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姜子牙排列仪仗出城,只见前面七十里,都是大红帷幕,一直摆到西岐城。西岐百姓扶老携幼,都来观看。姜子牙到岐山,快到将台时,有一座牌坊,上面有一幅对联。(此处原文未提及对联内容,暂无法完整呈现)
话说众将分道前进。武王来到将台边一看,只见将台高耸,十分巍峨壮观。这将台正预示着:三千社稷归周主,一派华夷属武王。
将台高三丈,象征着天地人三才。它宽阔达二十四丈,对应着二十四节气。此台共有三层,在第一层台中,站着二十五人,他们皆身着黄衣,手持黄旗,这是依照中央戊己土的方位来安排的。东边同样有二十五人,身着青衣,手持青旗,对应东方甲乙木。西边二十五人,身着白衣,手持白旗,代表西方庚辛金。南边二十五人,身着红衣,手持红旗,象征南方丙丁火。北边二十五人,身着黑衣,手持黑旗,契合北方壬癸水。
第二层台上,有三百六十五人,每个人手中都执着大红幡,共计三百六十五面,这是按照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来设置的。第三层台上,则立着七十二员牙将,他们各自手持剑戟、瓜锤等兵器,对应七十二候。在三层之中,分别摆放着祭祀的器具和祝文。从第一层往下,两边的仪仗像大雁展翅般整齐排列,众人衣冠整齐严肃,剑戟寒光闪烁,场面威严庄重,可谓从古至今都极为罕见。
只见散宜生走到武王的銮舆前,恭请武王下车。武王赶忙下了舆,散宜生说道:“大王可前往元帅的辇车旁,恭请元帅下辇。” 武王走到辇车前,欠身说道:“请元帅下辇。” 姜子牙急忙从辇车上下来。散宜生引领着姜子牙来到将台边,接着开始主持赞礼仪式,高声说道:“请元帅面南背北而立。” 随后,散宜生开始宣读祝文:
“在十有三年孟春丁卯朔丙子这一天,西伯派遣上大夫散宜生,恭敬地向五岳四渎、名山大川之神昭告:呜呼!上天爱护百姓,君主秉承天意,安抚众多百姓,使之能走上正道。如今商王受,不敬重上天,给百姓降下灾祸,流毒于邦国。他残害贤良,迫害谏臣,轻慢五常,荒废政务,沉迷酒色,以族论罪,世袭为官,只知道建造宫室、楼台、池塘,穿着奢侈服饰,残害百姓。他抛弃祖先,不祭祀宗庙,放逐老人,亲近罪人,只听阿谀奉承之言。他焚烧忠良,剖腹取胎,崇信奸邪,放逐师保,摒弃法典,囚禁正直之士,杀妻戮子,只图淫乱酗酒。他制作奇技淫巧之物,取悦妇人,不祭祀天地,不供奉宗庙。如今我日夜忧心,若不顺从天意,同样有罪。今日特地拜姜尚为大将军,奉行上天的惩罚,讨伐有罪之人,拯救百姓,使四海永远安宁。仰赖神灵庇佑,帮助我们众多将士,成就伟大功勋,敬请神灵享用祭品!”
召公读完祝文,姜子牙站在台中。军政司上台启奏:“请元帅击鼓竖旗。” 顿时,两边鼓声响起,大旗被高高竖起。军政司请元帅戴上护顶之宝。军政官用红漆端盘,捧上一顶金盔,这金盔是何等模样呢?只见它黄澄澄的,闪耀着光芒,样式玲珑精巧,上面竖着三人叉,攒着四凤,是六瓣六楞的紫金盔。盔上的缨络随风飘动,朱砂般的色泽夺目,周围环绕着珊瑚、碧玉,前面还钉着玛瑙、珍珠。
军政司又传令取袍甲上台。军政官高高捧着袍铠,呈献在台上。这袍铠又是怎样的呢?它龙舌口,兽吞肩,颜色红似火,赤如焰。据说是在老君炉中经过千锤万打炼制而成,用绿绒扣、紫绒穿系,上面还缀着铜锤、铁鞭。锁子甲上的纹路清晰可见,这一领袍甲是按照南方丙丁火的方位来制作的,用茜草染成红色,再用胭脂涂抹,五彩装饰,花朵遍布。外面披着一件用金线织就的大红袍,系着一条四指宽的腰带,上面镶嵌着羊脂玉、玛瑙、琥珀,由紫金雀舌八宝攒就,是白玉带。
话说姜元帅全身披挂整齐,站立在台上。军政司传命取印剑上台。军政官捧着印剑上台,同时还捧着一架,架上放着三样能令天子、协诸侯的宝物,其中有令天子旗、令天子印、令天子剑。只见印剑被捧上台来,有诗为证:“黄金斗大掌貔貅,杀伐从来神鬼愁;吕望今朝登台后,乾坤一统属西周。”
话说军政司将印剑捧到姜子牙面前,姜子牙将印剑接在手中,高高举过眉梢。散宜生请武王拜将,武王在台下拜了两拜。武王拜完后,姜子牙命令辛甲拿着令天子旗,去请武王上台。不一会儿,辛甲举着旗大声呼喊:“奉元帅将令,请我王上台。” 武王随着令旗走上台来。千牙传令,请打开印剑,又请武王面南端坐。姜子牙拜谢完毕,跪着奏道:“老臣听闻国家不能由外部来治理,军队不能由朝廷内部来指挥。怀有二心不能侍奉君主,犹豫不决不能应对敌人。臣既然接受了专掌军事大权的任命,怎敢不尽全力,来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呢。” 武王说:“相父如今身为大将,东征伐纣,但愿能早日在孟津与诸侯会师,尽快凯旋,这就是我的万幸了。” 姜子牙谢恩,武王下台,众将等候指挥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