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王说:“既然他们三路诸侯想讨伐成汤,就让他们自己去,我和相父坐守本土,尽好臣节。这样上不失为臣之礼,下能守住先王的命令,不是很好吗?”
姜子牙说:“上天是万物的父母,人是万物之灵,聪明的人成为君主,君主成为百姓的父母。如今商王受荼毒百姓,让百姓如陷水火,他罪恶滔天,皇天震怒,命我先王兴起,但先王大业未竟。如今大王兴吊民伐罪之师,正是代天行事,彰显天威,解救百姓于水火。要是不顺从上天,同样有罪。”
这时,上大夫散宜生上前奏道:“丞相之言,是为国的忠谋,大王不可不听。如今天下诸侯在孟津大会,大王要是不出兵响应,就无法取信众人,众人不服,必然会怪罪我国,说我们助纣为虐。倘若他们移兵攻打,那时岂不是自找麻烦?况且纣王听信谗言,屡次征伐西土,百姓饱受惊慌之苦,文武官员也有汗马功劳。如今刚得安宁,又要发动天下之兵,那灾祸就没完没了。依臣愚见,不如依丞相之言,统兵大会孟津,和天下诸侯在商郊陈兵,考察商朝政治,等它自行改正。这样天下百姓都能受益,又不失信于诸侯,不给西土带来灾祸。上可以对君主尽忠,下可以对先王尽孝,堪称万全之策,恳请大王三思。”
武王听了散宜生这番话,心中欢喜,说道:“大夫所言极是。不知要动用多少人马?” 散宜生说:“大王兵进五关,必须拜丞相为大将军,赐予黄钺白旄,让他总揽大权,拥有在外的专断之权,这样才能便宜行事。” 武王说:“一切就凭大夫安排,那就拜相父为大将军,负责征伐之事。” 散宜生说:“黄帝当年拜风后为将,必须筑台,祭拜皇天后土、山川河渎之神,还要捧毂推轮,才算完成拜将之礼。” 武王说:“所有事宜,都由大夫操办。” 武王朝会结束,散宜生又到相府恭贺,百官都很高兴,众门人也个个欢喜。
散宜生第二天到相府,对姜子牙说:“让南宫适、辛甲去岐山监造将台。” 当时,二人到岐山,挑选木植砖石等物,马上开工。过了些日子,将台完工。二人回来向姜子牙汇报,散宜生进宫回复武王:“臣奉旨监造将台已完工,谨选良辰,在三月十五日,请大王到金台,亲拜相父为帅。” 武王准奏,等吉日行礼。
且说姜子牙在三月十三日,任命辛甲为军政司,先把斩法纪律牌挂在帅府,让众将都知晓。辛甲领命,把牌子挂在帅府,上面写着:“大元帅姜条约示谕,大小众将一体知悉。” 只见各条款罗列如下:
“听到鼓声不前进,听到锣声不后退,举旗不行动,擂鼓不冲锋,这是慢军,犯者斩。点名不应答,点视不起来,逾期不到,违反纪律,这是欺军,犯者斩。夜间传刁斗,懈怠不报,更筹违反规定,声号不明确,这是懈军,犯者斩。经常抱怨,毁谤主将,不听约束,蛮横难治,这是横军,犯者斩。高声谈笑,藐视禁令,辱骂军门,这是轻军,犯者斩。克扣兵器钱粮,导致弓弩断弦,箭无羽镞,剑戟不锋利,旗帜破旧,这是贪军,犯者斩。造谣生事,假托鬼神,编造梦境,大肆宣扬邪说,蛊惑将士,这是妖军,犯者斩。搬弄是非,挑拨士卒争斗,扰乱行伍,这是刁军,犯者斩。所到之地,欺凌百姓,逼迫妇女,这是奸军,犯者斩。在军中聚众议事,靠近营帐,私自探听消息,这是探军,犯者斩。听到计谋或号令,泄露给外人,让敌人知晓,这是背军,犯者斩。调用时,结舌不应,低头耸肩,面露难色,这是怯军,犯者斩。出队时,争抢位置,言语喧哗,不遵禁令,这是乱军,犯者斩。假托伤病,逃避出征,编造借口假死逃脱,这是奸军,犯者斩。掌管钱粮,发放赏赐时,偏袒亲友,让士卒结怨,这是弊军,犯者斩。观察敌情不仔细,侦察不详实,到了说没到,多的说少,少的说多,这是误军,犯者斩。”
话说姜子牙把斩法牌挂在帅府,众将看了,无不严格遵守。且说散宜生在十四日进宫见武王,说:“请大王明天清晨,到相府请丞相登坛。” 武王问:“拜将该如何行礼?” 散宜生说:“大王要像黄帝拜风后那样,才行得拜将之礼。” 武王说:“卿所言正合我意。”
第二天,也就是三月十五日吉辰,武王带领满朝文武,一同来到相府前。只听里面乐声响了三番,军政司令门官放炮开门。三声炮响后,相府门开,散宜生引着武王随后进入银安殿。军政司赶忙说:“请元帅升殿,有千岁亲自来拜请元帅登辇。” 姜子牙穿着道服,急忙从里面出来,武王欠身说道:“请元帅登辇。” 姜子牙慌忙谢过,和武王分左右,并肩走到大门。武王欠身行了一礼,两边人扶着姜子牙上辇。散宜生请武王亲自扶着凤尾,连推三步。后人有诗称赞姜子牙晚年得此荣宠:周主今朝列将台,风虎龙云四门开;香生满道衣冠引,紫气当天御仗来。统领貔貅添瑞彩,安排上马尽崔嵬;磻溪今日人龙出,八百开基说异才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