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行孙径直朝着夹龙山奔去。且说张奎被土行孙打败后,回来见高兰英,双眉紧皱,长叹一声:“周营中有诸多异人,这可如何是好?” 高兰英问道:“谁是异人?” 张奎回答:“有一个叫土行孙的,也精通地行之术,这可如何是好?” 高兰英说道:“如今我们再修一封告急文书,火速送往朝歌请求救援。我们夫妻二人死守此县,暂且不要与他们交战,只等救兵到来,再商议破敌之策。” 夫妻二人正在商议,忽然一阵怪风刮来,风声甚是奇异。这风究竟是怎样的呢?有诗为证:“走石飞砂势更凶,推云拥雾乱行踪;暗藏妖孽来窥户,又送孤帆过楚峰。”
风刮过一阵,竟将府前的宝幡拦腰折断。夫妻二人见状大惊,说道:“这可是不祥之兆啊。” 高兰英赶忙摆上香席,取出金钱,占了一卦,瞬间便明白了其中的含义。高兰英说道:“将军,事不宜迟,必须速速行动。土行孙前往夹龙山,求取指地成钢之术,用来对付你,切不可耽误。” 张奎听后大惊,急忙收拾行装,准备妥当后,施展地行术,径直朝着夹龙山而去。土行孙一日只能行一千里,而张奎一日可行一千五百里,所以张奎先一步到达夹龙山。他来到崖畔,潜伏起来,静静等待土行孙的到来。等了一天,土行孙才姗姗来迟,来到猛兽崖。土行孙远远望见飞云洞,心中满心欢喜,心想今日又回到了故土。他哪里知道,张奎早已在崖旁侧身隐匿,手中紧紧握着刀,只等他靠近。土行孙毫无防备,只是一个劲儿地往前走。或许这就是天数注定,当土行孙走到近前时,张奎突然大叫一声:“土行孙,不要走!” 土行孙听到喊声,刚一抬头,张奎的刀已然落下。可怜土行孙,被砍了个连肩带背。张奎取下土行孙的首级,径直回到渑池县,将首级高悬起来示众。后人有诗感叹土行孙归顺周朝,却未能享受封土之赏,最终无辜死在此地:“忆昔西岐归顺时,辅君督运未愆期;进关盗宝功为首,劫寨偷营世所奇。名播诸侯空啧啧,声扬宇宙恨绵绵;夹龙山下亡身处,反本还元正在兹。”
话说张奎施展地行术,经过多日奔波,回到了渑池县。他与妻子高兰英相见后,兴高采烈地将杀死土行孙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。夫妻二人欣喜若狂,随即便把土行孙的首级高高悬挂在城墙上。
此时,周营中的探马远远望见渑池县城头悬挂着一颗首级。他凑近一看,竟是土行孙的头颅,顿时大惊失色,急忙跑回军中报告:“启禀元帅!渑池县城上挂着土行孙的首级,不知发生了何事,请元帅下令定夺。” 姜子牙听闻,心中满是疑惑,说道:“他前往夹龙山,不在行营,又未曾出阵交战,怎么会被害呢?” 姜子牙掐指一算,不禁拍案而起,痛心疾首地大叫道:“土行孙死得冤枉,这是我的过错啊!” 姜子牙内心悲痛万分,伤感不已。
这一幕,无意间惊动了营帐后的邓婵玉。她听闻丈夫已死,顿时悲从中来,哭着冲上营帐,坚决表示要为丈夫报仇。姜子牙劝慰道:“你还是要慎重考虑,不可鲁莽行事。” 然而,邓婵玉此时满心悲愤,根本听不进去,她哭泣着跨上战马,径直来到城下,高声呼喊:“张奎,快出来与我相见!” 哨马见状,赶忙跑进城去报告:“有女将前来挑战。” 高兰英一听,冷笑道:“这贱人,我正想报那一石之仇,今日她自己送上门来,真是活该丧命于此。” 高兰英随即上马提刀,先将一个红葫芦拿在手中,放出四十九根太阳神针,率先在城头准备好。邓婵玉只听到马蹄声响,还没来得及看清状况,双眼便被太阳神针射中,眼前一片模糊,什么也看不见。高兰英趁机手起刀落,将邓婵玉斩于马下。可怜邓婵玉,正是 “孟津未会诸侯面,今日夫妻丧渑池”。
话说高兰英先用太阳神针射中邓婵玉的双眼,这才成功斩杀了她,随后进城将其首级悬挂起来示众。哨马赶忙跑回中军报告,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。姜子牙听闻后,心中十分哀伤,他对众门人说道:“如今高兰英有太阳神针,射中双眼后果不堪设想,诸将务必多加防备。因此,我们暂且按兵不动,再想办法夺取此县。” 南宫适建议道:“不过是一个小县城,如今却折损了这么多大将。请元帅下令,让大军四面攻打此县,定能将其踏为平地。” 姜子牙思索片刻,传令三军四面攻打,士兵们架起云梯,点燃大炮,齐声呐喊,攻势十分猛烈。张奎夫妻二人则绞尽脑汁,想方设法坚守此城。就这样,双方激战了两昼夜,周军始终未能攻下城池。姜子牙心中十分恼怒,无奈之下,只得下令暂时退兵,再做打算,否则只是白白让军士们劳而无功。众将听到鸣金收兵的号令,纷纷撤回营地。
且说张奎再次修书送往朝歌。他派差官渡过黄河,前往孟津。当时,四百镇诸侯的人马驻扎在孟津,差官小心翼翼,一路隐蔽行踪,顺利来到馆驿歇了一夜。次日,差官带着奏章来到文书房投递。这天负责看奏章的是微子。微子接过奏章一看,急忙进入内庭。此时,纣王正在鹿台上饮酒作乐。微子来到台下,等候旨意。纣王宣他上鹿台,微子行礼称臣后,纣王问道:“皇伯有何事上奏?” 微子说道:“张奎有奏章呈上,说武王的军队已经攻破五关,抵达渑池县。他损兵折将,难以支撑,如今危在旦夕。请陛下速速发兵救援,早日前去协助守城。否则,臣唯有一死,以报君恩。况且,渑池县距离都城不过四五百里之遥,陛下却还在此处寻欢作乐,全然不顾社稷安危。孟津现有南方、北方四百诸侯屯兵,就等着西伯侯一同打到商郊。此事已迫在眉睫,臣看到这份奏章,心急如焚,不知所措。愿陛下早日招揽贤才,治理国事;拜请大将,剿灭反叛;改正恶行,训诫军民;施行仁政,挽回天变。如此,或许还能保住成汤的宗庙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