:“殷郊违背天命,这是天数注定,他怎能逃脱?大王只需尽到臣子的本分,行礼以彰显主公的仁德就好。” 武王说:“相父,今日将储君夹在山中,这大罪可都要落在我姬发头上了。还望各位老师大发慈悲,可怜可怜姬发,放了殿下吧。” 燃灯道人说:“贤王啊,你不了解天数。殷郊违抗天命,根本无法逃脱。大王尽到君臣之礼便足矣,切不可逆天行事。” 武王再三劝说,姜子牙神色严肃地说:“老臣只是顺应天命、顺从人心,断然不敢逆天行事,从而耽误主公啊。” 武王眼中含泪,撮土焚香,跪拜在地,以臣子的身份哭诉道:“臣并非不放殿下,只是各位老师要顺应天命,这实在不是臣的罪过啊。” 拜完之后,燃灯请武王下山,命令广成子推着犁铧上山。广成子一见到殷郊这副模样,不禁潸然泪下。正是:只因出口立下犁锄之愿,今日在西岐怎能逃脱此劫。
只见武吉用犁铧处置了殷郊,殷郊的一缕灵魂朝着封神台飘去。清福神柏鉴,带领着百余名神灵前来接引殷郊。殷郊心中满是怨恨,心有不甘,化作一阵风径直朝着朝歌而去。此时,纣王正与妲己在鹿台饮酒作乐。突然刮起一阵怪风,这风是怎样的呢?有诗为证:“刮地遮天暗,愁云照日昏;鹿台如泼墨,一派靛妆成。先刮时扬尘播土,次后来倒树摧林;只刮得嫦娥抱定婆罗树,空中仙子怎腾云;吹动昆仑顶上石,卷得江湖水浪浑。”
话说纣王在鹿台上饮酒,忽然听到有人前来,不知不觉感到一阵昏沉,便在席上睡着了。他梦见一个三头六臂的人站在御前,口称:“父王!孩儿殷郊为了国家,遭受了犁锄之厄。父王应当施行仁政,才能保住成汤的天下;应当任用贤能的丞相,尽快任命元帅,来处理内外大事。不然,姜尚不久便要向东进军,到那时可就后悔莫及了。孩儿还想继续诉说,只怕封神台不接纳,孩儿就此别过!” 纣王惊醒,口中喊道:“奇怪啊!” 妲己、胡喜媚、王贵人三人同坐在席上,赶忙欠身问道:“陛下为何喊奇怪啊?” 纣王便把梦中的事情说了一遍,妲己说:“梦由心生,陛下不必多疑。” 纣王本就是沉迷酒色的昏君,看到三位妖姬娇美的姿态,便继续举杯畅饮,不再把这事放在心上。
这时,汜水关的韩荣有奏本送到朝歌告急。奏本先到了文书房,微子看到奏本的内容,心中十分忧虑,便将奏本抱进内廷。纣王正在显庆殿,当驾官启奏:“微子侯求见。” 纣王宣微子到殿前,微子行礼完毕,将汜水关韩荣的奏本呈上。纣王展开一看,上面写着张山奉命征讨却失利,还提及殷郊殿下在岐山身亡。纣王看完,勃然大怒,对众臣说:“没想到姬发竟然自立为武王,实在是大逆不道。屡次派兵征伐,损兵折将,却不见成效。如今该派哪位爱卿为将呢?若不早日除掉他,必成大患。” 班列之中,中谏大夫李登上前,行礼称臣说:“如今天下动荡不安,战火四起,十多年都没有安宁。虽然东伯侯姜文焕、南伯侯鄂顺、北伯侯崇黑虎这三路兵马,不过是癣疥之疾。但唯独西岐的姜尚,帮助姬发胡作非为,肆意制造祸乱,他们的野心可不小。要说朝歌军营里的将领,都不是姜尚的对手。臣推荐三山关总兵官洪锦,他才能出众,若能派他前去征伐,或许大事可定。” 纣王当即传旨,派人带着敕令前往三山关,命令洪锦负责此次征伐事宜。
使命带着诏书径直前往三山关,一路无话。一天,来到三山关的馆驿中安顿下来。第二天,洪锦和同住的两位官员接旨,开读完毕。交接官职的人是孔宣。没过多久,等孔宣交接清楚,洪锦便率领十万大军,离开了三山关,朝着西岐进发。这浩浩荡荡的人马,是怎样一番景象呢?有诗为证:“一路旌旗遮蔽丽日,杀气弥漫乱卷行云;刀枪闪烁,寒光凛冽,剑戟森然,冷气逼人。拉开的弓如秋月一般,箭筒里的箭像点点寒星;金色的铠甲黄澄澄,银色的头盔如同白玉钟。锣声响起,惊天动地,鼓声擂动,好似雷鸣;士兵们如同勇猛的貔貅,战马犹如矫健的蛟龙;如今前往西岐,又将开启一段征程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