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子牙听到有大汉前来劫营,急忙跨上四不象,手持杏黄旗,护住自己的身体。只听得杀声震天,姜子牙心中十分焦急。他又看到那大汉的两只眼睛如同两盏红灯,在黑暗中格外醒目。众门人此时也各自为战,难以相互照应。这场混战只杀得孟津的血水汇聚成渠。有诗为证:“姜帅提兵会列侯,袁洪睹智未能周;朝歌遣将能摧敌,周寨无谋是自休。军士有灾皆在劫,元戎遇难更何尤;可惜英雄徒浪死,贤愚无辞丧荒。”
话说邬文化趁着夜色劫周营,后面有袁洪助力。周营将士们大多正在熟睡,毫无防备,被邬文化用排扒木在营中左右乱扫。可怜这些将士们为了国家捐躯,却连个好名声都没落下,他们的名利又在哪里呢?袁洪骑着马,施展邪术,在营中横冲直撞,根本不分辨谁是贤能之士,谁是普通士兵。一时间,周营中到处都是缺胳膊少腿、破腹无头的尸体。武王在四贤的保护下,匆忙奔逃;姜子牙也只能落荒而走;六七门徒则借助五遁之术,侥幸逃脱。然而那些身穿盔甲、手持兵器的普通士兵,又怎能逃脱这场大难呢?该丧命的终究难逃天数,有幸存活的则躲过了这场灾难。
且说邬文化一路冲杀,径直来到后营,来到了粮草堆放的地方。这里原本是杨戬负责守护的。杨戬突然听到有大汉前来劫营,又得知姜元帅失利,急忙上马查看。他见邬文化来势汹汹,本想上前迎敌,可又担心粮草的安全。他灵机一动,决定先解眼下之危。于是急忙下马,口中念念有词,将一根草拿在手中,吹了一口气,大喊一声 “变!” 瞬间,这根草就变成了一个大汉,这个大汉脑袋顶着天,脚踩着地,身形巨大无比。这大汉是何模样?有赞为证:“头有城门大,二目似水缸;鼻孔如水桶,门牙扁搅长。胡鬓似标□(上 “竹” 下 “尹”),口内吐金光;大呼邬文化,与吾战一场。”
话说邬文化正在全力冲杀,在灯光的映照下,突然看到一个比自己还要高大的大汉出现在面前,那大汉大声喊道:“你这匹夫,慢着,我来了!” 邬文化抬头一看,吓得魂飞魄散,心里直犯嘀咕:“我的老天爷啊,这是什么怪物!” 他也顾不上许多,倒拖着排扒木,转身就跑,慌不择路,只知道拼命逃窜。杨戬所变的大汉在后面追了一程,恰好遇到袁洪。杨戬大声喊道:“好你个妖怪,竟敢如此放肆!” 说着,挥动三尖刀,朝着袁洪飞奔杀去。袁洪赶忙挥舞棍子抵挡,两人大战了几个回合。杨戬见状,祭起哮天犬,袁洪看到哮天犬扑来,化作一道白光,趁机逃回了营中。
且说孟津的众诸侯,听说袁洪劫了姜元帅的大营,南北二镇诸侯急忙纷纷赶来救援。双方在黑夜中混战在一起,一直厮杀到天亮。姜子牙召集诸门人,四处寻找,终于找到了武王,随后收集起残兵败将。清点之后,发现损失了军兵二十多万,帐下折损了将官三十四员,就连龙须虎也被邬文化用排扒木打死,丢了性命。有军士看到龙须虎的尸首被钉在排扒木上,赶忙前来报告。姜子牙听闻龙须虎在乱军中被杀,心中悲痛万分,十分哀伤。众诸侯纷纷上帐,询问武王安危。杨戬前来拜见姜子牙,详细汇报了邬文化冲杀的情况,以及自己如何用计化解粮草危机。姜子牙长叹一声,说道:“都怪我一时疏忽,才遭此大难,这一切都是天数啊。” 他心情十分低落,在中军帐中一直闷闷不乐。
且说袁洪得胜回营,立刻写好奏章,送往朝歌报捷。奏章中大肆宣扬邬文化的大胜,说周兵尸体堵塞了孟津,连河水都为之断流。朝中群臣纷纷向纣王祝贺,自从征伐西岐以来,从未有过如此大的胜利。纣王大喜,每日只顾饮酒作乐,完全不把周兵放在心上。
且说杨戬前来拜见姜子牙,说道:“如今必须先除掉大汉邬文化,然后才能攻破袁洪。” 姜子牙点头说道:“确实需要如此,才能彻底解决此人。” 杨戬领命,来到孟津,仔细侦察路径。走了六十里,他看到一个地方,名叫蟠龙岭。这座山蜿蜒曲折,形状如同蟠龙,中间有一条宽阔的道路,两边的山岭可以出兵。杨戬看罢,心中暗自高兴,心想:“此处正好可以施行此计。” 他急忙回去,向姜子牙详细汇报了蟠龙岭的情况,说这里可以用来实施计划。姜子牙听后,十分高兴,在杨戬耳边低声说了一番,详细说明了如何行事才能成功。杨戬领命而去。正所谓:“计烧大将邬文化,须得姜公用此谋。”
话说姜子牙下令:“武吉、南宫适率领二千人马,前往蟠龙岭埋伏。带上引火之物,其中要用竹筒做引线,暗中埋下火炮、火箭等各种火器。岭上都堆满柴薪等易燃干燥的物件。一切准备妥当之后,只等邬文化前来,便可依计行事。” 二人领命,迅速前往蟠龙岭准备。
话说邬文化立了大功,纣王派官员带着袍带、表礼等赏赐之物,前来嘉奖邬文化和袁洪。二将谢恩,打发天使返回朝歌,暂且不表。袁洪对邬文化说道:“承蒙天子恩宠嘉奖,邬将军,我们定要尽忠竭力,报效国家,不能辜负了我们在天下的名声。” 邬文化拍着胸脯说道:“末将明日趁姜尚毫无防备,再让他来个片甲无存,早日凯旋而归。” 袁洪听了,十分高兴,当即设宴庆贺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